攀枝花:工業和康養相得益彰

□本報記者 徐楊

近段時間,攀枝花喜事頻頻——

7月30日,我市與四川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科技成果在攀轉移轉化,共建釩鈦產業創新平臺,共同推進攀枝花康養產業發展,推動攀枝花資源與四川大學科研、人才、教育、醫療衛生優勢深度融合,促進我市高質量發展。

8月15日,攀枝花第二屆國際芒果採摘節暨推介會舉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嘉賓來到攀枝花,感受“陽光花城·康養勝地”的魅力。

攀枝花,一座因工業而興的城市,如今正憑藉得天獨厚的環境和氣候資源,通過改善環境、引進人才等,在工業強市與康養產業互為環境、良性互動、協調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行。

智力引進

2004年,攀枝花登上“全國十大空氣汙染城市”榜單。痛定思痛,攀枝花迅速打響“藍天碧水”保衛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全力做好汙染物總量減排,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挺進。

2010年,攀枝花市被省政府授予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稱號。2016年,攀枝花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經過10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攀枝花,天藍了、水清了、空氣清新了,已成為“中國釩鈦之都”“中國陽光花城”“中國康養勝地”。

在“鐵腕治汙”過程中,市委、市政府堅信,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必須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工業提檔升級,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的變好,更加凸顯出了攀枝花溫度、溼度、海拔高度、潔淨度、優產度、和諧度的“六度稟賦”。自2012年提出“陽光康養旅遊”概念、啟動中國陽光康養旅遊城市創建工作以來,攀枝花全域大力發展康養產業,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關注攀枝花、來到攀枝花。

來自市委人才辦統計數據顯示,近3年來,我市引進高層次和緊缺人才1928人,獲批21個引進國外智力項目計劃。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各級各類人才25.29萬人。

圍繞釩鈦、康養產業發展,我市深入實施“釩鈦之光”工業人才、“情滿金沙”康養產業人才、“工匠攀枝花”技能人才等培養工程,已初見成效,全市現有釩鈦產業人才達4萬餘人、康養產業人才達7萬餘人。

8月15日,在國家釩鈦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碳硫分析室,工程師曾暉正在檢驗鋼鐵樣品的碳硫含量。作為國檢中心的質量把關員,曾暉專注工作,對檢測結果要求很高。曾暉是我市從四川大學引進的一名化學博士,2016年來到攀枝花後,國家釩鈦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他提供了穩定且符合專業特長的工作平臺。“在外求學時我就十分關注攀枝花的發展。”曾暉說,“如今攀枝花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優越的工作環境深深地吸引了我,希望能夠發揮所學,為城市發展略盡綿力。”

產業提升

人才的到來,為攀枝花產業發展注入了新鮮動力。在人才推動下,攀枝花以創新為引領,以變革為路徑,積極突破技術和思維瓶頸,努力走出鋼鐵產業“一業獨大”的困境,將釩鈦、陽光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眾所周知,攀枝花釩、鈦的儲量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世界第三位,但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並不算多。對此,我市將釩鈦、機械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列為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大力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等,促進工業經濟多元發展、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市已建成規模國內第一、世界第二的釩產品生產基地和國內最大的鈦原料基地、全流程鈦工業基地;釩鈦高新區建成區創造出每平方公里近30億元產值、人均產值150萬元的效益。如今,全市釩鈦及相關產業產值近千億元,機械製造業產值近200億元。

人才的引進,加速提升了攀枝花科技創新的能力。目前,我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3件,居全省前列;科技成果轉化率年平均保持在75%左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我市完成高新技術產值近500億元,技術合同認定登記3.1億元,全年完成專利申請2797件,發明專利1300件。2016年至2017年新增專利實施項目710項,新增產值153.34億元。

(下轉2版)

(上接1版)同時,我市建成了國家釩鈦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國家級試點聯盟,建成重點實驗室15家,企業技術中心21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6家。

在康養領域,目前,我市以陽光康養產業為主的景區景點、運動健身、康復治療、醫療保健、文化創意等業態蓬勃發展。2012年至2017年,依託康養產業,我市年接待遊客總量從852萬人次增加至231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從66.85億元增加至279.31億元。康養產業活力充分釋放,發展動能全面激活。

如今,攀枝花的工業和康養互為環境、良性互動、協調發展,驅動著攀枝花經濟列車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疾馳。2016年,攀枝花經濟總量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留住人才

攀枝花在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依託康養產業發展所形成的良好環境等優勢,積極引進和留住高端人才和高科技項目,全力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加快解決重大科技攻關能力較弱、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水平不高的短板和不足。

2017年,我市以構建“孵化平臺”“眾創空間”為重點,深入開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活動,推動重點產業領域發展,建成各類孵化載體23家,初步建成覆蓋全市的科技企業孵化培育體系。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00家,開展引智項目8項,促進240名以上大學生創業。積極完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建設創新創業孵化園,對已有創新創業平臺提質增效,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增強服務能力。

同時,我市大力推進科技金融融合,積極申報四川省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全市各部門、各縣(區)積極開展各類創新論壇、創業大講堂、創業沙龍以及創業創新大賽、展覽展示等活動,引導市民增強創新創業意識。

2017年11月底,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市委、市政府出臺《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條》,實現了對高職學生、高層次人才、技能人才、銀髮人才等各類人才支持全覆蓋,形成人才引進培養激勵的支持全鏈條。

“攀枝花聚才、愛才、重才,產業發展和平臺建設充分激發了各類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也讓更多人才吃下‘定心丸’,願意留在攀枝花展示才華。”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

助推康養

城市加快轉型,工業提檔升級,環境質量提升,有力促進了康養產業的蓬勃發展。攀枝花以此為契機,不斷匯聚人才、聚集人氣、打通人脈,尋求更長遠的高質量發展之計。

2018年7月6日,攀枝花至南京直飛航線開通,首批65位乘客來到攀枝花,其中許多人都有親人、朋友、戰友等在攀枝花工作、生活。75歲的曹餘德老人第一次踏上攀枝花就深深地愛上了這裡。曹餘德說,想不到以工業聞名的攀枝花,如今已成為一座集工業文明、生態綠色、康養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城市。

目前,攀枝花依託資源優勢,在國內率先創建中國陽光康養旅遊城市,成為首批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四川省首個養生旅遊示範基地,入選“中國十大避寒名城”“中國最佳養老城市50強”“中國陽光康養示範城市”“全國呼吸環境十佳城市”。

品牌背後是效益。有了人氣,有了人脈,到攀枝花康養的外地遊客逐年增加。2017年,攀枝花接待遊客總量達到2317萬人次,其中僅春節黃金週,全市共接待遊客157.9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8億元。如今的攀枝花,已成為人們心中理想的康養旅遊目的地。

2017年,攀枝花市發佈13項康養產業地方標準。此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實現了攀枝花市標準化工作與康養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康養產業發展質量“有標可依”,標誌著攀枝花市向建設“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如今,我市正按照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對攀枝花作出的定位,加快打造進出川門戶型綜合交通樞紐,積極完善基礎設施,為建設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建設川西南、滇西北區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開放門戶奠定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