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貧困縣的土特產在即墨古城扎了根 政府牽頭東西扶貧協作共贏

魯網青島8月9日訊(記者於建軍 通訊員呂棟 劉耀澤)

“我這邊黨參蜜脫銷了,花椒、葵瓜子也不多了,需要你那邊趕快補貨……”這幾天,青島市即墨區即墨古城“印象文縣”專賣店的店長左敏不斷地和甘肅文縣紋黨公司聯繫貨源補充和調整貨源。提起自7月28日開業以來的銷售情況,左敏言語中難掩興奮,“開業當天的銷售額就達到了7萬元,這幾天高溫酷暑,遊客數量減少,銷量有所下降,但也基本穩定在近萬元。”

甘肅貧困縣的土特產在即墨古城紮了根 政府牽頭東西扶貧協作共贏

遊客們正在選購稱心的土特產

走進“印象文縣”特產專賣店,貨架上琳琅滿目的紋黨參、蟲草、當歸、核桃、食用菌、花椒、土蜂蜜、土豬臘肉、咂杆酒等來自甘肅的200多種特色產品,齊聲“講述”著這家來自大山的東西協作扶貧示範店特殊的背景。

文縣,位於甘肅南陲,坐落在甘、川、陝三省交界處,地處秦巴山地,素有“隴上江南”“千年藥鄉”等美譽。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965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5389元,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去年起,按照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即墨區與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確立對口結對幫扶關係。即墨區結合兩地實際情況,從產業扶貧、文化旅遊開發、人才交流、勞務服務、結對幫扶、社會幫扶、資金保障等7個領域開展東西扶貧協作工作。

甘肅貧困縣的土特產在即墨古城紮了根 政府牽頭東西扶貧協作共贏

隴上江南風情舞蹈

“在走訪和調研中,我們發現文縣的特產真是‘藏在深閨人未識’,而即墨古城恰好需要不斷豐富文化元素和商業業態,這樣,‘印象文縣’店就在即墨古城安營紮寨了。”即墨區招商促進局、古城規劃建設指揮部招商運營組組長牟軍說,“印象文縣”專賣店地處即墨古城黃金地段,5間門面房共計300平方米,即墨古城不僅自費按照文縣當地的白馬風情進行了店鋪裝修,而且還免除了其三年租金近100萬元。“扶上馬,送一程,我們的目的就是讓這家店在即墨古城服下水土、紮下根,讓更多的文縣特產能賣到即墨、賣到青島,帶動當地農戶脫貧致富”。

即墨與文縣兩地政府達成東西協作協議後,立即立足雙方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引導即墨企業青島鴻德盛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與文縣仁和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達成初步意向,為文縣優質紋黨參等中藥材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左敏作為文縣代表“駐紮”即墨古城。

“我的家鄉在大山深處,那些中藥材和山貨品質多好呀,可是,因為缺少銷售渠道,又加上山路難行,攔截了當地山貨變現、當地人脫貧致富的路子。”左敏是文縣人,他說專賣店的經營主旨就是“背出大山,走進青島”,這下有了即墨古城的“印象文縣”做大本營,可以將大山裡的特產“背”到青島,讓青島市民買到貨真價實的文縣特產。

甘肅貧困縣的土特產在即墨古城紮了根 政府牽頭東西扶貧協作共贏

琳琅滿目的土特產

“除了這家特產實體店,即墨供銷社也在幫助這家店擴大市場銷路,與‘即供商城’電商平臺正在進行對接和相關事宜細化中。”即墨區發改局經合辦主任朱雷介紹,正在發力中醫藥健康產業的即墨靈山鎮,也正探索與文縣在中藥材種植、加工以及生物製藥等領域進行合作,互相引進特色中藥材品種,促進優勢產品互補互利。

據瞭解,即墨與文縣扶貧協作期至2020年,力爭2019年底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除“印象文縣”店入駐即墨古城外,即墨區4家旅行社與文縣相關部門簽訂了合作協議,並在各大旅遊景點、商超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文縣旅遊資源宣傳推介;即墨區三個鎮街與文縣橋頭鎮、中廟鎮、鐵樓鄉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此外,即墨區出資聘請專家幫助編制城鎮建設規劃,提升文縣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

甘肅貧困縣的土特產在即墨古城紮了根 政府牽頭東西扶貧協作共贏

美酒敬賓朋

“東西扶貧協作,不是一方的單純輸出,而是雙方的互利共贏。”即墨區發改局四級調研員李有積表示,即墨對文縣的資金、人才、產業等方面的扶持,幫助文縣貧困人口改善了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而來自文縣的特色產品、特色文化,也豐富了即墨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為即墨髮展增添了經濟新動力。

比如,即墨古城“印象文縣”開業前後,來自文縣鐵樓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池哥晝”傳統祭祀舞蹈表演,以色彩絢麗的服飾、神秘奇異的面具、熱情豪邁的舞姿、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讓現場中外遊客大開眼界,為本已熱鬧的即墨古城增添了更多人氣。這是東西扶貧協作城市互利共贏的生動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