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已回本,保底20億,徐崢寧浩躺著賺錢

文牧野導演,徐崢、譚卓等人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提檔到7月5日正式上映,提檔的原因有人猜測是網上出現槍版,讓出品方壓力頗大,不過從票房走勢來看,槍版顯然沒有帶來多少影響,截止到7月5日下午4點,首日票房已近7000萬,排片佔比超過50%,這還是工作日的票房成績,相信本週末單日票房有望過2億。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已回本,保底20億,徐崢甯浩躺著賺錢

而自從上海電影節開啟第一輪大範圍觀影以來,《我不是藥神》在上映前已開啟了多次點映,除了讓口碑持續發酵外,也為電影帶來不少票房收益,因此,上映首日累計票房達到2.33億,片方分賬票房近8000萬,已經超過了網傳6000萬的製片成本,這意味著電影上映首日票房回本,稱得上是史無前例的好成績了。

透過票房和電影本身,看電影背後的出品方和發行方,會發現這部看起來不是“大片”的現實主義電影,實際上非常被業界看好,支撐整部電影的,是一個背景深厚、極為強悍的資本局,甚至還沒上映,就已經鎖定了20億票房。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已回本,保底20億,徐崢甯浩躺著賺錢

20家公司運作,都大有來頭

《我不是藥神》緣起“藥俠”的真實故事,導演文牧野在確定開拍之前,還只是拍過幾部短片的小導演,他萌生了拍這個故事的想法,被朋友介紹給甯浩,當時甯浩剛剛啟動“壞猴子電影72變計劃”,兩個人坐在一起聊了十分鐘,然後又一塊吃了頓火鍋,就把這個項目確定了,當時甚至還沒有開始劇本。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已回本,保底20億,徐崢甯浩躺著賺錢

所以不得不說,甯浩有非常精準且獨到的眼光,只和文牧野短暫接觸就確定了這個項目。作為監製,甯浩和徐崢沒有過多的干涉文牧野的創作,只是籠絡資源,給文牧野搭個舞臺。可能是甯浩和徐崢的組合實在太吸引人,沒想到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竟然吸引到了超過20家公司入局,其中出品方就多達16家,包括甯浩的壞猴子影業,徐崢的真樂道文化,另外還有歡歡喜喜、北京文化、唐德電影,以及阿里巴巴、貓眼、優酷等背景雄厚的公司。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已回本,保底20億,徐崢甯浩躺著賺錢

不過,在創作過程中文牧野還是比較理性的,製片成本只花了六千多萬,沒有亂花一分錢,現在看來,發行費用甚至都會超過電影製片成本,就在電影上映前的兩天,發行方之一的北京文化聲明說追加6000萬發行費用,這使得電影的路演走的更遠,甚至走到了以往電影極少觸及到的吉林省吉林市,這也說明發行方除了看重一二線票倉城市以外,同樣重視三四線及以下的小城市,一網打盡。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已回本,保底20億,徐崢甯浩躺著賺錢

發行方也都大有來頭,北京文化和影聯參與了之前的《戰狼2》,五洲發行算是萬達電影的嫡系,同樣有很強的發行能力,加上阿里巴巴和貓眼,無論是院線還是電商,對《我不是藥神》都會鼎力支持。再加上宣傳方麥特文化,參與電影的公司多達20餘家。

電影基金保底20億

說到這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電影說到底還是資本的遊戲。如果《我不是藥神》沒有甯浩,主演沒有徐崢,就算題材再好、水準再高,其實也很難在商業院線中突圍,也不會獲得影院、電商的大力支持,這也正是為什麼甯浩和徐崢明知道《我不是藥神》是一個穩賺不賠的項目,還要拉那麼多公司入夥共分電影利潤,正是這個原因。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已回本,保底20億,徐崢甯浩躺著賺錢

而某業內人士透露,《我不是藥神》6000多萬的製片成本,電影還未上映,就已經保底20億。並且和傳統的玩法不太一樣,這次保底不是發行方北京文化或影聯,而是有專門的電影基金參與,即20億是基準線,如果票房到不了20億,由該基金補齊差額,超過20億,基金公司和出品方有另外的分賬比例。這意味著電影還沒上映,就已經穩賺20億票房,分賬後也能有超過7億的利潤。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已回本,保底20億,徐崢甯浩躺著賺錢

從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我不是藥神》的最終票房很可能超過30億,作為主要出品方的甯浩和徐崢,最終至少都能各分得過億利潤,可謂是躺著賺錢啊!不過賺的再多也是應該的,畢竟《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出色、有社會意義的電影,讓我們共同見證這部電影創造票房奇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