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00,000,000元!樓市續命?股市走強?債市狂歡?

4,000,000,000,000元!樓市續命?股市走強?債市狂歡?

7月23日,央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5020億元,無逆回購操作。考慮到當天有1700億逆回購到期,實質投放3320億。

自從央媽和財政爸打了一架後,宏觀政策寬鬆也不在那麼遮遮掩掩了。

上週,國務院常務會議稱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重點聚焦減稅降費和穩定基建投資。與此同時,無論國常會還是財政部都表態不搞大水漫灌,好像忘記了上週一剛投放的5020億MLF……

管理層要幹嘛?

4,000,000,000,000元!樓市續命?股市走強?債市狂歡?

在7月23日的重要會議上,管理層決定:

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確定圍繞補短板、增後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的措施。

要做到以下幾點:

❶ 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❷ 從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❸ 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聚焦減稅降費,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

❹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

❺ 有效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督促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對接發展和民生需要,推進建設和儲備一批重大項目。

簡而言之,這次放水的目的,是要滋潤實體經濟,保障“放水”放到基礎建設等惠及民生的項目中去。然而,開閘放水後,真的會如管理層所願,托住經濟,惠及民生麼?

4萬億洪水

4,000,000,000,000元!樓市續命?股市走強?債市狂歡?

過去10年,每一遇到經濟不好時,我們就開始放水:

第一輪放水:2008-2009年。從08年9月開始降息降準,存款利率下調了1.64%,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1.5%。

第二次放水:2011-2012年,存款基準利率下調了0.5%,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1.5%。

第三次放水:2014-2015年,存款基準利率下調了1.5%,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3%。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通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釋放了將近4萬億的資金了!

MLF:

3月:MLF操作4325億元

4月:MLF操作3675億元

5月:MLF續操1560億元

6月:MLF操作6630億元

7月13日MLF續操了1885億元,

7月23日MLF也操作了5020億元。

MLF共計:2.3萬億元。

定向降準:

1月:釋放4500億元

4月:釋放4000億元

6月:釋放7000億元。

定向降準共計1.55萬億元。

MLF加上央媽降準釋放的資金,合計已經高達3.86萬億!加上逆回購什麼的拼拼湊湊,差不多有4萬億。

在這一輪去杆槓的經濟下行週期中,央行正在揹負巨大的政治壓力:宏觀債務率高企,資金面緊張,中小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社會整體融資規模斷崖式下滑。然而,這些錢砸下來,真的會如監管層所願,定向流入基建等行業嗎?

樓市——吸金黑洞

4,000,000,000,000元!樓市續命?股市走強?債市狂歡?

自從房子附帶了金融屬性,就免不了和監管層的愛恨糾纏。過去十年,超發的M2幾乎都被樓市吸納,這也導致了房價節節攀升,“做實業沒有炒房賺錢”——是大家公認的事實。以上海市為例,從2013到2018,房價翻了一翻,平均下來年化收益率20%。於此相比,股市從2015年暴跌下來,沒有虧的都算人生贏家,債券是穩健些,可也遠遠趕不上坐擁一套房產。

更何況今年以來,金融市場上並不太平:

債券頻頻違約,債券違約事件27起,涉及債券餘額283.87億元,包括15個發行主體;P2P平臺接連爆雷,7 月以來,已經有 151 家 P2P 公司跑路、清盤或者逾期;股市大跌,無論多少人堅信3000點不會破,股市還是跌到了2691點,比上一波救市的2850點還低!

有了對比才有傷害,央行一放水,樓市永遠是熱錢的第一去處,所以前三次放水無一例外地導致樓市暴漲,這一次,為了阻止熱錢再度推高房價,監管層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限購政策和房貸條件,這時候買房的人會發現,首套房房貸一般在基準利率上上浮10%以上,甚至有些城市上浮15%甚至更多。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一次5020億MLF的投放,不過是飲鳩止渴,短期或許會刺激股市、債市走強,可這些錢本質上是商業銀行借來的債,一年過了之後,拿什麼還?難道要再次舉債補這個窟窿嗎?

4,000,000,000,000元!樓市續命?股市走強?債市狂歡?

可以預見,我們又要面臨著新一輪的物價上漲。

繁榮和蕭條都是正常的經濟規律,堵不如疏。未來,我們都需要多點務實,少點泡沫,管理層2018年的努力究竟會不會落在實處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