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傳說白蛇傳是如何起源的呢

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傳說之一,在民間廣為流傳。最開始以口頭相傳,後來以說書、彈詞、小說、戲劇等多種形式出現。那麼白蛇傳是如何起源的?它的“雛形”是什麼?這一直是白蛇傳說研究中的一個熱門話題。

近年來,文學界對白蛇傳的起源有了比較一致的說法,他們認為白蛇形象可以從遠古民族“人首蛇身”的圖騰崇拜中窺見影子。《山海經》、《帝王世紀》、《竹書紀年》等古籍記錄了大量人蛇合體的“人物”形象,如“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燧人之世,……生伏羲,……亦人首蛇身”。伏羲氏系統的有所謂長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上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等等,都是一大群龍蛇。可以說,遠古中華民族形成的民俗,為後來的白蛇形象及其傳說奠定了基礎。

中國四大傳說白蛇傳是如何起源的呢

最早的白蛇傳說雛形見於唐人穀神子的《博物志》。文中描寫的是唐憲宗元和二年,陝西李黃在長安市東遇見一個身穿白色孝服的少婦,不禁為其美貌所迷惑。後來,李黃接受少婦“邀請”,在她家裡“一住三日,飲樂無所不至”。第四天回家,李黃覺得“身重頭旋”,遂臥床不起,身子逐漸銷蝕,最後只剩下一股血水。李黃家人來到少婦家,希望問個明白,但只見一座空園和一棵皂莢樹。聽鄰居說,樹中常有大白蛇盤踞。此時,李家人才知道少婦為“蛇妖”所變。

中國四大傳說白蛇傳是如何起源的呢

唐宋時期,市井間流傳的白蛇故事內容均極其相似:女人為蛇精,男人被蛇精迷惑,最後喪失性命。然而白蛇傳故事發生質的變化,應屬明朝天啟年間,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文中講述的是南宋紹興年間,南廊閣子庫官員李仁內弟許宣做一藥鋪主管,一日祭祖回來,在雨中渡船上遇到一自稱為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及張氏遺孀的婦人。經過了借傘還傘後,此女要與許宣結為夫婦,又叫丫鬟小青贈銀十兩。殊不知,此銀為官府庫銀,被發現後,許宣被髮配蘇州。在蘇州與白娘子相遇而結婚,後又因白娘子盜物累及許宣,再次發配至鎮江。許宣又與其鎮江相遇複合,而法海作梗,扣留許宣,使白娘子索夫不成。許宣得知白娘子為蛇妖后,驚恐萬分,要法海收他做徒弟。許宣修煉成功後,修塔鎮住白娘子,留警世之言後坐化。

中國四大傳說白蛇傳是如何起源的呢

與之前的白蛇傳說相比,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首先在人物形象上發生了變化:白蛇不再是蛇妖,而是一個對愛情忠貞、令人同情的婦女形象。她溫柔善良、善解人意,尤其是扶貧積弱的美德為人所稱道。而許宣仍是個貪生怕死的“丈夫”。其次故事的內容也發生了變異,此時是許宣親自作法修塔鎮住白娘子,而以前的故事只不過由道士作法將白蛇打回原形。最後本書還出現了另外兩個人物,小青和法海。總之,白蛇傳故事的人物基本出現。

可以說,日後的白蛇傳說都可以看作是對《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的補充,大致的情節並沒有變化,只是加入了更多對白娘子的形象刻畫與同情,在內容上加入了端午、水斗、斷橋等情節,使白娘娘的形象更為豐滿、動人。此時白娘子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白素貞。經過後人不斷地“添油加醋”,故事主題更多地體現了人們愛憎分明、樸素的是非觀。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贊!若對本文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裡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優質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