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批嚇尿哭暈體,沒見一個坦誠自省的

摘要:三個輿論事件所形成的思潮,可能是人心民心的一個風向標,宣示了一種鮮明的輿論態度,表達了主流民意對雞血式狹隘民族主義的反感。輿論場淪陷於一片狂妄自大的尿哭體中,理性的聲音淹沒於沉默的螺旋,有識之士忍無可忍,發出了冷靜的批評之聲。這種憂患的聲音因為戳中了主流民意的痛點,而引發刷屏傳播,有力地狙擊了嚇尿體背後狂躁情緒的蔓延。

都在批嚇尿哭暈體,沒見一個坦誠自省的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能夠感覺到最近的輿論場似乎有所變化,三件事可以看到輿論場的微妙變化:其一,科技日報總編劉亞東演講中痛批科技報道中一些雞血論調忽悠了領導、忽悠了公眾、也忽悠了自己,針砭時弊,引領了一波冷靜反思潮。其二,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曉送給畢業生的致辭長文,反省了中美對比中的種種認知謬誤和教訓,批評了那種狂躁和自大的論調,因其強烈的現實針對性而在社交媒體刷屏。其三,就是主流媒體接連發文,狠批這兩年流行的嚇尿體、嚇跪體、哭暈體。(為人民網系列評論點個贊)

這三個輿論事件所形成的思潮,可能是人心民心的一個風向標,宣示了一種鮮明的輿論態度,表達了主流民意對雞血式狹隘民族主義的反感。輿論場淪陷於一片狂妄自大的尿哭體中,理性的聲音淹沒於沉默的螺旋,有識之士忍無可忍,發出了冷靜的批評之聲。這種憂患的聲音因為戳中了主流民意的痛點,而引發刷屏傳播,有力地狙擊了嚇尿體背後狂躁情緒的蔓延。

確實,抗日神劇丟人,這些神化自我矮化他人的意淫式神文,更是丟人。我大體統計了一下,此風最盛時,日本人每天在中國的社交媒體起碼尿50次,特朗普起碼跪80次,印度人起碼哭100次。一些營銷號和投機者竭盡挑逗之能事,迎合互聯網上的某部分人的對抗情緒和自大想象,無事實無邏輯無底線地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用打雞血的方式騙流量賺讚賞,消費大眾樸素的愛國熱情,把策劃、生產、傳播和營銷這種雞血神文當成了一種生意。

這幾天媒體都在批嚇尿嚇跪嚇哭這類雞血體,可遺憾的是,沒見過一個曾經登過這種雞血體的人站出來反思。一夜之間,嚇尿體成為眾矢之的,可那些嚇尿體的作者,那些嚇跪體的始作俑者,那些販賣雞血神文的騙子們,都人間蒸發了,甚至也搖身一變混入輿論隊伍裡跟著鞭屍嚇尿體。

都在罵嚇尿體,那到底誰是嚇尿體的始作俑者呢?到底哪些人哪些媒體熱愛嚇尿體?這種風氣是什麼時候從那裡開始的?空洞和抽象地批評嚇尿體,沒有具體所指,沒有具體的人具體的媒體承擔責任,沒有始作俑者的深刻反思和懺悔,都站在道德高地作一番抽象的批評,是一種當事者缺席的偽反思,意義很有限。

有必要反思,在那些狂躁的雞血體氾濫的時候,一些主流媒體做了什麼?我看到的是,一些主流媒體不僅沒有批評那種雞血體,不僅沒有用健康文風引領新媒體表達,反而被雞血體倒灌和附體,扮演了為嚇哭體推波助瀾的急先鋒角色,標題和三觀都營銷號化。有一段時候,我看到不少主流媒體的新媒體矩陣,新媒體完全與傳統的面孔分裂,面目猙獰,標題裡也充斥著那種地攤小報和營銷號式的low:震驚,出事,緊急通知,全世界都流淚了,日本人都沉默了。

常有一些學新聞的孩子問我,為什麼某某媒體也那樣,為什麼某某媒體的客戶端也像那些眼裡寫滿10萬+變現慾望的自媒體營銷號一個德性了,還有主流媒體的操守嗎?主流媒體為什麼也有那麼亢奮的10萬+荷爾蒙?我只能回答,無它,做這樣雞血化標題,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流量拉昇效果,一些主流媒體的小編,身上沒有傳統基因,沒有了價值觀,沾了一身營銷號的惡習,流量惡魔附體,沒有半點兒主流媒體應有的傳播基因:審慎、剋制、大格局、三觀正。

可這波吊打雞血體的輿論熱潮中,沒看到這種應有的反思,彷彿所有的問題都出在營銷號自媒體身上。

當然,一些雞血體的始作俑者,多少年來,標題和內容都是雞血的味道。他們雖然沒有直接用嚇尿嚇跪嚇哭,可很多時候自我神化之猛,貶低和矮化他人之狠,煽動民粹和狹隘民族主義之嫻熟,堪稱鼻祖。當然,也沒有看到這樣的媒體站出來反思,甚至搖身一變,也站出來批評嚇尿體了,讓人驚歎轉身之迅速。有種人,就是太聰明瞭,善觀輿論風向,嚇尿體吃香能賺流量能變現,就挺嚇尿體。公眾集體反感了,就跟著批嚇尿體。愛尿恨尿,都是那張嘴。

無論如何,上上下下畢竟都厭惡那種意淫式的雞血文體了,這是一種國家心態的進步。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輿論上應有一種大國語態,不卑不亢,不妄自菲薄不狂妄自大,開放,冷靜,對自身的實力有一個客觀的認知,對自身在世界的方位有一個準備的判斷,做一個正常的自我。正常的我們,不會動不動就嚇尿、嚇哭、嚇跪,自然也不要意淫嚇尿、嚇哭、嚇跪的他者。媒體語態是一面鏡子,扭曲他者的敘述也照出了自我形象的扭曲,正常的人,眼中的他者也應該是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