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節」來臨 西安表彰100名最美醫生 30個最美醫師團隊

“中國醫師節”來臨 西安表彰100名最美醫生 30個最美醫師團隊

表彰會現場 記者 張宇明 攝

今年8月19日是中國首屆醫師節。8月16日,2018年西安市首屆“中國醫師節”“最美醫生、最美醫師團隊”表彰大會在曲江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上100位“最美醫生”和30個“最美醫師團隊”受到表彰。

2016年8月19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醫務人員是醫藥衛生改革的主力軍,要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等各方面入手,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017年1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將每年的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

多年來,我市醫務人員堅持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面對非典、甲流等重大傳染病,抗擊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時,廣大醫務人員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市衛計委在全市範圍內選出100位“最美醫生”和30個“最美醫師團隊”進行表彰。這次獲得表彰的“最美醫生”和“最美醫生團隊”,有的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為無數患者解除病痛,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奇蹟;有的紮根基層,無懼路途遙遠堅持出診,無論寒暑晨昏,始終全心全意為基層人民群眾服務;有的秉承“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南丁格爾精神,視患者如親人,給予悉心照料和呵護;有的面對傳染病威脅和重大災害侵襲,義無反顧、衝鋒在前,防控疾病、護佑生命。在他們身上,生動地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是當之無愧的健康衛士。

昨日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劉順智向全市醫務工作者表達了節日問候,號召廣大醫務人員以模範典型為榜樣,秉持初心、再接再厲,為保障人民健康再立新功。全市醫療衛生系統大力弘揚衛生健康崇高精神和大醫精誠、懸壺濟世的優良醫學傳統,並引導公眾形成科學的健康觀和疾病觀,樹立“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的觀念。相關部門和單位要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想方設法,緩解醫務人員工作負荷大的狀況,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實實在在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王述進是西安市第九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工作已經33年,在此次表彰大會上獲得了“最美醫生”的稱號。王述進表示,“中國醫師節”的設立是黨和人民對醫師隊伍的關心和鼓勵,“能在首屆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獲得這個光榮的稱號我非常開心,我一定會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用愛心和醫術來回饋這份榮譽。”

西安市中醫院腦病科在痛風、頭痛、失眠等方面運用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有不小的成就,在表彰活動中獲得“最美醫師團隊”的稱號,團隊負責人林海說:“這個榮譽是對我們團隊最好的鼓勵,在日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繼續為病患服務。”

最美醫生

向祖瓊——急救崗位上的“拼命三郎”

向祖瓊是西安市急救中心的一名醫生,從事院前急救工作5年裡,他累計出診4500餘人次,遵循著“呼叫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的信念,守護著患者的健康,一次次將患者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在2018年西安市首屆“中國醫師節”“最美醫生、最美醫師團隊”表彰大會上,西安急救中心急診醫生向祖瓊獲市衛計委“最美醫生”稱號。

在同事和患者眼中,對待工作向祖瓊是個“拼命三郎”。2013年夏天的一箇中午,向祖瓊剛剛結束工作開始吃午飯,急診科的電話鈴聲響起:“向大夫,西三環東晁村一加蓋民房坍塌,有5人被埋。”“好,馬上出診。”向祖瓊絲毫沒有遲疑,立即放下手中還未吃完的午飯,踏上急救車趕赴事故現場。

到達現場的時候,還有一名工人被石板壓著,民房也搖搖欲墜,很有可能發生二次坍塌。向祖瓊不顧個人安全,直接衝上前去抬起石板,將工人從石板下抬出。剛抬出工人,工人被壓的地方就掉下一塊石板。“當時若是稍有遲疑,那個工人怕是救不活了。”事後,向祖瓊擔心的仍然是工人安危,絲毫沒有考慮到自己所處的危險境地。他說,作為急診科醫生每天都能遇到很多突發事件,救治病人是他們的職責,也是他們的工作。

2018年4月,向祖瓊任特勤大隊副隊長,先後多次參與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西商大會、絲博會等大型活動醫療保障任務。每遇大型活動,他都要去應急保障現場工作,同時還有每4天一次的24小時應急值班。因為工作量的高強度,他幾乎吃住都在醫院,完全沒有時間去陪伴不到2歲的女兒,“孩子還小,我也想陪她,但搶救患者,時間不等人。”向祖瓊說。2013年向祖瓊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學急診醫學專業在職研究生進行深造,取得國際創傷生命支持(ITLS)導師資格證書,並且參與編寫了《實用院前急救學》。向祖瓊現還任西安醫學會第二屆創傷應激心理援助分會委員,榮獲了第六屆全國院前急救技能大賽個人三等獎和第二屆世界西商大會醫療保障工作先進個人。

採訪中,向祖瓊堅定地說,自己今後將更加努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幫扶病人。

吳鳳哲——流動採血車上的平凡英雄

“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採集的血液能多一些、再多一些,這樣大家辛苦也就值了……”8月16日下午,在2018年西安市首屆“中國醫師節”“最美醫生、最美醫師團隊”表彰大會上,西安市中心血站吳鳳哲獲市衛計委“最美醫生”稱號。

吳鳳哲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03年調入西安市中心血站,從進入血站第一天起就在採血二科從事體檢醫生工作至今。連續多年被評為“西安市中心血站先進員工”“優秀員工”“先進黨員”,他帶領的小組多次獲得“先進班組”等榮譽稱號。

西安每日用血量860袋,大概需要560位獻血者。平均每輛血液採集車招募獻血者約70人,採集血液100袋,才能保證西安市各大醫院的臨床救治。與臨床醫生救治病人不同,體檢醫生每天的工作是跟隨流動採血車走街串巷,尋找血源、宣傳動員、採集血液,並對獻血者進行體格檢查、全程護理。為此無論高溫酷暑、還是冷酷嚴冬,吳鳳哲的工作崗位永遠在車下露天地裡,“西安血站醫生最能吃苦”是西安市無償獻血有別於其他城市的“秘笈”,也是西安市獻血量多年穩居全國前列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年工作於採血第一線,吳鳳哲深刻體會到無償獻血是醫務工作,更是一項服務性工作,有獻血者時他是一位醫生,沒有獻血者時他得學會“吆喝”。東北人的親和力幫了他不少忙,每天他一次又一次向人們解釋獻血的意義、宣講獻血相關知識。就這樣落下了慢性咽炎的毛病,他的工作包裡除了聽診器、血壓計、記錄表單,還有就是常年不離的“胖大海”。

“我就是一名平凡的血站人,一名平凡的體檢醫生。”採訪中,吳鳳哲表示,今後他將更加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努力搭建起血站人、獻血者和患者的生命之橋、希望之橋,通過自己的平凡工作傳播人間大愛。

大幅縮短患者住院手術等候時間

為切實解決“看病難、住院難、手術難”醫患資源之間的不均衡性,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西安市第四醫院建立了日間手術中心。通過團隊醫護人員的努力,患者住院手術等候時間,由過去的60天縮減至1~3天,為外地的患者節約了很多因等床而產生的費用。昨日,西安市第四醫院日間手術團隊榮獲“最美醫師團隊”的稱號。

作為西北地區眼科規模最大、專業最全的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為切實解決醫患資源之間的不均衡性,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新需求,醫院於2017年1月建成了總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日間手術中心”,組建了由醫師、護理和質量評價人員構成的日間手術管理團隊,制定了患者就診、護理服務、醫師診療等三條路徑,倡導以患者為中心的主動服務模式。

當患者進入日間手術中心,就有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預約登記,隨後患者可在護士指引下,進入診療區域進行專科檢查、病情評估、術前宣教和手術復甦,在整個醫療過程中,患者均可享受到由整個團隊提供的一體化醫療服務。日間手術團隊還精心設計了四種不同顏色的標識,貼在患者右側手臂上,用於區別手術患者、術前檢查、小手術和術後複診的不同患者。團隊醫生告訴記者:“醫院人多,來回走動頻率高,醫護人員常常無法一眼區分患者和家屬,導致秩序混亂、服務滯後,這種新舉措有效提高了醫院對患者的服務水平。”

日間手術團隊的負責人表示,日間手術作為一項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最大的成效在於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有效破解了百姓的就醫難題,改善了患者的就醫感受。據瞭解,截至目前,日間手術團隊接收的患者已經達到了15000餘人。

醫患同心與耐藥結核病鬥爭

在2018年西安市首屆“中國醫師節”“最美醫生、最美醫師團隊”表彰大會上,西安市胸科醫院耐藥結核科團隊被評為“最美醫師團隊”。

西安市胸科醫院耐藥結核科成立於2011年。為解決耐藥結核病治療療程長、患者治療依從性差等問題,胸科醫院耐藥結核科成立專家組,應用化療、免疫治療、中醫等各種療法為患者量身定製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積極探索耐藥患者的分類診療可行性,使用一線方案治療了40餘例患者。團隊使用的方案不僅有效率高,而且治療費用低。在方案實施以來,治療有效率達到了70%,共為患者節約了140餘萬元的費用。

科室成員還為耐藥患者制定了營養食譜,指導患者掌握營養治療方法,保證患者在飲食上達到營養均衡。因為耐藥患者的治療療程很長,患者心理壓力非常大。為保障患者心理健康,科室醫護人員經常進行宣傳教育,時刻關注患者心理狀態,與患者進行溝通,舒緩他們的壓力,科室溫馨周到的醫療服務,極大地提高患者了依從性。

在日常的診療過程中,科室還會開展健康大講堂、呼吸操和同伴支持活動,通過讓患者現身說法講述治療成功的經驗,幫助患者樹立戰勝耐藥的信心。當患者出院後,科室醫護人員還採用微信、電話等方式來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微信群內每天都會安排值班醫師,解答患者問題,提醒患者進行復查,做到全療程管理。

經過7年的努力,胸科醫院耐藥結核科已發展成為業內認可、患者滿意的專業診療團隊。年門診量達2500人次,住院300餘人,患者覆蓋陝西及周邊甘肅、山西、河南多個省份。

本組稿件由記者張黎娜 見習記者馬相採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