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纸扎:竹篾为筝骨,彩鹞乘风上

纸扎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分为祭祀性彩扎和游艺性彩扎两大类。古代中国风行厚葬,陪葬器物门类众多,彩扎祭品因其价格低廉在民间尤为盛行;游艺性彩扎包括狮子走兽、龙灯水族、人物神像等八大系列400多个品种。而他扎得最多的,还是当地人喜欢的狮子头和龙头。凤凰县的“纸扎技艺”尤为精湛,历史悠久,流传很广。凤凰县的“纸扎艺术”没有过多进入官方文献,详细的历史记载甚少,凭老艺人们一代代口述下传。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凤凰地域初始建县[渭阳县]就有纸扎艺人问世,沿袭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凤凰纸扎:竹篾为筝骨,彩鹞乘风上

凤凰纸扎:竹篾为筝骨,彩鹞乘风上

凤凰纸扎:竹篾为筝骨,彩鹞乘风上

凤凰纸扎:竹篾为筝骨,彩鹞乘风上

凤凰纸扎:竹篾为筝骨,彩鹞乘风上

凤凰纸扎:竹篾为筝骨,彩鹞乘风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在于它的多元同根和千面一本。在民间,在世俗的印象里,它是一卷长长的、鲜活可感的风俗画、又是一幅幅让人倍感亲切的生命表情。纸扎,正是这其中传递世俗理念、呈现民间表情的载体之一。正月春会,清明上坟,昼耍狮子、夜放河灯,年复年年,纸扎精灵相伴黎民百姓化悲为喜,喜极而泣,成为一道独异的民间风景。或许,这正是纸扎技艺千年传承至今的内在动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