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節慶—七夕節

民俗节庆—七夕节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農曆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愛情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民俗节庆—七夕节

乞巧姑娘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乞巧的長得奇醜無比的姑娘,她經常唱道:“天皇皇,地皇皇,長大當娘娘。”誰聽了誰笑話。一年七月七日夜晚,一位仙女來到她面前對她說:“你是上天的插花星,該當娘娘,明年是你出嫁之日,我特意來給你梳妝打扮。”仙女往她身上施展了法術,醜姑娘變成了一個美女。七仙女又教給她各種活兒,這樣一來姑娘又變得心靈手巧,什麼都會。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朝廷裡,第二年的七月七,皇帝就把乞巧姑娘迎進京城,封為正宮娘娘。此後,每年七月七,天下的姑娘都希望七仙女賜給她們美貌和智慧,就成了後來的乞巧節。

民俗节庆—七夕节

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

牛郎是一個孤兒,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取織女的衣服,後來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庭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織女迴天庭受審。王母娘娘為了拆散這對夫妻,在天空劃出了一條銀河。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王母娘娘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

民俗节庆—七夕节

莆仙習俗

在七夕佳節,我國各地的民間習俗不一。在我們莆田,按傳統要吃 “炒糖豆”,材料是白糖、黃豆、生花生和麥芽糖,意喻是“吃炒豆,活老老”,莆田人用炒豆祭神祈求平安長壽。據老人家傳說,在這天夜裡,搬個小板凳在葡萄架下納涼,還能聽到牛郎織女的竊竊私語。

民俗节庆—七夕节

如今,這個傳統佳節被喻為“東方情人節”,我們不妨在這天夜裡,靜候在葡萄架下,也許真能聽見牛郎織女重逢後的竊竊私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