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歲時節令」“二月二”民俗

農曆二月二,在豐縣民間稱為“龍抬頭節”,並將其作為一個節日來過,時日久長,衍生出圍囤、撒青灰、敲門框、敲門枕、炒蠍子爪等諸多民俗活動,參與者遍佈全縣城鄉的家家戶戶,時至今日,其中的一些活動依然存續於民間。

“龍抬頭節”源自民間傳說。相傳,唐代武則天當上了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命太白金星傳諭四海龍王三年間不得降雨,以懲女人當皇帝之異行。河塘乾涸、禾苗枯死,苦了百姓。民間哭聲震天,感動了司管天河的玉龍,偷著下了一陣傾盆大雨,拯救了百姓。玉帝聞知,將玉龍打入凡間,壓在一座山下,言講待到金豆開花之時,才能赦罪迴天,方有抬頭之日。百姓得知之後,到處尋找金豆,久無所獲。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一,一老婆婆揹著黃豆趕集,口袋裂縫撒落滿地豆粒,有人見之,心中一亮,這不是苦苦尋找的金豆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盡人皆知。眾人相商熱炒黃豆,豈不是金豆開花?第二天,是二月初二,人們爭相把炒好的黃豆供於庭院,對天齊呼:“太白金星,金豆開花了,該放玉龍回家了!”太白金星老眼昏花,信以為真,揮動拂塵,玉龍一聲長嘯,昂首飛上雲端。此後,人們不忘玉龍之恩,將二月二視作龍抬頭節,至時必炒黃豆,後又用鹽水浸泡,曬乾再炒,香酥適口,俗稱“蠍子爪”。

縣內民間還存有另一傳說:農曆二月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久歇之後抬頭的日子,龍王一抬頭,雨水就會逐漸多起來,農民期盼一年有個好收成,於是便採取多種形式寄託希望,天長日久,逐漸形成了許多民俗活動,二月二也成為一個節日。

豐縣二月二的民俗活動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

一是炒蠍子爪。二月二之前的兩三天,家家戶戶用鹽水浸泡黃豆,然後晾乾,二月二清晨放入鍋中炒至豆粒開裂,老少皆食,認為吃了蠍子爪能防蠍子蟄。

二是圍囤。二月二早晨,太陽出來之前,在庭院裡用草木灰撒圍成由大到小的圓圈,中間埋上制錢,希望自己廣有錢財,俗稱圍囤;或在打穀場裡、空閒地裡圍囤,中間埋上一把糧食(希望哪種糧食豐收就埋哪種糧食),圍的囤越多,表示今年收的糧食越多,寄託著祈盼豐收的願望。圍囤時邊圍邊唱:“二月二,龍抬頭;大囤尖,小囤流”。

三是敲門框、敲門枕。二月二早晨打開大門時,開門人用一小木棍先敲門框、再敲門枕,邊敲擊邊唱曰:“二月二,敲門框,金子銀子往家扛;二月二,敲門枕,金子銀子往家滾”。

四是撒青灰。在灶臺前、床前、牆根處撒上青灰,傳言可殺滅毒蟲。撒灰人邊撒邊唸叨:“二月二,撒青灰,蠍子蚰蜒死成堆”。

豐縣二月二的民俗活動流佈廣泛,參與者眾多,遍及城鄉;特色鮮明,寓意深刻,寄託著對生產豐收、家庭富足、幸福平安的祈盼;民俗文化蘊含其中,民謠簡短精悍,朗朗上口,易於傳承。

隨著社會的發展二月二的民俗活動有的已經消失,如敲門框、敲門枕、撒青灰;有的參與者日趨減少,如圍囤,現僅少數老年婦女參加;有的尚在存續傳承,如炒蠍子爪,不僅農戶家炒,而且作為商品在二月二期間走上街頭、進入店鋪。2010年,二月二民俗入選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