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公司招聘的时候都比较在乎你本科学什么而不在乎研究生、博士学什么?

互联立字


这就是矫情。大公司不看重最高学历,偏偏看重本科学历,这是招聘与用人的一种怪现象。已经不是一二家公司这样,很多公司都这样,人为设置障碍,阻碍人才进入。

一个公司创业者可能没什么文化,但是公司做大了,机构多了,有了人事部门,人事总监,人事总裁之后,他们一定忘记了老板怎么创业的,一定会设置很多门槛,来限制人才的进入。学历是曾经学过的一个专业的记录,并不代表最高、最终水平。人事部门为什么要设置标准?从管理角度,就是量化了,便于操作,如果发生什么情况,也有借口,显示人事部门做事了。因此,企业都是在人事部门的标准下,招聘员工,还谈不上选拔人才。

两位应聘者,假设一位南京大学学士,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另一位阜阳师范学院学士,扬州大学硕士,苏州大学博士。往往是南大本科毕业生胜出。招牌单位的理由是南大本科说明他高中阶段优秀。高中优秀,考上一本名校,是否就说明他是人才呢?一个本科毕业生距离人才其实距离还远,但是我们的教育畸形,连招聘公司也变态。这些公司要人才吗?不要。他们仅仅要本科就读于名校的人员,对外宣传企业招聘了多少名校毕业生,以此显示企业人才济济。这样的虚名有意义吗?

以这些企业的招聘标准,华罗庚来应聘也只能落选,因为华罗庚没有读过大学本科。华罗庚是院士也不行,缺少大学教育,没上过大学,肯定不是优秀人才。

选人、用人,如果看学历,就要看他最高学历,更要看他的实际能力。学历、职称固然是一个标准,但是有学历、职称并不表示他就是优秀人才。齐白石没读过书,金克木小学文化,沈从文仅仅读过几年书,梁漱溟自学成才……难道他们比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人差?

企业大了,人事部权力就大了,他们可以制定各种标准来选择人才。上周,阿里巴巴一位人事经理就斥责大专生也敢来应聘,一番嘲笑。却不知阿里老板马云也曾经是大专生。他是调戏大专生,还是调侃马云。我相信这位人事干部的第一学历肯定比马云要高。

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事部、人事经理是为单位招聘员工、选拔人才的,不是阻碍人才,限制人才的。大企业招聘究竟是招聘名校毕业生?还是为企业发展贮备干部,选拔人才?


黄强黄不息


先纠正一个概念。看到楼上有同学说“第一学历”是只本科学历,并不是这样的,“第一学历”指的是全日制学历,即只接受全日制教育学历,排除自考、电大、业大等“五大生”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学历。如果你读的是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生,第一学历依然是研究生、博士生的。

为什么大公司招聘的时候都比较在乎本科学历呢?这是因为,高考比起考研、读博更能考察一个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比如说一些本科学校不是特别好的同学,他们可能从入学就开始学习考研的内容,经过4年的刻意练习,一般来说都会考取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因为专心考研而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他们科研的能力并不强。“研究生”最重要的是科研的能力,这样“考高分”的研究生,甚至不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名校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名额给推免,能够通过考试的研究生越来越少。博士同理。而高考具有普适性,无论你大学学什么专业,大家通过高考这个门槛的时候,考的科目大致都是相同的(文科相同,理科相同),具有统一标准,更容易筛选。

但也并不是说本科没有读好学校的同学就没有“出路”了。只是相对于“土著”来说有一定的劣势,但是他们和自己的本科同学相比,已经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还是由个人能力决定的。


贺嘉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

并不是大公司招聘的时候就完全不在乎硕士和博士学历,而是说,在同等情况下,他们会更加倾向于要本科也是名校的毕业生。

换一种更准确地说法叫做,“学历查三代”。

其实这种行为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里还没那么明显,在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里头则是非常普遍。

首先来说,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一般情况下,除非研发岗位,其实民企和外企很少有要求博士学位的,大多数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甚至都没有要求硕士学历。

当然,由于应聘的毕业生真的非常多,所以有些可能会把学历门槛提高到研究生。

再后来研究生也非常多了,怎么办?

都是名校研究生,那我就看你本科高校呗。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招聘效率,降低筛选成本了。

而且你还别说,本科是名校的综合素质一般还确实不错。

你想嘛,高考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能杀进名校的的确在各方面都还是挺不错的。

读本科的时候,很多名校的学生也有着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台,各方面能力得到比较好的提升和训练。

相反,有些非名校的一心只为考研,从入学开始就准备研究生考试,虽然拿高分,但是在科研能力和综上素质方面往往还不如名校本科生。

所以,很多企业就不只是看硕士、博士的毕业院校,还看你本科毕业院校。

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

在这些体制内的单位,学历查三代的现象尤为严重。

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清楚地记得有个同学,因为本科学校不怎么好,投简历的时候,有一家国企直接就说不收他的简历,人家直接说我们要求本科和硕士都是211院校的。

真的是很伤人自尊啊。

为何会有这个情况的发生呢?

和前面所说的其实也类似:

  • 这些单位都是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挤破了头也要进去,所以供给严重大于需求,这就使得招聘单位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

  • 为了提升招聘效率,降低筛选成本,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同时都有要求,这样一种简单粗暴的形式虽然可能会拒绝人才,但确实高效、低成本啊;

  • 也有时候是为了杜绝各种乱七八糟的关系,设置一个硬性指标,别人就没有办法。

这种现象应当会继续存在。

对于求职者来说,怎么办呢?

凉拌!

你没法改变它的,你只能改变自己。

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也有发展前途和空间的平台,而后在那里好好学习、提升和积累。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不是鸡汤,而是事实。

关键是你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学历只是个门槛,是个敲门砖,刚毕业的时候确实还蛮重要的。

但越到后来,你的能力和经验才是最根本的。


冯起升



重视第一学历,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古今中外,一直以来都是重视第一学历。

所谓第一学历是指大学本科在哪个学校读的,读的哪个专业。尤其是在哪个学校读的。

这是因为,我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包括本科、硕博研究生,对一个人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的训练,发生根本性影响的是本科阶段。其它阶段也会发生影响,但比起本科阶段,影响力不是那么大。


本科阶段太重要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竞争的能力大小是完全可以通过高考来判断的。小学、初中、高中读了12年,在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来到自己心仪的大学读书,并且能够毕业,拿到学士学位。这个过程对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学术水平、价值观、世界观等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所以,几乎全世界的HR都重视第一学历。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了,对一个人的判断选择项又太多太复杂,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优秀的人辨别出来,不得不寻找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法。



而第一学历选择法恰恰符合这个标准。所以我特别主张家长和考生们都要特别重视学校的选择。

很多人在本科报志愿时都选择专业优先,喜欢按专业排名填报志愿,为了专业排名甚至放弃名校也在所不惜。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

正确的选择方法是优先选择学校,宁肯专业不太理想也要读好一点的学校。本科的专业其实不是很重要,不喜欢的话可以到研究生阶段再调整。当然,前提是你不要搞得太离谱,南辕北辙了也是学不下去的。


艾米丽艾拉


坦率地说,这种说法并不靠谱,大公司招聘的时候不仅关注本科学历,对于招聘博士和硕士也看学校,看具体的研究方向。



不少媒体一味夸大第一学历的重要,大多都是制造焦虑,吸引公众的注意。事实上,不少地方高校的同学,通过考研,进入更好的学校,大多都找到更好的工作,实现了自我提升。

所谓大公司招聘,只看第一学历,主要针对的是非技术性岗位,比如管培生,一般公司会优先考虑第一学历优秀的本科生。一是本科生年龄小,可塑性强,而管培岗位也不需要什么专业技术,只要学生基础好,脑子灵活,公司可以自己培养。此外,相对于本科生,企业可以给更少的薪资,何乐而不为呢?



但具体到技术性岗位招聘,公司则更看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经历。比如搞计算机领域的算法研究,材料学领域的项目研发工作,是要找到合适的人来做该做的事,这种情况下,研究生的优势就非常明显。

本科和硕士毕业期间,我都转过招聘会,只不过因为升学,最终没有和公司签协议(硕士毕业想过出去工作,已经签了三方,后来考虑再三,征求签约公司同意的前提下,继续选择读博)。博士学习期间,因为接手到一些横向项目,常常往公司跑,所以说,公司招聘的情况略有些了解。

对于个人来讲,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假如你本科在985高校念的,当然最好,那是你的优势;而对于普通高校的同学而言,假如你能考研进入重点高校,那么祝贺你,事实上本科上的差距已经差不多被你追回来了,剩下的就是珍惜学习机会,将自己的学业搞好,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1、高考、考研、考博三者难度逐渐降低,可能是大公司招聘的时候在乎本科学历的原因吧。不仅是大公司,很多好的大学招教师也明确要求本科为211高校。

举个例子:本科考入清华北大的人,在各省排名都很靠前。然后本科到研究生,一部分清华北大的人出国了,一部分直接保研,还有一部分找到好工作了。研究生考入清华北大的人,就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普通高校。来自普通高校的同学可能也很优秀,但是大公司招聘,要考虑最快最省力地找出最有潜力的人,相对来说本科就读清华北大的人优秀的可能性更高。不是歧视,现实招聘就是这么残酷。

这也是网传北大清华“一流本科生、二流硕士生、三流博士生”的原因吧。

2、本科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本科阶段课程多,本科时间长达四年。硕士培养只需要两年,最多三年,课程相对少。本科时期学的课程是基础课,门类多,知识覆盖面广。硕士生在本科的基础上,分了很多小专业,较为深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强调对现有知识体系的更新,则更为深入。

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需要的是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本科阶段的考核显得尤为重要。大公司招录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注重科研的同时,看中基础知识也是很正常的事。


小江谈教育


这个可能是一个大家谁都不说的共识,深层次的原因可是考研考博要比高考容易,成绩这个事情可以考天分(头脑聪明),也可以考勤奋努力,但有天分的同时还得需要适当的勤奋,一个很聪明的人不可能能背出没有见过的诗词,如果有天分(过目不忘),看一次就可以了,普通人则需要时常去温习才能掌握。具体的例子,清北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生)的人数要多于本科生,加之很多本科生毕业时会选择出国(少数会工作),必然需要从其通过考试从其它学校招一批学生,大学中学习全靠自觉,有天分的人吊儿郎当自然难通过,勤奋努力的人就有了优势。具体到公司招人,进入公司后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线,有天分的人又重新找回了优势,更容易为公司做出贡献。这里并不是说勤奋努力不对,勤奋努力能让人接触到更好的资源,更好的教育,这样能有机会和比你有更大天分的人在职场中同场竞技,说直白点就是能找一个比仅靠自己天分好很多倍的工作。我相信如果你是清北研究生毕业,公司不可能认为你比普通重点本科毕业的差。勤能补拙,此时你已不拙!


coder巨蟹座


提问的时候最好附上证明性事例。否则你提出一个假命题还让别人帮你证明,是不合适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公司招聘一名博士,注重的是这个候选人的研究能力是否能给公司创造价值。虽然本科学的是什么影响到知识基础,但不是关心的重点。

但是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关心第一学历是什么学校(而不是什么专业)。这是因为绝大多数高校的生源质量都是本科最好,硕士其次,博士最差。限定第一学历有助于公司缩小候选人范围,降低hr成本,规避用人风险。


taijitaiji


首先,我认为,一家机构招聘时比较在乎第一学历,说明这家机构用人非常正规,把关严格,人事纪律的风气比较正。为什么?众所周知,中国的高考制度是非常严格的,竞争激烈,相对而言,是目前中国最公平的学问学历竞争机制,水分是很少的,所以根据第一学历,一般可以粗略判定被考察对象的能力和水平。

国内硕博的录取和毕业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有时候其中水分大到难以置信!

内行看门道,长期浸淫在高端学术和教学机构,按照规定,进入我们单位要求博士生毕业,但是,身边的活生生的极端例子是,前几年居然招进一个年纪不小的中专生,工作经历是乡级教师和小卖部主任。为什么招这么个人进来,具体猫腻不再展开。后来,直接为他推荐读博。从中专学历,连跳三级,直接跳升至博士,如果要求严格把关仅仅本科的第一学历,这样的人在任何单位是绝对不会使用的,更何况像我们这样的学术机构。

而且,博士还没有完成,就急急地提拔此人为研究中心主任,而其它学历高得多的南大、香港中大毕业的同事都没有提拔,为什么?为的是看中此人的特殊本领——玩科研经费。

所以,正常情况下,研究生是大学学历的专业延伸、细分和深造,尤其在国外确实如此。但是,国内的硕博的录取和毕业,人为干预的水分很大(推荐送选和导师的作用,甚至在上述例子根本不存在有外国大学要求的GPA),不是以学问为导向,而是各种利益和人事因素夹杂其中。当然,如果本人攻读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因学术志趣的改变也是无可非议的,是正常的。

但是,从上述个别例子可以看到,国内的硕博确实有洗白第一学历的作用,这对正常的单位人事部门是十分忌惮的。

所以,对于非常熟悉国内研究生阶段招录实情的某机构的人事部门干部来说,在乎和把关第一学历是天经地义之举,可以排除许多干扰因素,这是根据中国国情的人事制度进步的表现。


成绩是汗47


因为本科是通识教育,研究生、博士都是专科教育。也就是说,本科是给整个的学习方向打基础,而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在一个极其细分的领域做出提高。而大公司招聘的时候,不是寻找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而是寻找未来具有发展潜能的员工。

一个人的能力天花板,智力只占相当有限的比例,更多的是受他所处的环境影响。在周围环境中,其决定因素的就是其所处的行业,换成本题的内容,就是本科所学的专业。

就读本科时,一般是18岁左右,这4年里,是一个人价值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也会在这个阶段,形成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会怎么解决问题,这些能力都不是能从书本中的学习得出的,更多的是跟周围的环境互动产生的结果。

本科的专业,决定了这4年,你跟谁在一起,这会极大的影响你的未来发展,只有选择了具有未来发展趋势的行业,你才有机会跟着行业共同发展,运气好的话,赶上爆发期的红利,就可以顺利实现财富的跨越。如果选择了一个处于下降期的行业,哪怕你是行业中的最强者,也不过拿到行业的最高工资,和其它行业对比,差距很大。

举个例子,现在毕业2年左右,做过网络构架师的,年薪接近100万;金融行业,大概50-80万,而传统的报社,也就10几万。

俗话说的男怕入错行,就是这种规律的朴素表达。所以,要在选择专业上慎之又慎,需要既适合自己,有由未来发展的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