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龙——济南大学对面的蜗居基地

后龙——济南大学对面的蜗居基地

后龙窝庄,知道的人都简称它为“后龙”。随着济南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个处在二环南路和二环西路之内的村庄成为了典型的城中村。这个占地不大的城中村中聚集着上万的外来租客。

后龙窝庄的出租房大都加盖到了五六层,其周边已被高楼包围,成为了典型的城中村

“租房子吗?”进入位于济南市中区的后龙窝庄,你只要步履有所停顿,总会有村民凑到跟前问这么一句。

如今,随着不少城中村成为历史,后龙窝庄已经成为济南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城中村。几十年来,曾在后龙窝庄居住过的人不计其数,这个城中村也因此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

后龙——济南大学对面的蜗居基地

 搬入

赵祥在后龙窝庄租房居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已经算是这里的老住户了。

2015年的夏天,大学毕业一年多,赵祥辞掉了工作,由此搬入后龙窝庄居住。“毕业后在济南找了一份工作,干了不到一年多,觉得不合适就辞了,当时想着再复习一下,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

工作的时候,赵祥和另外一名同学居住在离后龙2公里远的依山新居小区,这个小区在后龙窝庄的东南方向。“两室一厅的房子,一个月的房租是一千五百块钱,我住的主卧,一个月交八百。”

工作不到一年,赵祥的手里并没有多少积蓄。他需要找一个更便宜的地方居住,于是就想到了后龙。“大学是在长清上的,每次进市区或者回学校,都会经过这里,但是此前从来没有进去过。”赵祥听说这里的房租便宜,“而且紧挨着济南大学,我可以去学校上自习,另外交通也方便。”

出了后龙窝庄的牌坊,往南有直达长清大学城的公交车,往北的公交车可以到济南火车站、汽车站、济南西站。这里还是横穿半个济南城区的102路公交线的发车点,如果是上班族,早高峰时期从始发站坐车可以抢到一个座位,而第二站上车的人往往就只能站在车厢里了。

正是酷热的八月份,赵祥第一次穿过写着“后龙村小区”字样的牌坊,进入到了后龙窝庄的地界。临着市中区南辛庄西路,一南一北两块牌坊大体指示着后龙窝庄这个城中村的南北跨度,北侧的牌坊上有用黄漆写成的“后龙窝庄”四个大字,南侧的牌坊上写的则是“后龙村小区”五个字。

“里面的道路弯弯曲曲,有点像进了迷宫。”这是赵祥进到后龙窝庄之后的第一印象,“但是道路两边商贩和商店很多,有各种小吃、蔬菜、水果等等,而且人来人往的,尤其是住久了,觉得这里也很有生活气息。”

后龙——济南大学对面的蜗居基地

房间

赵祥没有往里走太远,进了牌坊,拐了两拐之后,一个五十多岁的村民便主动问赵祥要不要租房子,而后便领着赵祥上他的出租屋内看房子。“带我上了五楼的一间板房,他说当时就只剩下这一间房间了,因为是顶层,说给便宜点,然后一个月320元钱,每个月再加30元的网费。”赵祥看过后,欣然同意了,“主要就是便宜,而且房间里看上去也挺干净。”

赵祥住的这间板房的面积大概是六七平米,房门是一扇防盗铁门,进门左手边是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桌子下面是一张板凳,板凳后面紧贴着南墙的是一张双人床,双人床北侧则是一面板墙和推拉门,门后再被分为两部分,厨房和卫生间。所谓厨房就是一个水槽和一张小桌子,所谓的卫生间就是一个马桶,马桶之上悬挂有一个热水器。后龙窝庄绝大多数出租房的构造大致如此。

这个五层楼高的建筑共有近50个房间,房间分布在走廊的两侧,同多数宾馆的布局类似。因为第五层是后期加盖而成,为了节约成本,建成了造价更低的板房,而不再使用砖和水泥。

赵祥的房间因为是在顶楼,如果是晴天,阳光会如期光顾。“这在冬天是件好事,到了夏天就是闷热。太阳一照,房间里的温度就非常高,没有空调,只能靠电扇,只有不断的用湿毛巾擦拭,才能感到一丝清凉。”

到了冬天,室内温度基本与室外温度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墙板能够抵御寒风的侵袭。过去的一周,济南迎来低温天气,这样的日子里在赵祥的房间里呆一会,也是手凉脚凉。赵祥买了个“小太阳”取暖,但是用处并不大。“在这住的第一个冬天,天气一冷,晚上充着电,手机就冻关机了。直到第二天下午手机才有了反应,后来有了经验,晚上给手机充电也得用棉被把手机盖住。春秋是住在这里最舒服的季节,不冷不热。”

天寒地冻,后龙窝庄一家超市门口贴着一张广告纸:本店有售“手足裂口油”,专治各种裂口、冻疮。

后龙——济南大学对面的蜗居基地

租客

赵祥的房子因为在顶层而且窗户朝南,所以看得见阳光。如今,原本狭窄的村中道路更加局促,楼房和楼房之间的距离大概只有一辆小汽车的长度。再加上房间的朝向问题,村里的多数出租屋是一年四季见不到阳光的。但是因为房租便宜,很多租客对这一点也不会太过在意。

张梅今年五十出头,她家的出租房有六层。“我这住的都是年轻人,多数都是大学毕业生。也有学生,因为我这边安静,每年有不少考研考公的学生会来我这住。有孩子的,拖家带口过来的我不会租。”张梅有自己的一套挑选租客的标准,“我这的多数租客住的时间不会太长,目前住着的时间最长的一个租客在这住了四年,因为大学毕业生居多,他们工作稳定了,收入高了,就搬出去了。”

不同于张梅,大多数村民在外租房屋的时候并不会太过于考虑租客的类型,但是多数租客的流动性却很强。从2016年的夏天到现在,赵祥对面的租客换了三四拨。据赵祥的房东介绍,这栋楼里住的时间最久的租客大概有十年了,“外地过来的,一家三口,在附近做小买卖。”

进入后龙窝村,不难发现,除了上了年纪的村民,进进出出大都是年轻人。而在路两边摆摊卖各种吃食的小贩多半也是租住在村子里。“每天上班的点,大批的人涌出村子,看上去都是和我年纪差不多大的。很多人就是在路边买个肉夹馍或者煎饼果子当早饭,虽然买这些东西的摊位很多,高峰的时候都得排队买。”赵祥说,到了晚上人们又回到村子里,一间间出租屋里的灯开始亮起来。至于晚饭,有些是买上菜回去自己做饭吃,有些就买现成的吃,“现成的不贵,三个小菜一个馒头,装在盒饭里,六七块钱。”

“据我观察,住在这里的多数年轻人都是早出晚归的上班族。他们穿着整齐甚至是光鲜。但是有一些年轻人的穿着就比较邋遢,他们也不出去工作,就住在这里。”赵祥记得,在2016年的上半年,他经常在中午下楼买饭的时候碰到固定的几个人,“已经是夏天了,还穿着个棉拖,蓬头垢面,睡眼惺忪。这些人一看就是没有工作的。”

令赵祥印象更为深刻的关于租客的事情同样发生在2016年的上半年,那年的5月22日,后龙窝庄一六层的出租屋内,一名年轻男租客的尸体被发现,彼时他已经离世一周多的时间。据相关报道,其尸体被发现是因为弥漫在楼道里的恶臭和门缝爬出的蛆。“当时看到了新闻报道,只是特别关注了一下,心理上没觉得太可怕。从当时新闻的照片上也看不出到底是哪个出租屋出了事,问房东,房东说是另外一头,离我们这还挺远。”

后龙——济南大学对面的蜗居基地

 变化

张梅家现在的房子是在2007年盖起来的,“一开始只盖了四层,过了两年,又加盖了两层,成了现在的六层。现在有四十多间房子往外出租。”与多数村民一样,张梅就住在自家的房子里,他们一家三口住在二楼。

据后龙窝庄一位70多岁的村民介绍,“80年代初,村里的地就陆续开始往外卖,地卖了之后,一家能给5万块钱。这钱也是陆续给的,一开始给一万,三年之后村里换了届,再给几万。”他说,他家的房子在1985年就盖成了两层,而后就开始往外出租。

“我印象里应该是在2000年以后,各家都在加盖房子往外出租。”张梅说,“十年前我刚开始往外租房的时候,像这样一间房子的价格一个月是一百多元,到了现在是四百元,带空调的是五百元。水免费,电费一块二一度。”

租金的上升是伴随着加盖成本的上升而来的。“最早的时候,盖一平米的房子也就七八十元,而到了后期,建一平米的房子得花三百多块钱。早些时候就是一件卧室,没有现在的卫生间和厨房。后来加了这些,也是成本。”每件屋子里加上卫生间后,张梅就把原先公用的卫生间封了起来。

加盖过后,后龙窝庄的房子的层数大都在五六层,最高的一个房子到了九层,而且加装了电梯。城中村“向上扩张”之后,村里租客的人数已经远超村民的人数。据前年9月份后龙村委会负责人给出的数据,当时整个后龙的本地人口是两千多人,而外来租客的数量则达到了两三万人。

目前,后龙窝庄东侧一条不足百米的小巷上,光超市就有三家,吃饭的小店则更多。另外,网吧、理发店、快递收发点等设施也都一应俱全。再往东,牌坊对面则有大型的商超,可以满足周边居民更多的生活需求。相较于这条不足百米的小巷,“后龙窝庄”牌坊西侧商业街上的“繁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房间差了些,不得不承认在这里居住确实很便利。”赵祥说。

后龙——济南大学对面的蜗居基地

改造

早在2015年12月份,后龙窝庄改造的方案就已经公示了。当时,济南市规划局公示了市中区后龙窝庄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及生活保障地块规划方案,这里将新建8座高层住宅楼,规划居住人口3000余人,同时配建区级文化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新建一所24班高中,后龙小学升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后的居住户数为1046户,居住人口为3137人。

从规划图来看,改造后村里将建8栋高层,楼层以22层、23层、33层为主。楼间距一改以往的高密度,各栋住宅之间将建设中央广场及中央池塘,还有各种绿化带。停车设施充足,机动车停车位1050辆,地面停车位40辆,停车率在80%以上。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后龙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样子。“我觉得整体上没有太大变化,就是去年拆掉了村东头的一溜违建房。”赵祥说。

2016年7月29日,济南市规划局公开的《市中区后龙窝庄村民委员会城中村改造保障地块一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批后公示》显示,市政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0.52公顷,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02公顷(以实测为准),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商务。

后龙——济南大学对面的蜗居基地

 高楼

后龙窝庄外围也已经有些变化了。临着南辛庄西路,在两个牌坊之间,一座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已现雏形。这座商业综合体的名称叫做“融利广场”,其售楼处紧邻着“后龙窝庄”牌坊。这座商业综合体下面五层是商场,上面是两座高25层的可商住两用的公寓楼。

1月26日,据售楼处的销售顾问介绍,融利广场将在2019年底投入运营,目前共五层的商铺仅有二楼还有位置,两座25层高的公寓楼的房间也已所剩无几。从施工现场外面的公示牌上可以得知,这个项目的名称也叫“市中区后龙窝庄村民委员会城中村改造保障地块一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为“济南市市中区七贤街道办事处后龙窝庄村民委员会”。

除此之外,近年来,后龙窝庄北侧和南侧都有新建的高楼小区拔地而起。

住在后龙两年多的赵祥考公的道路也并不顺畅,他目前一边上班,一边等待下次考试的来临。几十年来,曾在后龙窝庄居住过的人不计其数,这个城中村也因此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生活和交通能这么便利,一个月房租只要三四百的地方,可真不好找。”城市迅猛发展,生活成本上涨,有些人总是需要一个类似“后龙”的地方来暂时栖身。

去年,“后龙村小区”牌坊西侧道路南边的墙壁被粉刷一新,穿过牌坊,灰色的墙壁上红底黑字的“新后龙、新希望”六个大字格外醒目。(文中人名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