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古瓷器鑑定有哪些科學方法?專家真的能夠鑑定古瓷器的真僞嗎?

量子收藏


回顧中國陶瓷史,在清代以前,中國青花瓷器的生產經歷了橫空出世的元青花、大氣莊重的永宣青花、淡雅柔和的成化青花等數個高峰期,每個時期的青花瓷器都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徵,而這些特徵也恰是我們對各歷史時期青花瓷器鑑定時的重要依據。這些特徵的根本原因在於制瓷原料、配方改變,制瓷技術的演進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的變化這三方面。

高嶺土很實用

清康熙 仿嘉靖款青花花鳥詩文筆筒 英國布里斯托博物館藏

清康熙 仿嘉靖款青花花鳥詩文筆筒 英國布里斯托博物館藏

據史料記載,景德鎮瓷業生產早自南宋末期開始採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製作瓷胎。其一可以降低胎體厚度;其二可以生產更大件的瓷器;其三則降低了燒造時的變形率,即使瘦高器型也不容易在高溫中傾倒,使康熙民窯青花瓷器造型呈現出挺拔硬朗得特徵;其四提高胎體密度,使得康熙時期瓷器具有與同大小厚度器相比物手感更為沉重的特點。隨著高嶺土資源的日漸枯竭,到乾隆末期,為了保證官窯瓷器的生產,政府將高嶺土壟斷僅供官窯生產使用,景德鎮民窯瓷業開始轉而使用產自星子等地產高嶺土,這些產地的高嶺土不僅氧化鋁含量明顯低於高嶺產高嶺土而且開採運輸成本高,景德鎮民窯窯戶為控制制瓷成本必然會降低瓷胎配方中高嶺土的配比,因此光緒民窯仿康熙青花瓷器較之康熙本朝民窯青花瓷器,胎質明顯粗松而胎體厚卻手感較輕。

釉面差異大

清康熙 仿永樂青花仕女琴棋書畫碗 大英博物館藏

清康熙 仿永樂青花仕女琴棋書畫碗 大英博物館藏

景德鎮瓷業生產所用釉料歷來均以釉灰加釉果來配製,從陶瓷工藝學角度講屬於石灰鹼釉。釉灰從化學組成上以氧化鈣為主要成分,而釉果則是由風化程度較高的瓷石經粉碎淘洗而成。因此景德鎮民窯瓷業生產所用釉料在歷史上變化較小,但是各時代瓷器釉面特徵卻也各異。明代青花瓷釉面整體透明度較差,經顯微鏡觀察明代白釉瓷器釉面我們發現多數的明代瓷釉中均有一些細小的晶體,有時分佈在釉層各部,有時在釉層中部聚集成一薄層。康熙時期由於優質高嶺土的使用和窯爐技術的進步,使得民窯青花瓷器釉面透明度高、光潔、清亮、胎釉結合緊緻的特點。

到了晚清光緒時期,雖然此時景德鎮窯業生產仍沿用蛋形窯,但國力衰弱,社會經濟凋敝,即使是當時的官窯生產都不能完全支持松柴的巨大消耗。因此光緒民窯仿康熙青花瓷器較之康熙本朝民窯青花瓷器釉面質軟,灰暗並伴有青花色澤灰暗的鑑定特徵。

青花料影響美觀

清康熙 “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仕女圖碗 美國紐約福利克博物館藏

清康熙 “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仕女圖碗 美國紐約福利克博物館藏

在青花料的使用上,康熙時期青花瓷器均採用浙江產低鐵低錳的青花料。而浙料的採用始於明萬曆時期,但由於早期對浙料的加工採用落後的水沉法,青花料提純度不及後來採用的煅燒法。因此明末清初時期所用青花料中氧化鈷含量低於康熙時所用青花料而青花色澤不及康熙時期嬌翠。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18世紀《瓷器製造及貿易圖譜》第18頁,描繪了瓷器生產過程中瓷泥的精細淘洗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18世紀《瓷器製造及貿易圖譜》第29頁,描繪了當時制瓷工匠在瓷胎上進行青花繪畫的場景

更為重要的是,在康熙時期應用青花料在坯體上繪畫時會在青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高嶺土,這種方法具有三個優點:

一、使青花料變得黏稠更容易附著在坯體上,這有助於青花分水時濃淡的精確把握,豐富青花畫面的層次,實現多達十數級的濃淡層次。

二、助於青花料在燒製過程中實現與胎體的充分熔融,這是我們在康熙青花瓷器鑑定特徵中青花料深入胎骨的深層技術原因。

三、提高青料裝飾部分的釉質熔融溫度可以顯著避免暈散現象的發生。這一點正是在康熙民窯青花瓷器鑑定中康熙青花髮色明快、清晰這一鑑定特徵的深層原因之所在。

清康熙 青花龍紋蓋罐 美國紐約福利克博物館藏

清康熙 青花龍紋蓋罐 美國紐約福利克博物館藏

通過對原料以及燒造技術的分析我們基本上說明了康熙民窯青花瓷器在胎、釉、彩方面的鑑定特徵。康熙時期文化發達,人文藝術上受明末思潮的影響,文人畫派佔據主流並深得統治階級的喜愛,因此康熙民窯青花瓷器的紋飾也有很強的文人氣質。此時的民窯青花瓷器畫面中山水畫受清初“四王”影響,而人物瓷繪則多受宮廷畫師繪畫影響。此外,康熙中後期海禁開放,瓷器再次大量行銷海外,轉為外銷而定製的民窯青花瓷器多裝飾有明顯域外元素的紋飾。在鑑定中,我們需要考量的是康熙民窯青花瓷器畫工以當時的文人畫、版畫等素材為臨摹對象,而光緒民窯仿康熙青花則以本已是臨摹來的康熙青花瓷器為臨摹對象,畫面藝術性進一步降低,因此光緒仿康熙青花瓷器繪畫較為呆板、造型比例較差。

鑑定過程中需要對多個鑑定特徵綜合考量,查看各鑑定特徵是否匹配,不可顧此而失彼。


原文作者:郝喜文

原文來源:《中國收藏》2018年6月刊《三招鑑定康熙民窯青花》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現在的瓷器鑑定並不是沒有科學和標準方法,只是所有的科學方法並不一定得到人們的認可,而且科學的方法並不能準確的說明瓷器的釉面、胎土、造型、紋飾等特徵,只能給出碳十四、成份、金屬元素等一堆大部分人看不懂的數據,說服力不強。就像現代儀器鑑定玉器,只能給出和田玉、翡翠等廣義的結論,卻不能說明品質好壞,年代新老以及產地。



還有就是,瓷器圈裡總有一大幫人對誰的鑑定結果都不認可,就算是再科學的結論和再權威的鑑定結果他們都能言之鑿鑿的提出不同的看法。這些人裡面,有自視甚高、目空一切的圈內人,也有滿屋子“元青花”、“康乾五彩”閉門造車的國寶幫,更有自認為看透古玩內幕的以訛傳訛的吃瓜群眾。這股力量幾乎碾壓了瓷器圈的真正有眼力的玩家,就算是耿寶昌、馬未都這樣的實力專家都得甘拜下風。


再加上瓷器造假者刻苦鑽研,不斷革新造假技術,用他們的智慧給假貨開創了一個光明璀璨的未來,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給他們創造了取之不盡的財富。碳十四用X光照射導致分子衰敗就能解決,氣泡特徵同樣低溫柴窯解決,高仿完全能全面模仿古瓷器的工藝、釉料以及胎土特徵,足以讓儀器或者是資深玩家都無法分辨。

如今的古玩圈人心浮躁,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只能聽別人說他的東西是真的,是了不得的國寶,一旦別人說是假的,必然就會提出各種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是真品。就算大家都說是假的,他也覺得自己的東西只有自己看得懂,別人眼力不行。正是這樣的心態很普遍,所以才會造成任何的鑑定手段都無法得到普遍的認同,就算博物館的展品一樣有人站出來說是假的,更別說某個人或者某個研究機構的鑑定結果了。



可以說,如今瓷器精品已經塵埃落定,基本上都已名花有主,大家不要抱著一夜暴富的心理看待自己手裡的瓷器,值大價錢的幾率十分微小,用一個平常心對待就好。對於別人的意見多方求證,不能偏聽偏信,鑽牛角尖,這樣才能較為客觀的瞭解自己手裡的瓷器的真偽和價值。


風雲說收藏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談談專家的問題。專家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學院派,這類專家知識淵博,出口成章。供職於科研機構或者是博物館,看到的都是真東西,嚴重缺乏社會實踐能力。看到的東西和博物館裡的不相同,基本上就會判定你的東西是假的。或者在書本上沒有記載的,基本上也會判定你的東西是假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豈是博物館裡的那點東西能作為標準的?另外,博物館裡的東西從哪裡來的?一靠傳承,二靠民間徵集。例如,四羊方尊和後母戊鼎,這樣的國之重器,照樣是民間來的嘛!當然,不可否認,學院派部分專家,見到的真東西,好東西還是不少,比民間收藏很多玩家要見多識廣。第二類,是實戰派。從地毯和鏟地皮開始,具有實戰經驗,新的老的,搞的很明白。花自己的錢,當然心疼,買個物件,還不好好研究和琢磨?

學院派和實戰派,也相互掐,互相看不上眼。這也是很正常的,中國不缺乏玩收藏的,但是缺乏權威的認證專家。誰站在了權威專家的塔尖上,買家賣家都會找他,兩邊吃,絕對不缺乏銀子。互相掐,不是學術之爭,是利益之爭。

玩古玩有句話,專家不如行家,行家不如玩家,玩家不如藏家。換句話說,專家在古玩圈,是最低級的。現在反了,都是媒體炒作惹的禍,都是銀子惹的禍。歷朝歷代,玩收藏的大家,沒有幾個在玩收藏的時候有很多錢,買東西買窮了,認這些東西的人又很少,加上真玩收藏的人,捨不得賣。只進不出,咋會有錢呢?看看現在,玩收藏的都是富得滴油。另外就是,他的東西絕對老,你的絕對是贗品。這是怪現象,終歸到底,還是利益惹的禍。

說到標準,這個比較麻煩,古玩肯定有標準,就跟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一個道理,肯定有時代特徵。

胡說八道了一通,玩古玩,自己高興就好,其他的就不要想了。例如下面圖片,能看懂是什麼意思,說道說道,一起聊聊比什麼都強。








翠之緣珠寶掌櫃


這個問題真難回答,您說沒有吧,各大拍賣公司的專家老師和娛樂節目鑑寶的著名的某宮的專家。拍胸跺腳,引經論典。仿如穿越吋空與宋,明,清窯工同吃共住,誰敢說那們鑑定不對,是媒體貫壞了他們任性的偏執。是有投機者會一點小手段將瓷器年代作假,表面作假。可中國有句譫語,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個東方文明起源地的中國,我們的祖先用他們靈巧智慧的雙手引領著世界的文明進程,而在今天我們確無法行文一則識別鑑定瓷器的條文。錯在那,說白了,就是有那一幫高舉著傳承有序的招牌,以達到混水摸魚的目地。個人非常贊同臺灣省博物館的作法。用先進的微觀攝影,放大讓敬畏祖先文明的學者。能入木三分的瞭解。











hhh140212101


這個問題初看提得有些幼稚,但仔細想想又是很難回答的問題,應該說目前我國對古陶瓷鑑定還沒有可靠的科學鑑定法,所謂碳14、元素分析等都是鞭長莫及的。目前國際通用標準是熱釋光鑑定,這種方法對傳世瓷器,出土陶器以及青銅器都比較準確,我國香港城市大學有,但對出土的高溫燒造的瓷器會誤判。其它還有脫玻化鑑定、羥基鑑定等都不是很理想。

目前我國官方認可的還是眼學鑑定,也就是專家鑑定。嚴格地講專家不可能鑑定真偽,因為鑑定必須是科學認知,比如目前的親子鑑定、貴金屬鑑定、鑽石鑑定等等,都是科學鑑定。而目前的眼學鑑定是主觀鑑定,既然是主觀鑑定就可能出現百人百結果的現象。

本來對古陶瓷鑑定即使是眼學的主觀鑑定也不會出現所謂誤判現象,原因是古陶瓷都集中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裡,物品都有清楚的傳承歷史,誰也不會懷疑博物館的物品是仿品。可是開放改革諸多年後,出現了一大批民間藏家,其藏品來源是方方面面,還有很多是出土的,由於沒有科學鑑定,民間藏品與館藏品出現矛盾,甚至相互詆譭。所以就有國寶幫、蛤蟆幫的說法。

眼學鑑定雖然是主觀的,但是業內人士講的是“大開門”,這種藏品是最受追捧的。凡是大開門的東西保真率還是極高的,用不著科學鑑定。

目前最需要鑑定的是不開門的東西,當然眼學是不承認不開門的東西,就是說不開門的一律是仿品。那麼不開門一定是仿品嗎?不是的,不開門的東西很多來路不明,甚至有很多是出土的,按說出土的應該歸國家所有,由於不開門,由於沒有科學鑑定,送給國家一定是無理取鬧,你說是出土的,人說你昨天剛埋的。這就出現全世界汝瓷存世量原來是67件,最新統計是90件,其實民間還有很多了,但是從這個數字的變化,說明眼學也是發展進步的哈。

古玩這東西沒有科學鑑定才有玩的味道,如果像鑽石一樣有4C標準,那就沒意思了吧,其實到現在為止獲得最大殊榮的是造仿者,他們無所不能,從唐宋元明清到民國瓷都能仿,放得和館藏品一樣是仿品,放得不一樣也是仿品,究竟誰呢?他們如果不能獲得諾貝爾獎,至少還可以申請吉尼斯紀錄啊!


量子收藏


中國肯定有對古陶瓷的科學鑑證,不過絕對不為你們這些蟻民服務!國家的,就算你想付費都不接受!至於“專家”就無語了,有的不學無術,但又端坐檯上同你“鑑定”,除了那些晚清民國的實用瓷器殘破物外,什麼都不懂,凡出現眼前的稍精瓷器全部一律“新”的!有些“專家”就真的懂,但節目早已編排妥當,專家自己本人的存貨、領導的藏品找幾個託上節目,海選不過是騙蟻民們幾個零用錢分肥,所以他們不管眼前的什麼東西,全部揹著良心講假話:“新”的!這些明明懂卻不講真話的“磚家”就最可恨!他們真的禽獸不如!試想將一件北宋汝窯明明是真(珍)品說成是“贗”品,那位寶主又不懂,很容易被定為“贗”品後損毀掉,這是對中華文化文明的毀滅!所以這類“磚”家最可恨!


大頭誠2




文藝玩瓷器


對在古陶瓷鑑定有多種方法。最好的方法是自然歲月老化痕跡十二種鑑別法。世間萬物隨時光會留下自然痕跡。古陶瓷也一樣。我個人認為自然老化痕跡再加上眼學最好。


瓷器基礎玩家


古瓷鑑定此天氣預報更不準確,只有傳承有序的才靠譜。為什麼國際拍賣的東西價線要高數十倍,就因為有傳承靠譜。當然清民嫁妝物還靠譜,只是大路貨不值錢。現代的專家之所以不能準確鑑定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了賺錢造假者擁有大量實物信息和豐富的歷史陶瓷知識,幾乎專家懂的他們都懂。他們用柴窯舊瓷土生產,在造形,繪畫,工藝都方面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不是現在專家能力差,而是仿造者太高明瞭。二有許多專家書本知識夠實踐水平太低,連一些低仿都看不出來。三錢的驅動使一些專家失去良心鑑定。總之憑經驗知識和書本知識甚至實踐知識都很難準確判斷瓷器的新老。





彩雲東昇


謝謝提問!

對古瓷的鑑定,明清時期中國就行火熱。仿製品也層出不窮。原因是古瓷能賣出個好價錢。

古瓷鑑定專家的方法也是跟居器型,色彩,和古瓷譜對照,各窯口都有自己的特色風範。並且有的還有歷史記載。專家的閱歷深,經驗豐富。一般來說不會失眼。但絕對不是百分百的準確。

科學的碳十四及無損光波檢測技術,比較準確,一般的古器皿也不值得鑑定。總之古瓷器的鑑定水路很深,讓你防不勝防。玩這一行應該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