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老城的書店

我所在的城市,是一座皖南山城,之所以稱作山城,是因為小城的四面被山包圍著。現在的城市發展挺大,新城不斷髮展壯大,老城也正在不斷改造中。作為七零後的我,對老城的模樣至今記憶猶新。

記憶中的老城,不是很大,城東到城西,步行也不過十分鐘。城中心有個四方的荷花池,池中有個亭子,名“洗心亭”。城中的街道四通八達,青石小巷特別多,道路兩旁高大的梧桐樹相映成蔭,城裡的房子多是徽派建築,青磚灰瓦,磚木結構居多。弋江大橋是巨石建築的拱橋,古樸厚重而滄桑。

追憶老城的書店

記憶中的老城,書店頗多。書店裡的書種類繁多,新舊都有,可以租可以買。書店老闆會在書店裡掛一塊黑板,上面寫著推薦閱讀的書名。聚在書店裡看書的成年人比較多,不像今天看書的基本上都是孩子。新華書店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不用花一分錢可以坐一整天,實在不還意思,花個幾塊錢買本書就走。

那個時候,日子雖然過得很苦,但是愛學習的人總是很多,訂閱書籍的人也很多,路邊總有許多捧著書本或報紙看的人們。那時,人們把本縣學子考上北大清華復旦大學的喜訊當作全縣的榮耀。

追憶老城的書店

如今,實體書店逐漸衰落,餐飲娛樂行業興起。滿大街都是飯店酒樓,KTV和足浴城。街上難尋書店,學校門口倒是有書店,可都是賣給老師和學生用的教輔資料,真正的書店只有一家,那就是老字號——新華書店。人們越來越把吃喝玩樂當成生活的全部,閱讀這件事早已在大多數人的生活中被拋棄。在這樣一種歌舞昇平、享樂主義普遍流行的城市裡,大人都變得浮躁不愛閱讀,孩子哪有心思讀書呢?今年中考,我縣中考成績在全市排名中位居倒數第一,這和貪圖享樂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的整體社會風氣是不無關係的。

追憶老城的書店

隨著網絡閱讀的興起,實體書店越來越稀少,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手裡捧著的都是手機,閱讀書籍的人越來越少了。新華書店裡看書的基本上都是孩子,即便有一些大人,也是因為孩子要選書才進去的。開書店賣書的結局終不過就是一個輸字,偶爾看到有擺攤賣書的,可那都是一些什麼書哦,論斤賣,十塊錢一斤,這樣的書你敢看嗎?

假如有一天,當一個城市裡除了新華書店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書店了,閱讀也就從人們的生活中徹底消失了,一個不愛閱讀的城市,乃至於一個不愛閱讀的民族,未來令人堪憂。

文:宣扇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