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诚信,自己却言而无信?

教育孩子诚信,自己却言而无信?

-1-

前几天,《钱江晚报》报道了一则新闻:因为父母不兑现承诺,12岁女孩离家出走。

事情是这样的,来自安徽的小燕之前一直在老家跟奶奶生活,直到去年才接到父母身边,浙江温岭上学。

父母此前曾经承诺:“期末考试全部90分以上,带你去看海。”

小燕很努力,达成了目标。满怀希望地等着去看海,却被父母一句话打发了:“这么冷的天,看什么海啊!”

面对虚伪的爸爸,小姑娘越想越委屈,决定离家出走,回老家找奶奶。

还好,遇到好心人,报了警。警察将小燕送回家。

原来妈妈是觉得天气冷,海边没什么好玩的,担心孩子冻感冒了,才没带孩子去海边。

爸爸生气于小燕的哭闹,就骂了她几句,结果引起了出走风波。

最终小燕爸爸当着警察的面,保证等天气暖和些,一定带小燕去看大海。

天冷,海边不好玩是事实,可以换个时间去,但不应该用一句话直接打发。

如果父母能早些给小燕言说明,天冷不适合去海边,但可以等暖和了再去,是不是就不会有此风波?

哎,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也真是想尽了办法。

各种许诺,甚至各种哄骗。很多父母说完就忘了,还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是用事实告诉孩子,人说话可以不算数。

如果父母随口一承诺,事后却忘记或者违约,不仅伤了小朋友的心,也会让父母失去权威。

-2-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有篇很有名的《曾子杀猪》,说的是父母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故事是这样的,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儿子吵闹着要去。由于距离比较远,孩子比较小,不好带,曾妻就不想带。

为了让儿子不去,就说:你乖乖在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肉。小孩子就不吵着跟去了,在家等母亲回来杀猪。

等她从集市上回来,发现曾子正在抓猪准备杀,赶紧阻拦说:我不过哄孩子的,你怎么能当真呢?

曾子说:

“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妻子觉得很有道理,同意了杀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对小孩子,也要言而有信。要注重自身的诚信,身教重于言传。

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很难树立在孩子跟前的权威。

父母不是靠身份赢得孩子的尊重,而是父母值得被尊重。

做父母要像曾子夫妇一样,以自己的行动做表率,讲求诚信,才能引导孩子成为诚信的人。

-3-

专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家长们能否守信?”

结果,“95%的小孩认为家长不守信用!”常常不履行承诺,对自己失信。

很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为诚实守信的人,但是他们自身的行为却强化了孩子去说谎。

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小朋友把花瓶碰掉在地上,碎了。妈妈问是谁打碎的?朋友说“我”。结果被妈妈一通责骂。第二次,小朋友打碎了一只碗,妈妈问是谁干的?小朋友指着家里的大花猫,说“它”。

还有的孩子说:“我妈妈说,做完作业就可以看会儿动画片。我写完了,妈妈却不同意了,说再让我看一本书才干看电视。我就骗她我看完了。”

正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诚信和对诚信的不以为意,引发了孩子的不诚信,慢慢地,孩子甚至会养成说谎的习气。

教育孩子诚信,自己却言而无信?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人在刚出生的早期期间,也即是尚处于单纯纯真的时期,其所承受的感知,将对他的终身发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父母做了什么,孩子就会有样学样。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认为说过的话可以不当回事。

所以不要轻易许诺。确定自己能做到的,才承诺。

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想方设法做到。

教育孩子诚信,自己却言而无信?

人在江湖漂,身不由己。很多人工作非常忙,经常无法左右自己的时间安排。

对孩子的承诺可能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那怎么办呢?

如果爽约一定要讲清缘由,取得孩子谅解。而不是用家长的身份压制孩子,为自己的失信找借口。

家长履行诺言,既维护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又教育了孩子学会诚信。

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定的命运。

为人父母,要为孩子播下诚信的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