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只为了自己的这颗心

七夕:只为了自己的这颗心

七夕,是个浪漫的日子,是中国人向往、虚幻的节日。因为它没有仪式,没有特定美食,可它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爱情不变的追求:我愿用一生的光阴与你相守,只为了我的这颗心……

最初七夕的记忆来自诗词,来自故事,来自夏夜星空下,凉席上,姥姥柔软的怀,摇动的蒲扇,娓娓地述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留在心间的全是对爱情忧伤的认知和悲情的底色。难道爱情一定要缠绕离别、痛苦、无奈和一生的想念,才能发出灿若星辰的光芒吗?难道非得耗尽千年的流光,走过天与地的距离,才能测量出爱情的绵长吗?难道爱情只有在这种断肠式的浪漫相思中,才能被镌刻出最动人的模样吗?

爱情初至,它勇敢无畏的亲吻青春,谱写了一首首即使你在天边、你也在我心间的激情之歌。

正如纳兰性德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寥寥几个字,把爱情所有的美好、甜蜜和浓烈都融入在最初的相遇之中。那时的容颜因爱情的妆点而神彩奕奕,那时的心灵因爱情的滋养而富足、激荡;那时的眼睛每分每秒看到的世界都色彩斑斓、精彩无限;那时的七夕没有银河迢迢暗度、没有飞星传恨,有的只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的只是天上羡慕人间!

当爱情走进成年,碰到婚姻以后,它栗栗危惧地经历着人间的天条御律:门当户对、社会地位、文化差异……

它战战兢兢地面对了人间的银河:如熔炉般生活的考验,它面目全非,满身疮痍,它把自己掰成两瓣,残酷地分离在比天与地更远的地方。

它浓缩成了时代女性一句苍凉的告白:“爱情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一瓢一饮,或肌肤相亲。爱情之于是我,疲惫生活中的光荣梦想!”

随着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和飞速发展社会的要求,我们忙个不停:忙老公、忙孩子、忙工作、忙学习、忙赚钱、忙约会……我们像拧紧发条的陀螺高速旋转在自己狭小的天地之间。

我们不能停、不能歇,否则就会被超越、被取代、被抛弃……焦躁和不安全感,紧紧逼迫着我们,让我们疲惫麻木。我们发现可以相信和依靠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爱情。我们把爱情量化、数字化、具体化,使它失去光彩与魅力,最后消失在繁忙的时光中……

人是用一辈子追爱的动物,可我们把自己忙丢了,我们也丢了爱情,更丢了一颗勇敢追爱不求回报的心。

成年的七夕里,仰望星空,寂寥惆怅,天上人间,凡人神仙,抛却重重束缚,我们会有不舍,而我们真正割舍不下的是:对最初甜蜜爱情的怀念和爱一起走过的旅程,还有那个敢爱敢付出的自己。

爱情用尽最后的力气拥抱暮年,“执子子手、与子偕老”却被很多人诠释为:爱情最终会变为亲情。

爱情顿时魂飞魄散、暗淡无光,只剩一个“情”字暗自忧伤。

爱情永远不可能变为血脉亲情,亲情是生命根脉相系相生的眷恋;而爱情是不同属性,不同的两个个体心灵的碰撞、认同、欣赏与吸引。

正如历经63年的坎坷历程、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死离别的钱钟书与杨绛,耄耋之年的钱老依旧情深意切地说:“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娶她做妻子,也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他们创造了战胜一切的爱情奇迹。

想必这才是年复一年,天上人间,七夕最浪漫的模样。

有人说:“最浪漫的爱情一定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其实,无论激烈与平淡,无论时间与空间,我们是否还愿意相信爱情,还愿意从内心搭出一座桥,通向那个还愿意为爱情付出、勇敢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是否还能在七夕这个浪漫的日子里,没有怀念、落寞、遗憾,还拥有爱的能力,再次找回这世上最初的心动与向往?永不惆怅?”

正如林黛玉的那句:“一切只为了自己的这颗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