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公元1644年,明末清初,明皇帝崇祯自缢而亡,清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破关而入,自此整个大明王朝分崩离析。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明朝无数忠义之士,不愿受降于清朝,便带领着各自的家眷,远渡沧海,流落异国他乡。一部分明朝遗民,随着商船漂泊到了越南会安,便暂居于会安。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这些暂居会安的明朝遗民,自称是明乡人,也就是“大明家乡人”的意思,也有着“亡明之香火”的深意在里面。他们一直按照明朝的传统方式生活着,传承着明朝之香火,期待着有一天能荣回故里。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在会安的遗民,也知道大明王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每月初一、十五,或者逢年过节,会安的明乡人,便会来到秋盆河畔,燃放河灯,用以寄托对家乡故土的思念。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在当时会安是东南亚极为重要的贸易港口,于是越来越多的华籍商人汇聚这里,其中主要以广东、潮州、福建、海南和客家人居多,所以后来逐渐衍生出了:广东会馆、潮州会馆、福建会馆、琼府会馆和客家会馆。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这些聚集于会安的华籍人,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但是他们依然恪守着中华传统文化,建祠立庙,倡文兴礼。如今的会安唐人街里面,观音庙、关帝庙这些中国式庙宇比比皆是。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随着时间的演变,那些会安的华籍人,也逐渐成为了越南保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华族人。所以在会安,中国式的古建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庆幸的是,这些建筑既没有因为战争而损毁,也没有因为城市发展而拆除。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会安被很多人誉为灯笼的故乡,因为会安古城一到晚上,这里便会变成灯笼的世界,颜色万千,形态各异的灯笼高高挂起,随着城中秋盆河的流淌而过,让人犹如置身于古时候的秦淮河畔,值得一提的是,秋盆河流经会安这段,也叫“淮河”。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很多女性朋友,对于会安着迷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这里的传统服饰“奥黛”了。何为奥黛?我们可以称之为开叉到腰际的旗袍。不同于我国汉服的是,一般人们只有在特定的时刻才会身穿汉服,而奥黛却是很多越南姑娘最为喜爱的日常着装。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跟丽江古城一样,会安古城也是禁止机动车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具有特色的交通工具“客先死”。为何称之为“客先死”,因为这是一种客人端坐在前,师傅座位在后的人力车,万一遇上一位技术不佳的师傅,倒霉的就是前面客人了,所以被冠上这么一个吓人的名字。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于很多会安华族人来说,中国是他们记忆深处的一个挂念,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于那里。

漂泊在国外的“明朝古镇”,还保持着“春节 端午”这些传统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