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感官理論「五」

1、腳脛導航論

腳脛導航論觀點認為,賽鴿是通過腳脛感覺導航而飛歸的。鴿的腿部、脛腓骨之間的骨間膜上端有許多葡萄狀、能感受機械振動的神經節小體,稱“脛骨小體”。每個脛骨小體約為0.1毫米×0.4毫米,每條腿上約有百餘顆脛骨小體。它們由坐骨神經的一個分支支配,對微小振動非常敏感,我們在平時觀看鴿群起飛時,常能看到鴿群無緣無故地如同一聲令下,瞬時間同時起飛。這就是脛骨小體對共震源同時感應的結果。於是鴿也被列入“地震預報監察動物”名單之中,科學家也確實找了脛骨小體神經節組織,肯定了它在地震預報反常行為中擔負著地震感受器的功能。至於這些脛骨小體如何作為導航感官來引導鴿定向歸巢的,則還沒有尋找到合理的解釋。

除以上所述幾種導航感官外,隨著現代精密測試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還發現有好多新的感官導航理論。例如,氣壓感官導航理論:鴿對於大氣壓力的輕微變動非常敏感。它能覺察到100釐米水柱壓差的變化,這相當於9.14米高度的大氣壓力差,因而鴿能充分地利用並掌握運用這一氣流層間不同的壓差氣流,以最少的體力消耗獲得最高的速度,於複雜的氣流層中高速穿梭飛行。

導航感官理論「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