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的贴身保镖,隆回人刘烈奇先生轶事

孙中山先生的贴身保镖,隆回人刘烈奇先生轶事

刘烈奇,字竹柏,班名继湘,奇户后裔,隆回县四都水打铺人(今属隆回县七江镇金寨下村),1878年生于一个耕读世家,1961年去世,享年84岁。历经清末、民国、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组建的同盟会,后来参加欧阳秋曝组建的宝庆农民协会,加入共产党。建国后,参加土改工作。一生百折不挠,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可歌可颂,现撷取其传奇轶事几则,以飨读者。

少年淘气,弃文从武

刘烈奇先生八岁入塾习四书五经,他对之乎者也的东西从来就不感兴趣,逃学旷课是家常便饭,因此经常遭到老师的戒尺惩罚。先生从小疾恶如仇,因老师打肿他的手板,所以千方百计地搞些恶作剧,令人哭笑不得,如天黑时老师有上厕所的习惯,他就在上厕所的必经之路挖了坑,拉堆粪,上面盖些茅草,老师路过时,摔得仰面朝天,狼狈不堪,而他就在一旁哈哈大笑,气得老师胡子都翘了。从此,他就辍学了,这下可把他父亲望子成龙的希望变成了泡影。

先生在家呆了三年,整日无所事事。转眼先生已满十二岁了,父亲备了份薄礼把他带到了高坪迎官桥大江蒋家(旧属新化县),那里有他的姑父,姓蒋,外号“快刀蒋”,设馆授徒。此人身手不凡,刀法精熟,舞起刀来呼呼生风,疾似闪电,几十人休想靠前。姑父见他年轻英武,气度不凡,十分喜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署往寒来,不觉数载,通过勤学苦练,刘烈奇武功己炉火纯青,手抓碎石,能辗压成粉,小溪,矮墙一跃而过。此后,他的武功与他堂叔刘虞笙齐名,当年去邵阳的必经之路新邵龙溪渡,渡口有一铁狮子,少说也有千多斤,刘烈奇与他堂叔路过时,必定顺带过河,观者无不咋舌。

孙中山的贴身保镖

学有所成的刘烈奇,满怀抱负,总希望从此走出家门,成就一番事业,光宗耀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他的雄心壮志。

1902年春,他投靠了时任两江总督魏午庄麾下的步军统领刘虞笙,刘虞笙是他的堂叔,随即安排他为营务处协理员,协助堂叔整顿盐政,创建新军,并入水师学堂学习军事。

1904年他被选送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补习日文。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廖仲凯、谭人凤、宋教仁等大批革命志士和社会名流。

1906年12月下旬,经同乡熟人谭人凤介绍加入同盟会,并谒见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先生,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彻夜长谈,革命意气相投。孙见刘烈奇高大魁伟,武功卓绝,更是欢喜异常。从此,便与孙中山先生建立了深厚的个人情谊。

1908年,毕业回国,在堂叔刘虞笙的新湘军营处任随营武术教官。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刘烈奇先生被孙中山聘为贴身警卫。随孙中山、黄兴等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大总统,不久,刘烈奇先生又以大总统随员的身份,随孙中山一起入桂,保卫孙中山先生做北伐的准备工作。

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刘烈奇冒死背着孙中山脱险,登上军舰前往驻长堤天字码头的江防司令部,接着又护卫孙中山前往黄埔。在孙中山蒙难的50多个日子里,刘烈奇先生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形影不离,忠贞不渝地保卫孙中山的安全,直到孙中山8月9日离开广州。由于警卫工作出色,赤胆忠心,孙中山非常满意,经常夸奖他的才干,并手书“劳苦功高”四字赠他,可惜此珍品在文革中散失。

1922年冬,由于刘烈奇先生之父病重,不得不回乡探视,从此结束了给孙中山先生当警卫的生涯。

农会骨干,巧计脱险

1926年,刘烈奇先生经隆回同乡欧阳秋曝介绍,与刘平阶、刘若黎、刘道生等一道参加了宝庆农民协会。参加了宝庆农运训练班,成为宝庆农运骨干之一,并以农运特派员的身份派回家乡开展农运工作,建立了宝庆第34区农会——七家铺农会,他当选为执行委员长。亲自对一些罪恶昭著的土豪劣绅进行公开审判,先后把一大批罪大恶极,民愤强烈的土豪劣绅押来农会收监。大长了农民群众的志气,大灭了地主豪绅的威风。

1927年,大革命运动失败,敌人进行疯狂反扑,把先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要捉拿他。一次,一个乡绅告密,敌人立即出动人马捉拿,追至田间小路,只见一个身材粗大赤着泥脚的农民,挑着柴担颤颤悠悠地走在前面,他们喊住这个农民恶声恶气地问:“你看到刘烈奇没有?”农民放下担子,摘下头上那顶破草帽,揩着汗眨着眼说:“刘烈奇没听说过,噢,听说有个叫‘刘长子’的到前面那条冲里去了。”领头家伙一听,立即撇下衣衫褴褛的农民,带着同伙向前追去。这群愚蠢的敌人哪里知道,那个身材粗大、衣着破烂,一身汗臭的地道农民就是刘烈奇啊!刘烈奇先生善于联系群众,农活熟练,言谈幽默爽快,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刘长子”。他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不但善于保护自己,而且能在敌人的眼皮下进行巧妙斗争。

解放后,刘烈奇先生参加土改工作,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任七江敬老院副院长,体恤孤寡,关心群众疾苦,多次受到政府部门嘉奖。他教子有方,儿子刘月盛在学校就参加地下共产党,47年在邵阳打入邵阳国民党张立业团当副团长,坚持地下半斗争,于1949年起义后,在南岳第二十二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在江南第四军第十二师独立第一旅第一团任政工干部,后转业回家。由于极左路线影响,父子都受到不公正对待,蒙受不白之冤。

刘烈奇先生去世近半个世纪了,而他的许多传奇故事还在隆回乡里广为流传,一些老辈人说来还绘声绘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