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爲什麼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

1963年為什麼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

海河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衛河五大河在天津市區及其附近匯合而成,注入渤海。其流域跨八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包括北京、天津兩個大城市和18箇中等城市,總面積31.79萬平方公里,人口1.05億,耕地1.66億畝。

1963年為什麼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

五大河源出燕山、太行山、五臺山、恆山和黃土高原,含沙量大,汛期下游宣洩不暢。解放前,水利失修,常氾濫成災。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全面整治,取得了顯著成績。海河流域的地形自北、西、西南三面向渤海傾斜,而北部、西部山區至東部平原間沒有明顯的過渡地帶,坡度較大。由於降雨集中,山區洪水迅猛,海河流域在歷史上是各河彙集天津經海河干流入海,而海河干流出路不暢,每遇山洪,下游地區便氾濫成災。

1963年為什麼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

平原地區多封閉窪地,沒有排澇出路,每遇大雨,便形成積澇。根據《全國近500年旱澇等級資料》統計,本流域出現澇年135年,其中連續洪澇兩至四年的有84次。其中1939年,天津市內街道可以行船,受災耕地5000萬畝,沖毀鐵路160公里。素有“小黃河”之稱的永定河,近400年間曾有5次大洪水威脅北京市區。海河流域旱災更加頻繁,近500年來,出現旱災140多次。同時,山區水土流失也相當嚴重。因此,治理海河,興修水利,戰勝水害,是廣大人民群眾夢寐以求的強烈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海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大體經歷了這樣幾個發展過程。

1963年為什麼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

1.海河水利建設的恢復和早期發展(1949年至1957年)。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整修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殘缺不全的水利設施,防洪防澇,發展農田水利事業,治理各河系中下游河道,抵禦低標準洪水。整治的河道包括潮白河中下游,大清河下游和永定河的治理,並建成了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這期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戰勝了1949年、1950年、1954年、1956年的較大洪水,也戰勝了1952年、1957年的較大幹旱,農田水利事業有了迅速發展,並在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主持下,組織完成了海河流域有史以來第一個規劃——《海河流域規劃》。

1963年為什麼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

2.水利建設的進一步發展(1958年至1964年)。50年代末期,在總結了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將“以排洩為主”改為“以蓄為主”的方針,隨之又提出以蓄為主、小型為主、社辦為主的“三主”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各河大量興建了大、中、小型水庫。在短短几年裡,海河流域各主要支流都建起了大型水庫,這些大型水庫控制了山區面積的83%,對防洪和截流調節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63年為什麼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

3.為實現“一定要根治海河”而努力(1965年至1975年)。1963年特大洪水後,毛澤東在當年11月提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偉大號召。海河流域在“蓄洩兼施”,“上蓄、中疏、下排”結合的方針指導下,開展了以根治海河為中心的大規模水利建設。使海河流域基本上擺脫了洪澇旱鹼的威脅。

1963年為什麼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