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煌煌贵城,滔滔郁水,多少风流一去不复返!放眼当今贵港全城,高堂广厦,鳞次栉比!这些高楼破土之际,无一不例外都要择日子,烧炮仗,为的是什么?那是因为“资本”也是需要乞求得到脚下土地神灵的“庇护”!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贵港郁江牛皮滩三炮石,即西江大桥江中桥礅(2016年)

古话有云,礼失而求诸野。在贵港城区郁江两岸,上溯蓑衣滩,经牛皮滩,下至渡冲坑口的白鹤滩,这段长约十公里的滨水两岸,曾经遗存有大量民间信仰实物,这些古代的、或者近代重建的民间信仰遗物——社稷祭坛,零散的分布在贵港城区郁江两岸,无声地延续着贵港这座南疆重镇的“历史根脉”,尤以郁江北岸的西江大桥至震塘水文站这段濒水区域最为集中密集!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郁江北岸滨水区域最具代表性的“土地神”分布图(2016年)

站在西江大桥上往东方向,郁江边点缀着一簇簇巨树,每一棵大树就是一座社头神位!多少年来,这些极少被主流社会关注的民间祭拜神社,一直“悄然无声”的屹立于郁江边,可谓逝者如斯,古社坛依旧。中和社、攀桂社、蟾蜍石、福兴社、木棉社、松柏社、紫水坊、桂馨坊,南岳社、庆林坊,等等。这些“未定级”的历史古迹,一直被贵港地方民间信众所祭拜,香火不断!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蟾蜍石,贵港古代越人的信仰神物(2016年)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郁江边的木棉社(2016年)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郁江边红瓦仓附近的松柏社(2016年)

这些郁江社坛沉淀着古代贵港人的民间信仰基因,经历民国军阀混战,又幸运躲过日机的轰炸,更庆幸活过“十年浩劫”,顽强地罗列于郁江畔,仿似一排列兵,诉说着劫后余生——“能活着真好“!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位于牛皮滩前的中和社,遗有“道光八年重建”的铭文(2016年)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郁江北岸的紫水坊安宁社(2016年)

历史车轮,螳螂根本无法挡道。那这些郁江的“土地神”呢?其实,后者也是”螳螂“,一切终归于尘与土。“留住贵港人民的乡愁”,多么漂亮的口号!是人都会喊,也都会信口拈来几个“贵港故事”。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2015年1月6日《贵港日报》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留住贵港人民的乡愁”,说得太感人了!走前,都是漂亮话。

430年前的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一位广东人——南海林朝钥出任贵县县令,林朝钥的同榜进士好友——江西人汤显祖专门赋诗一首《送林贵县》给同窗励志送行,“直下宝江明月影,能开二十四峰云”,与西方文化巨匠莎士比亚齐名的汤显祖,对于贵县风物,虽身不能往,但他的心是向往之。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紫水旁边的“龙泉”石刻,建造年代无考(2016年)

110年前的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又是广东人,那位刚从怀集县(时属广西省)卸任县令之职的东莞人蒋航,来到郁江边的贵县出任行政主官,甫到任,蒋航便迫不及待地从县衙码头过江,来到大南门对岸,畅游神往已久、被收录于宋代名相李纲诗里的“陆绩故城”,他在村东闸口牌楼大笔一挥,留下“橘井名区”四个浓墨大字!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2018年8月,郁江北岸,下同。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进入2018年以来,随着贵港“郁江两岸综合整治项目”的强力推进,被郁江水浸润的这一棵棵大树,终于走到了生命的最尽头。这些躲过战火炮弹、避开天灾人祸的古树巨木、码头石步、神社碑刻,即将倒于轰轰作响的推土机吊勾之下,弥足珍贵的地方文化基因不复存在,这是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之殇!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2018年8月14日《贵港日报》

广西贵港:“郁江历史文化带”的那些“土地神”还能撑多久?

时隔数年,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