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慈禧却忙着过寿,表示三天打不到首都就行

1894年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海军之势。尽管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同日军再打一阵子,但是,清军失败的命运却早已确定

甲午战争时慈禧却忙着过寿,表示三天打不到首都就行


甲午到底败在哪里呢?人们众说纷纭,如战略失误,经费不足,用人不当,队形不利,装备落后,弹药伪劣等等,这些与战争失败均有一定的关联,但都不是决定因素。造成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日本强势的军国文化和神教文化,同清朝封建制度腐朽的守旧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文化的特质的差异,注定了清军必然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时慈禧却忙着过寿,表示三天打不到首都就行

日本在军国文化的引导下,发动甲午战争,天皇颁诏,举国动员,进入战争体制。国会一致对外,全力支持战争。媒体一致转向战争话题,激发国民的战争狂热。日本政府成功的动员将国民挟持在战车上,使之成为全民战争。

甲午战争时慈禧却忙着过寿,表示三天打不到首都就行

而清朝呢当时正处于封建制度的没落期,宫廷文化的灵魂与核心便是皇权独尊,一切以维继其摇摇欲坠的王朝为基。1894年适逢慈禧太后60诞辰,为老佛爷操办一次规模盛大的花甲庆寿,不仅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而有更加深层的文化原因。

甲午战争时慈禧却忙着过寿,表示三天打不到首都就行

国内全力为慈禧举办的庆寿活动,这些都制约着战争准备和对外交涉,恭亲王召集各国功使时便声称“等到慈禧生日过后,再展开外交谈判。”李鸿章也看到了日本选择甲午年发动侵略战争,其原因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所以他不备战,却把精力花在外国的调停上,以稳定局势。因而,就在慈禧寿庆的歌舞升平中日本兵不血刃的轻取大连湾。慈禧得到恭亲王报告大连湾失守时,只是淡淡说,只要三天打不到北京就行,不要拿鸡毛蒜皮的事来烦他,让她好好过个60大寿。

甲午战争时慈禧却忙着过寿,表示三天打不到首都就行

当一个封建王朝把统治者的诞辰看得比民族兴旺还重要的时候,这个王朝必定走向穷途迷路,正当日本发动全面战争,清政府没有动员,更无作战方针,毫无抵抗气氛。正如李鸿章自叹:“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土石,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甲午战争时慈禧却忙着过寿,表示三天打不到首都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