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丁180138394


丝绸之路不是异域的想象:环罗布泊的丝路考察后记


2016年6月,复旦大学与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联合考察队从敦煌出发,西出玉门关,过三陇沙,穿越罗布泊抵达楼兰遗址;然后又继续向南至米兰遗址,取道阿尔金山深处的山谷,经阳关回到敦煌,完成了西出玉门、阳关,环罗布泊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考察。

敦煌研究院王旭东院长为考察队送行,王院长也是考察老队员,曾穿越过罗布泊

(考察队员,我的学生杨林拍摄)


虽然玉门关遗址已经成了旅游目的地,但当今穿越戈壁沙漠的现代公路并非是古代丝绸之路,90公里的路程,传统商队需要约5天时间,缺乏水源、植被的戈壁沙漠在古代是难以通行的。车队沿着真正的丝绸之路故道,一路上水草茂盛,芦苇高达两米,烽燧林立——丝路从来不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道路,而是烽燧、长城、关隘、城池、驿站提供安全保卫、给养住宿的综合道路系统,如果没有水源,这些都无法存在。

奔向玉门关:真正的丝绸之路(红)与现代公路(蓝)的比较

(侯杨方根据考察轨迹的制作)

真正的丝绸之路沿着疏勒河而行,烽燧林立

(侯杨方拍摄)

真正的丝绸之路从芦苇丛中穿过

(侯杨方拍摄)


沿着疏勒河一路西行至玉门关遗址,然后继续西行越过现在甘肃与新疆的边界,在三陇沙宿营,这是整个考察过程中惟一经过的沙漠地带,长宽仅十公里,沙丘平缓,高仅十来米,即使在古代,商队也只需要三小时即可越过,就会到达水草茂盛,东西长达150多公里的阿其克谷地,它是丝绸之路天然的优良通道,南侧即是广袤的库姆塔格沙漠。阿其克谷地很可能是古代疏勒河的故道,一直通向西边的罗布泊。

三陇沙宿营

(考察队员拍摄)

丝绸之路故道:东西长150多公里的阿其克谷地

(侯杨方拍摄)


阿其克谷地有丰沛的泉水与茂盛的植被

(侯杨方拍摄)


车队沿着阿其克谷地驶入罗布泊干涸的湖盆,盐壳密布,完全是不毛之地,难以想象古代商队如何通行。但在汉代,罗布泊还是一片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湖泊:“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四百里”。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整个盆地的河水汇流于此:北有发源于博斯腾湖的孔雀河和发源于古称葱岭的帕米尔高原、天山、昆仑山的塔里木河,南有发源于昆仑山的车尔臣河,形成了一个纵横几千公里的巨大罗布泊水系。1899年,仅仅花了2个月时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乘船带着辎重,顺着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漂流至罗布泊;1933年他又一次乘船而下考察罗布泊。我们抵达了赫定发现的楼兰遗址,并且考察了附近的位于原孔雀河汇入罗布泊河口的土垠遗址,它是汉代的一个码头。

古代罗布泊的水面复原

(余开亮模拟)

现代完全干涸、盐壳密布的罗布泊湖心

(侯杨方拍摄)

现代完全干涸的罗布泊

(图片来自于Googel Earth)

古代交通水路比陆上交通在时间、载重、成本上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用水运绝不会用陆运。通过这次考察,我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也一定会充分利用罗布泊水系的便利。从敦煌出发,可以利用西流的疏勒河,迄今屹立在河边的汉代河仓城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而玉门关及汉长城、烽燧正扼守着疏勒河一路向西至罗布泊。

楼兰古城遗址

(侯杨方拍摄)

即使疏勒河不能直接汇入罗布泊,也仅需要短短几十公里的水陆联运就可以抵达,然后再渡过罗布泊,顺着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河以及它们的支流水网如阿克苏河、喀什河、和田河、叶尔羌河等,可以抵达塔里木盆地的各大绿洲,直至帕米尔高原。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为因素,今天罗布泊已经彻底干涸,很多河流的下游也断流,人们无法想象在西域即今天的南疆以及甘肃西部曾经有过巨大的航运水系,利用这些河流,汉朝军队、商旅可以高效运输辎重、货物。

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的叶尔羌河正在冲出山谷

(侯杨方拍摄)

仿佛为了证明罗布泊干涸的恶果,当我们离开楼兰遗址不久,就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巨大沙尘暴,它像一座巨大的山脉以时速80公里的速度袭来,排山倒海,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我们只能在越野车内静坐8个多小时,直至第二天黎明才能出发前往若羌县城。

罗布泊遭遇特大沙尘暴

(考察队员拍摄)

在考察历经唐朝、吐蕃统治的米兰遗址后,我们一路向东避开了库姆塔格沙漠,从其南侧驶入阿尔金山(汉代的“南山”)的山谷,经海拔超过3200米巴什库尔干山口、3500米的安南坝山口,向东奔向阳关遗址。一路上天高云淡,泉水充沛,草木葱茏,时常目睹成群的野生动物,当然,还有丝绸之路必不可少的烽燧遗址。阳关以及附近的寿昌城遗址周边水源丰富,其中就有汉武帝时出天马的渥洼池。

阿尔金山谷的真正丝路

(侯杨方拍摄)

虽然现在敦煌有一项著名的旅游项目,游客骑着骆驼,长长的驼队攀爬高大的鸣沙山,现在这已经是丝绸之路经典的意象:人们一提到丝路,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幅情景,美则美矣,但这仅仅是满足了现代人的异域想象,高大起伏、绵绵无际的沙丘既没有水,更没有草,在烈日暴晒下,驼队与商旅无异于自杀。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每一位在鸣沙山骑骆驼的游客对此都深有体会,虽然他们的经历往往不超过一小时。

想象的丝绸之路:敦煌鸣沙山的驼队

(图片来自于网络)


经过我们对敦煌、玉门关、阳关直至环罗布泊的丝绸之路真实路线的考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丝绸之路竭力避免戈壁沙漠,而是经过河流、湖泊,水源丰沛的高海拔山谷,在长城、关隘、烽燧、驿站的重重保卫、保障下进行政治、经济交流,甚至在很多路段,丝绸之路并不是驼队的陆运,而是水运,这正是《汉书·西域传》中记录西域南道、北道“波河西行”的要义与精髓。丝绸之路不是猎奇的探险,不是留在历史文献中的文字记录,更不是现代人异域的想象,而是古人用自己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最安全、最高效的交通路线和交通方式,因此也需要现代人的实践才能复原、理解真正的丝绸之路。


西出玉门,东进阳关,敦煌楼兰之间:

环罗布泊丝路考察(GPS轨迹)

(图片来源:侯杨方《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http://silkroad.fudan.edu.cn/)


侯杨方


罗布泊的在于它无法探知的秘密,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出土的楼兰姑娘的神秘微笑都给这一片土地披上神秘的面纱,不破楼兰终不还,沙场的悲壮和曾经的繁华都被掩盖在黄沙之下,无法探知,无人知晓。

岁月在漫漫黄沙和风的呼叫中流逝,楼兰除了这个美丽的名字,还有一望无边的沙梁和盐盖,曾经的大海在沧海桑田中消失,曾经的三江汇流的壮观让位与自然的手段,形成了神秘的耳朵,地球之耳,惊叹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被他的地貌惊骇。

这一切换不够,两个上海人在几乎同日的死亡又让探险者望而却步,罗布泊湖心像一个磁石将他们永远留在那里,看着周围平坦的戈壁,你怀疑那些搜寻者没有用心,但是那么多人的寻找竟是一场空,为什么彭加木竟然踪迹全无,现在都是一个谜,更奇特的是余纯顺作为一个资深的旅游家为什么会偏离路线,是什么诱惑他走上了死亡。

千里黄沙,没有一点水,你错了,在它的盐壳之下,谁能想到竟然埋藏着丰富的钾盐,这些卤水被抽上来,形成一片波光荡漾的湖,和大漠的落日余晖形成静美的风情。

这些也许没有什么,大海道的山峦起伏,该是怎样的壮美,即使今天有先进的导航仪器,哪里仍然到处游荡着死亡气息,生命可贵,不要轻易的尝试去哪里,在自然面前,生命有时候微不足道,或者夺取你生命的不是水,而是你迷失在浩瀚的沙海之中。

罗布泊依然充满了神秘,它绝不是一个好玩的地方,野骆驼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恶劣的环境使他们如此的脆弱,需要我们不要惊扰它们,也有一些让你禁足的地方,把这神秘的向往就埋藏在心里吧,把它作为一个梦让我们想起的时候还有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