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賣殼」生意要涼?中基協新要求:限制私募申請變更登記次數

近期,基金業協會就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項變更登記作出了新的要求,據基金業協會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管理人重大事項變更”顯示,機構應審慎提交含法律意見書的重大事項變更,首次提交後6個月內仍未辦理通過或退回補正次數超過5次,機構將無法進行新產品備案。

有私募人士指出,協會這一新的要求勢必會打擊市場上的一些私募殼轉讓行為,導致的結果就是私募殼公司轉讓失敗的風險加大了。

| 私募申請重大事項變更登記次數受限

近期火山君得到私募人士的爆料稱,基金業協會就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項變更登記做出了新限制,為此火山君進行了多方求證,證實了該項重大變化。

據私募排排網回饋的信息顯示,在基金業協會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中的“管理人重大事項變更”中,協會特別提醒:“請機構審慎提交含法律意見書的重大事項變更,首次提交後6個月內仍未辦理通過或退回補正次數超過5次,機構將無法進行新產品備案”。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樣一來,未在時限或次數限制內辦理通過重大事項變更登記的私募管理機構,將面臨兩種可能後果:

第一是如不撤回變更登記申請,則將無法備案新的產品;

第二是如撤回變更登記申請,則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再次進行工商變更登記,使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恢復為變更前的狀態,否則可能因未進行重大事項變更信息報送,而面臨被基金業協會暫停受理新的私募基金產品備案申請並被列入異常機構名單的風險。

實際上中基協在打擊私募買賣新殼方面早已有動作,在2017年11月3日《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中,明確要求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機構應當書面承諾,在備案完成第一隻基金產品前,不進行法定代表人、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重大事項變更,不隨意更換總經理、合規風控負責人等高級管理人員。當時基金業協會重申,已有管理規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辦理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或控股股東的重大事項變更申請時,除應按要求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外,還應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充分說明變更事項緣由及合理性。

2018年5月24日,中基協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嚴正聲明》,針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或控股股東的重大事項變更申請,協會將比照新申請機構登記要求和程序辦理,並相應核查存續產品的合規性及信息披露情況。

| 私募“殼”生意勢必受到打擊

私募行業在2017年迎來了高速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分化階段,一邊是大型私募爆款連連,一邊是小型私募艱難度日。因此,小型私募的賣殼生意也暗潮湧動,不少中介專門從事“私募殼”生意,已形成“買殼、保殼一條龍”服務。高峰時期有的“私募殼”售價更是高達上百萬元,中介機構從中可直接賺走10萬元到30萬元,這也使得很多生存艱難的小型私募機構動起了“高價賣殼”的念頭。

從2017年開始,一些沒有獲得私募牌照的投資公司,通過收購其他已經獲取私募基金牌照的小型私募基金,來獲取合法基金牌照的私募殼交易行為,已經受到監管層的極大關注。

面對市場亂局,監管層開始收緊私募備案流程,讓門檻越來越高,同時還多次註銷大量空殼私募、問題私募。今年6月,基金業協會發布聲明稱,將堅決打擊“私募殼”買賣行為。

近期火山君以“中精國投”多隻票據私募基金產品違約報道為例子,揭露了私募殼公司買賣導致的亂象,其中票據私募產品全部逾期的中精國投是在2017年6月27日買來的私募殼公司,公司總經理沒有基金從業資格,公司法人董傑也是中精國投的銷售人員掛靠的。

對此私募排排網合規部副總監溫志飛告訴火山君:“我認為(基金業協會的)這個要求一方面是要督促管理人與律所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一些不合理不合規的安排,如私募借殼。這個要求勢必會加大借殼的難度,能夠進一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也有私募人士指出,協會的這一新規定勢必會打擊市場上的一些買賣殼轉讓行為,導致的結果就是私募殼公司轉讓失敗的風險加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