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跌跌不休,私募行業尤其是證券類私募經營異常艱難。在市場普跌之下,往年業績出色、受投資者追捧的眾多明星私募也未有幸免這場大跌行情,大都錄得負收益;而規模相對較小的一些私募業績卻表現得更為優異,中小私募黑馬頻頻出現。
百億私募效應減弱
記者注意到,從最新的私募月報數據來看,業績排名靠前的私募共同點就是產品規模都不大,以中小規模的私募產品為主。在最高收益方面,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1億規模<10億的股票策略私募最高收益達90.11%,而規模在50億以上(含)的僅為16.56%。
此外,規模在50億以上(含)的私募中,大部分私募的業績在今年都表現平平。而在1億規模<10億規模的私募業績十強榜單中,上榜的十傢俬募均實現了超過10%的正收益。
百億私募效應減弱,中小私募卻發出市場最強音,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劉有華表示,今年以來,百億級以上規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有了明顯的上升,但中小私募的數量整體變化不大。此外,證券類私募基金備案規模是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疊加市場行情出現極端走勢,在業績壓力和融資難的問題下,新發私募產品的數量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這樣的業績局面。
中小私募壓力大增
雖然在2018的資本寒冬下,中小私募業績亮眼,但也避免不了因為行情低迷而導致的生存艱難問題,在“史上最嚴監管”頻頻出臺的艱難經營環境下,證券類私募內部分化趨勢加劇,行業資源向大型私募集中,中小私募在生存上將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
百億私募常常可以憑藉自身完善的投研體系與團隊取得亮眼的業績,並在此基礎上發售新產品,從而可以快速有效的擴大管理規模,進而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但小型私募卻很難做到這樣的正向反饋,相反由於規模較小,很容易陷入“做不出好業績、募不到資金”的負向循環之中。
產品清算方面,記者注意到,今年來私募基金清算產品數量累計4764只,其中以股票策略為主,佔比高達47.45%,相比於大私募的強大實力,眾多中小私募都無法抵禦這樣的寒冬。
閱讀更多 中國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