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深度調整意味著更大的反彈空間

四季度A股以暴跌的方式開場。巨震下的私募面臨巨大的淨值挑戰,已更新最新業績的私募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私募業績遭重挫,百億股票私募產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挫。

不過私募表示,此次暴跌讓他們對A股更有信心:短期深跌意味著未來更大的反彈空間。

私募業績遭重挫

今年私募的日子不好過。格上理財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38家大型股票私募全部虧損,百億股票私募沒有一家盈利。國慶後的暴跌更讓私募淨值雪上加霜。 北京一家價值型百億私募,其代表產品10月10日的淨值相較節前下挫3.29%,年內虧損擴大至5.77%。上海一百億私募代表產品業績更是連跌4天,累計跌去8.68%,產品虧損達11.15%。北京一老牌百億私募,代表產品也連續3天下挫, 累計跌幅9.01%。

一直表現不錯的量化私募也面臨挑戰。北京一知名大型量化私募,代表產品業績在巨震中由正轉負。

根據此前私募排排網的倉位調查數據,不少私募在10月份剛剛加倉,平均倉位62.5%,較9月上升近10個百分點;超過20%的私募處於滿倉狀態,僅5.74%的私募在空倉觀望。

尚雅投資董事長石波告訴記者,目前其整體倉位水平較高,“對四季度我們有期待,當前的倉位水平也算是知行合一。”

和聚投資研究部則透露目前A股的倉位在六成左右,屬中性倉位。

短期為非理性跟跌

後市下跌空間不大

致順投資董事長劉宏指出,A股此次跟隨全球股市下跌,是“錨定效應”的典型案例。“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決策時,往往過度偏重最近一次經驗來快速決策,即使這個經驗與本次決策明顯無關。美國股市最近的一次大跌是今年2月初,是隨後是全球資本市場的“無差別”下跌。“錨定效應”下的人們根本來不及關心大跌的原因是什麼,只是害怕8個月前的慘劇會再次發生,爭相賣出,引起踩踏。資本市場中的群體非理性,通常是專業投資者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之一。只要保持清醒,不隨波逐流,這部分超額收益不難獲得。

華林證券資管部投資經理餘海華也強調,A股此次跟跌主要是情緒上的影響,從中長期角度看,A股向下空間有限。“我對A股反倒比較有信心。後面美股跌我們大跌的走勢會慢慢淡化,邊際效應減弱。從政策層面看,減稅等很多利好政策還沒有推出。”對於四季度,餘海華判斷市場仍然是反覆築底的過程,短期系統性機會不大,但是有階段性反彈機會。

湧津投資CEO謝小勇也表示,A股整體環境向好,當前戰略上要樂觀,戰術上要謹慎。“主要從三個方面看,一是外圍悲觀預期已經充分體現;二是A股自身,很多政策已明顯轉暖,流動性、監管政策都明顯偏暖;三是人民幣匯率在可控範圍內。”

石波認為,年初的緊信用、緊財政、嚴監管的政策,實體經濟受到傷害,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市場悲觀情緒被不斷放大。對於四季度石波持中性偏樂觀態度,認為市場不太可能繼續下行。“7月份之後,政策開始糾偏和轉向,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加大表內信貸投放、商業銀行購買低評級債券、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都已推出,後續還有減稅降費、刺激消費等措施可以預期,政策底已經明確;此外,全市場估值已到了歷史低位,估值底也已探明,造成市場下跌的因素已部分逆轉。”

和聚投資研究部指出,全球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對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國內市場,越跌意味著未來的反彈空間越大,各種數據的走弱也意味著未來部分領域的政策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不過也有私募相對謹慎。弘尚資產投資經理譚聰認為,目前政策託底,經濟依然處於緩降階段,尚難言見底,靜待改革。中美貿易戰持續,影響進一步深化,不容樂觀。各項新規、法案輪番出臺,對各個產業將產生深遠影響。 遠策投資研究總監陳殷表示,從歷史統計來看,A股在四季度往往存在行情窗口,但在時間維度上,仍然需要等待美股調整的進程。外部衝擊減弱後,影響A股運行的主要矛盾仍然來自內部。四季度數據反映的經濟下行、減稅等改革措施的推進是推動A股市場情緒修復的重要因素。

華南某私募董事長擔憂流動性和基本面因素對A股不利。“從流動性來講,人民幣貶值、去槓桿,A股流動性還是負向方向。從基本面角度看,房地產和汽車行業都不太好,需要長時間消化,消費也在減速。”他認為,中美關係和簡政減稅是影響未來市場的最重要因素,期望這兩個方向出現重大轉變。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