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隋唐时期繁荣的丝织业与孟浩然金州之行

隋唐时期,安康不仅蚕桑业兴盛,而且丝织业也有较大发展,统治者也大力推行蚕桑事业,想逐步以丝产品代替麻葛布的位置,如唐代“永业田调以绢绫、

各三丈,绵二两,不役者收其庸日绢三尺。”用赋敛之法,强制人民植桑养蚕。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四月癸巳,唐宪宗李纯还下诏谕:“田户无桑处,每捡一亩,令种桑两树”,全面普及蚕桑业。

安康隋唐时期繁荣的丝织业与孟浩然金州之行

蚕桑的发展必定促进丝织技术的进步。

唐高宗时,襄阳孟浩然出游金州,写下脍炙人口的《登安阳城楼》诗:

“楼台晓映千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

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

安康隋唐时期繁荣的丝织业与孟浩然金州之行

罗錡是有花纹的丝织物,质地较薄,手感滑爽,外观似平纹绸,具有由经纬纱绞合而成的有规则的横向或纵向排孔,花纹美观雅致而又透气,是初夏着装的上乘面料。一群漂亮的姑娘,穿着罗绮做的漂亮衣服,在汉水滩沙洲边浣衣游戏,夕阳照射在水面上,荡起一圈圆涟漪,上弦月在水里轻轻晃动,激起的浪花映着夕阳,就像汉水女神在珍珠堆里游戏。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她在诗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从而创作出如这美丽画面一样美丽的诗。正由于安康蚕桑丝织业有如此显著的成绩,是以唐玄宗主持编辑之《唐六典》和稍晚成书的社佑《通典》,都有金州贡绢的记载,说明安康丝织技术已经具有相当水平。

安康隋唐时期繁荣的丝织业与孟浩然金州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