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歷史上盛產黃金與春秋戰國之「盧金」

戰國時期,各國的特產交換中,盛產於楚地的黃金,便以費重特產身分參加這種交換。《管子·輕重丁》說:“天下諸侯載黃金、珠玉、文采、布帛輸齊。”將黃金與珠玉、布帛並列為商品,經“商人通賈”,輸往各國,主要供國“上幣”之需。故楚國鑄制的純金版出土區域極為廣泛,除楚地外,遠及河南、山東、陝西等地。

安康歷史上盛產黃金與春秋戰國之“盧金”

在秦都咸陽、齊都臨淄等都城舊址,也都有發現。因此,戰國時期諸國間的貿易活動中,黃金主要是以其特殊使用價值,作為貴金屬商品加入交換,而不是充當一切商品的購買手段。

安康春秋戰國時屬楚國版圖。《戰國策·楚策》雲:“黃金珠現、犀象出於楚。”故史載楚地盛產黃金。《管子・輕重甲》說:“楚有汝漢之黃金。”又說“黃金起於汝、漢水之右衢”(《管子・揆度》)。現代地質勘探證實,在秦嶺、巴山山脈之間奔流的漢江,其第四紀地層中,蘊藏著豐富的沙金,所以從地域上說,楚國曾擁有過豐富的漢江沙金資源。

安康歷史上盛產黃金與春秋戰國之“盧金”

楚國以黃金特產與各國“上用”貴重商品互換,使用的是楚地鑄制的金版。這種金版呈方形或長方形,長寬約在6.7釐米左右;一般厚0.4-0.5釐米,其上鈐有陰文小印16-22枚不等。重10.8-26克。最賞常見的小印有“郢爰”、陳爰”,亦有“盧金”。後一種鑄“盧金”小印的金版,安康關廟曾經出土過。泉幣研究者認為,“盧金”,為盧國鑄制。安康在春秋戰國之際,為庸、百濮、盧國之地,庸是茲地的大國,曾經抵抗過楚國的入侵,後來被楚國滅亡。但小國如濮、盧雖遭池魚之殃,卻仍有可能保留小塊封地,沿襲國名。《括地誌》說:“號州、竹山及金州,古百濮、盧國也。”著名學者楊樹達注曰:“即今陝西安康縣附近。”堃地金版上的鈐文主要用於標示地名,這和諸國銅幣上鑄地名的風格相同,因而,此處“盧金”,應是盛產黃金的安康所鑄。

安康歷史上盛產黃金與春秋戰國之“盧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