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黄马褂有什么作用

清代有几种服饰,分为礼服、常服、行服、雨服。黄马褂属于行服,而且有的会带补子,最珍贵的是团龙纹黄马褂,最高是八团龙纹,而最常见是则是四团龙纹和二团龙纹。

八团龙纹只有亲王级别才有,新皇登基大典时穿一次而已。历史上最先穿八团龙的人是摄政王多尔衮,因为在那以前,皇帝、亲王、郡王的黄马褂是不加区别的。多尔衮为了彰显自己“摄政王”的地位,才研究出以团龙纹加以区分。

清朝黄马褂有什么作用

非亲王的人群中,四团龙算是最高级。而龙又分正龙、行龙。一般,嘉庆以前,二正龙二行龙的四团龙纹黄马褂是最高级,而嘉庆以后,四正龙的是最高级。

像电视剧里就非常过分,一件黄马褂能有十几二十个团龙纹,活活是要造反了。

清朝黄马褂有什么作用

受赏黄马褂的原因也不同,有制服式的,有恩赏的,有军功赏的,有政功赏的,还有行围打猎时赏的,以及特赐的。

黄马褂这玩意虽象征特权,但是得到了却未必能穿。除了特赐的,除非皇帝下旨“常服之”、“准予穿”,臣子才能穿。但就算是“常服之”,平时也是不穿的,只是遇到重大庆典时才穿。而家族性庆典,则要先请旨。

也就是说,真正有特权的黄马褂,实际只有特赐的一种,也就是皇帝赐给钦差之类的大臣穿的。

清朝黄马褂有什么作用

问题在于,像这种得到赏穿黄马褂的大臣,身份都很高,穿不穿的,真没有太大意义。他们本身权力已够大,多一件黄马褂也显不出什么,只是皇帝笼络人心,表示亲近的手段罢了。

当然,对于小官们和普通百姓而言,任何一类黄马褂都象征着惹不起就是了。

另外,大多数人即使得到皇帝旨意“常服之”也不常穿的原因是,黄马褂一旦受污、破损,便算是对皇帝不敬。为防止日常生活中的万里有一,还是老老实实存放起来最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