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爆料!中信系基金子公司原董事長被抓後 管理層私營「馬甲私募」謀利?

独家爆料!中信系基金子公司原董事长被抓后 管理层私营“马甲私募”谋利?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石省昌 王兆寰 北京報道

2013年4月19日,中信系旗下中英合資基金——中信保誠基金的子公司中信信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信信誠”)獲准成立。誰都不會想到,僅4年過後,中信信誠時任董事長包學勤就被調查,總經理隋曉煒被迫離職。圍繞著中信保誠旗下子公司中信信誠所產生的一系列資管和私募公司將迎來考驗。

目前中信保誠的外方股東英國保誠集團是否完全掌握其中事實,令人疑惑。

中信系“外圍”被指斂財忙

圍繞著中信保誠子公司中信信誠,自2013年以後,出現了一系列“中信系外圍”。

2018年8月17日,《華夏時報》記者通過上海信誠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頁面找到隋曉煒的電話。採訪中,對方承認是隋曉煒,但表示稱已經與上海信誠毫無關係。

公開資料顯示,隋曉煒歷任中信證券高級經理、中信控股高級經理、中信保誠市場總監和副總經理、中信信誠董事和總經理。

中信保誠2017年1月14日的一份公告顯示,經公司董事會決議, 隋曉煒專職擔任中信信誠總經理,不再兼任中信保誠的副總經理。

不過,如此蹊蹺的事情,必有來由。

“近期中信信誠的資管計劃很多風險暴露,導致隋曉煒被免,但人不能走,要清理風險。時任中信信誠董事長包學勤被抓了,總經理隋曉煒也被免,被抓具體時間不清楚,隋曉煒是剛被免不久。”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包學勤當時是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兼中信信誠董事長,經常把中信信託的次等項目塞到中信信誠大搞資金池。被基金協會叫停後,隨後包學勤在中信信託也受到影響,繼續在中信系內遷徙,如今被抓可能與審計署對中信信託去年的審計有關。

“這可能是推倒中信的第一張骨牌。中信信誠被中國基金業協會暫停備案後,隋曉煒做法人,又成立了上海信誠,而這家公司實際上沒有牌照,繼續對外以信誠的牌子開展業務,現在更名為上海信喜。用信誠這個名字,連信誠的外方股東英國保誠都不知道。”上述知情人士如是說。

《華夏時報》記者從企查查平臺查閱有關工商信息發現,2015年3月,確實有一家名為上海信誠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即“上海信誠”)的公司成立,法人代表隋曉煒,股東為中信錦繡資本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信錦繡”)和上海譽為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主要人員是王茂昌(監事)和王嬌嬌(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2018年3月26日,上海信誠經歷了一輪“金蟬脫殼”式改變。不僅公司名字變為“上海信喜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即 “上海信喜”),投資人股東中信錦繡消失了,新增尚炳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隋曉煒變成了王嬌嬌。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家公司的董事會中,叢新、許康傑、隋曉煒、周文和胡康康都退出了,董事會新增王嬌嬌一人。這與隋曉煒在電話中撇清和上海信誠之間的關係相吻合。

“王茂昌、許康傑都是中信信誠的風控合規負責人,隋曉煒的嫡系。中信錦繡則是包學勤之後任職董事長的公司。中信信誠的整改實際上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甚至因為脫離了監管,更加無所顧忌,整個公司的運營模式就是賣牌照。誰都可以對外號稱信誠的人,只要有業務就可以拿提成,現在遭懲罰了,隋曉煒被免職,留下處置風險,包學勤被抓,但留下的爛攤子很大,而且監管有失察之處,任由信誠的品牌對外使用。”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上海信誠和上海信喜都沒有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到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

北京大學一位法學教授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第三方理財公司很多都沒有到中基協備案,中基協也沒辦法。因為私募基金的監管在中國還是起步階段,只有那些準備做品牌的基金管理人才去備案,大量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不過是資金販子,能賺幾筆錢就賺幾筆。儘管中基協不能強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備案,但像中信信託旗下的公司還是應該規範化運作的,採取這種金蟬脫殼式的做法,特別是濫用信誠之名,確實很不齒。

“如果上海信誠沒在中基協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卻發行資管產品,屬於逃避中基協對中信信誠禁業期處罰,要看中基協對這種規避行為是否有監管對策,若無,上海信誠就鑽了法律空子。當然,對於中信這樣的行業旗艦實在不該。”上述法學教授表示。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上海信誠這類基金子公司的馬甲2017年以後是明令禁止了。2016年年底實行《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之後,基金子公司以單位名義參股的也不得再登記私募,已登記的要清理。

“隋曉煒們”的操作

“中信信誠在包學勤的帶領下,徹底把中信信託的人員和管理方式都帶了過來,證監會對此毫無監管經驗。最後到底中信信託的人馬,做了多少業務,拿走多少利益,留下多大窟窿,證監會或許難以全部掌握。但隨著包學勤事發,相信麻煩會越來越大。”上述知情人士稱。

上述知情人士也指出,隋曉煒等人原本就在中信保誠任要職,按規定,不得私自在其他的私募和資管公司任職,務必向證監會報告。

“隋曉煒曾作為上海信誠的法人代表,基金子公司副總經理未經批准任職其他公司就是違規。從監管上說,高管任何職務變動都要向證監會報告。從業務上說,兩家公司有沒有利益衝突,中信保誠外方股東知道麼?嚴重地說都可以算職務侵佔犯罪。這不是私募,這是基金子公司,隋曉煒是從中信保誠副總的位子上過去的,別說高管,任何一個基金公司從業人員都不得未經批准在其他公司兼職,許康傑、王茂昌還都是中信信誠的風控合規負責人。”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公開資料顯示,許康傑在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25日在中信信誠風險合規部負責風險管理。王茂昌在2013年8月至今,在中信信誠任職合規總監,但在2016年5月後又在上海信權資產管理公司(下稱“上海信權”)任風控合規負責人。殷宇飛從2013年6月至今在中信信誠擔任董事總經理,自2016年5月起在上海信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信屏”)擔任總經理。

根據證監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第4條規定“……基金管理公司與其子公司、受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間不得存在同業競爭”。第13條規定“……未經證監會批准,基金管理公司不得設立或變相設立子公司”。

“上海信誠基本上屬於變相設立的子公司。但要確定‘隋曉煒們’設立上海信誠,是公司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如果是公司行為,就可以用上述兩條;如果是隋曉煒的個人行為,那他就屬於違反《公司法》149條下的公司高管的競業禁止等忠實義務,嚴重的(比如因此給原僱主造成重大損失)甚至可能追究刑事責任。”上述法學教授認為。

不過,“中信系外圍”不僅上海信誠一家。

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的官網上顯示,上海信權2015年11月成立,屬於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法人代表許康傑,殷宇飛是總經理,王茂昌是合規風控信息填報負責人。

在企查查平臺顯示,上海信權的股東是吳一舟和於悅,未見中信信託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8月,殷宇飛從總經理職位上退出,與此同時,許康傑也從法人代表中退出,該公司連住所地址都變更了。

雖然看似和中信信託無關,但實際上另有關聯。上海信權對外投資上海攬萃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佔其41.15%的股份。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7月30日,中信信誠曾出資 17000萬元,不過中信信誠於2016年11月退出,上海信權接盤其中7000萬元的份額,另外深圳市前海惠富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出資 1億元接盤。

同樣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的官網能查到上海信屏的相關信息,成立於2015年7月,同樣屬於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法人代表許康傑,總經理殷宇飛,合規風控信息填報負責人王茂昌。這幾乎就是複製上海信權,連辦公地址都在同一層樓。

在企查查平臺顯示,該公司股東劉志剛和許萍,同樣未見中信信託的身影。同樣,2017年11月底,該公司也發生了極大變動,投資人(股權)變更中,王茂昌退出,新增許萍。同時,王茂昌退出監事,由許萍代替。

有意思的是,王茂昌於2017年8月底才新增成為該公司的股東,短短3個月,來去匆匆。不過,未顯示許康傑從該公司法人代表中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信屏投資控股了一家名為深圳信城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公司,上海信屏佔其60%的股份,另外40%的股份歸屬於中信信誠。看似複雜的關係,穿透後,依舊和中信信誠關係緊密。深圳信城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目前已經被註銷。

兜兜轉轉,都是中信信誠的高層管理人員與中信信誠通過各種方式成立私募基金或者資產管理公司進行運作。

“許康傑、王茂昌都是中信信誠的風控合規負責人,中信信誠是中信信託和英國保誠合資,約定各管7年,剛好英國保誠的7年結束了,由中信信託管理。中信信託利用機會設立基金子公司中信信誠,實際完全由中信信託控制,淪為中信信託的項目部,也引入了中信信託的管理方式。中信信託就自帶一堆外圍,比如中信錦繡。中信信誠資金池被查後,就想利用上海信誠做馬甲繼續開展業務,當時還大肆招人,有H5的招聘廣告,這種方式就是牌照變現。利用中信和保誠的品牌,混淆監管附帶的國家信用,出租牌照,中飽私囊,在法治國家這就是犯罪。他們也覺得自己太過,又改名又退出,肯定看到包學勤事發,趕緊掩蓋起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這幫人是把牌照信用徹底榨乾了,出了風險要麼找中信,要麼找監管,賺了錢都進了自己腰包。這名義上是央企加外資的合資,實際上就為幾個人所控制。”上述知情人士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