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那個下午,關於幾個華爲工程師的故事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級地震。華為第一時間派出搶通人員赴災區一線搶修通信,留下了很多故事。和大家分享幾個:

01

羅濤,第一個到達汶川的搶通工程師

5月15日凌晨1:00,公司“抗震救災”指揮小組通知羅濤等幾名技術服務部同事到指揮所臨時辦公地點集合,指揮小組組長袁曦說:“移動決定做空降試點,地點汶川,誰願意去?”

話音剛落,“我去!”羅濤應聲搶答,“第一、我是四川人,為家鄉做事義不容辭;第二、我負責無線GSM技術服務,業務對口;第三、我對3006C型基站熟悉,有決心、有信心把站點開起來!”

5月15日下午18:40許,攜帶油機、公司基站、衛星接收器等設備的直升機降落在震中汶川縣城,天已近黑。鄉親們很熱情,飛機降落時螺旋槳產生的風很大,他們匍匐著爬過去幫忙卸載物品。“牛腦寨村是一個羌寨,當地村民看到我們,一下子就跪了下來,給我們獻上了紅色的哈達,那種眼神讓人揪心,心裡不禁咯噔了幾下。”

汶川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羅濤一行下了飛機就投入到搶通工作中,有的鄉親就蹲在旁邊,蜷著身子,整夜陪伴著這一小隊工程師。16號早晨8:15,基站成功開通。看著驚魂未定的災區鄉親站在華為基站3006C下拿著手機通報平安的場面,羅濤不禁熱淚盈眶。

在汶川現場堅守的6天,羅濤經歷了食物匱乏、缺鹽少水、餘震威脅等困難。回想起來,羅濤顯得很平靜:“我能第一個去汶川,只是機緣巧合,我還是我,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

十年前的那個下午,關於幾個華為工程師的故事

十年前的那個下午,關於幾個華為工程師的故事

02

陳永翾、齊佳:堅守重災區12天 度過26歲生日

十年前的那個下午,關於幾個華為工程師的故事

汶川大地震後,地震形成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在禹裡下游的唐家山地區阻隔河流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數億立方的積水,嚴重地威脅著上游禹裡及下游北川縣城等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2008年5月18日,公司全球技術服務部員工齊佳、陳永翾與中國移動、衛通搶通保障小組被空投至禹裡鄉搶通當地的無線基站設備。 20日,保障小組搶通了禹裡與外界的通信,有力保障了唐家山堰塞湖區域搶險人員和群眾的通信需求。

24日清晨,由於災後形成的堰塞湖水位不斷上漲,原來站點所處的山坡幾乎成為孤島。齊佳、陳永翾與其他成員一起將重約一噸的設備搬遷到禹裡南面山上的望江村,於下午13:40重新安裝開通。

在堅守通信“生命線”的日子裡,齊佳、陳永翾不僅要保障通信的暢通,還要和地震、大雨、泥濘、烈日曝曬等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他們常常要穿著粘有五、六斤重的泥巴鞋在山上行走,胳膊、臉全部被烈日嚴重曬傷、大塊大塊地脫皮。但他們一直保持著樂觀的態度,陳永翾25日給指揮部領導發來一條短信,幽默地說:“昨夜大雨,今天下午地震,共發現兩件事,一、便攜機除了可以用於工作外,還可以用於烤睡袋;二、原來山體也是一個彈性體。今晚又是個雨夜,夠喝一壺的。”當這條短信被轉發到公司領導時,領導回覆陳永翾、齊佳:多多保重。

25日正好是齊佳26歲的生日。在現場,項目組在物資極端匱乏的情況下,收集了臘肉、蛋黃派、餅乾給齊佳舉行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生日“宴會”,在成都的同事也特地打電話向他祝賀生日。由於出色的表現,現場救災部隊領導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要將他們編入部隊的通信保障班,並給每個人配發了一套無軍銜的軍裝以示表彰和鼓勵。

5月30日凌晨1:00, 陳永翾和齊佳在完成搶通任務,並堅持值守12天后,平安返回成都,創造了華為人在重災山區搶通站點值守時間最長的紀錄。

03

袁翮、郭亮亮:一定要開通基站

開通不了會對村民很內疚

十年前的那個下午,關於幾個華為工程師的故事

這是一支5人小分隊,由公司兩名員工、移動四川省公司的工程師老王和其他公司的兩名工程師組成。

5月18日,在赴北川縣的直升機上,小分隊成員相互問起了年齡。郭亮亮最小,24歲,成了全隊照顧的重點。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上工作時,同樣來自太原辦事處的袁翮一旦沒看到郭亮亮在眼皮底下就著急,“他不小心受傷怎麼辦?”

在片口鄉的4天,5名隊員配合異常默契,遇到困難立刻圍在一起開“項目分析會”,把風險點一一列出來。工作時,一位兄弟渴了,邊上的立馬遞上水,在艱苦的環境下創造出濃濃的暖意。

這5個個性開朗的隊員與片口鄉村民、部隊也打成了一片。 5個小夥天天早出晚歸,揹著沉重的設備步行10公里去山上,村民心疼壞了。一位姓田的大叔自願加入了小分隊,每天與他們一起上山,扛設備、送水、當幫手。片口鄉有不少人在成都等地打工,自地震發生後村民一直未能向他們報平安,也沒法知道親人的情況。看到村民在沒有信號的情況下還一直試著打手機,袁翮覺得很心酸,“一定要開通基站,開通不了會對村民很內疚。”

5月21日,在北川縣片口鄉協助移動搶通的全球技術服務部員工袁翮和郭亮亮,堅持值守4天,順利開通基站後乘坐直升機返回成都。團隊成員無間的友情,村民和部隊的關心、照顧,家人的支持,讓這個特殊的5人小分隊經受住了考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04

張旺:一包壓縮餅乾支持24小時

5月16日下午4點多,接到去汶川縣漩口鎮一線搶通的任務後,網絡產品技術服務部的張旺匆匆啃了幾口麵包,就和硬件工程師張斌、四川電信工程師一起坐越野車出發了。

凌晨3點,經過長達11個小時的艱苦奔波,看著沿途令人揪心的災後場景,終於到達了漩口鎮,開始星夜搶建電話應急站,儘快滿足漩口鎮災民通信報平安的迫切需求。

在車燈和柴油發電機照明的支持下,張旺和其他工程師一起,用雙手搬運地震坍塌的碎石,很快清理出空地,並建起了軍用帳篷。張旺負責接通光纖,因為半夜光線不足,現場地面複雜等原因,整個團隊工作到第二天早上10點多,應急站終於成功開通。之後,張旺還和其他成員一起,對漩口鎮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他們使用應急電話站的方法。

5月17日下午4時,張旺從漩口啟程返回成都。整整24個小時,這個28歲的小夥子投入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搶通,期間只匆匆吃了一包壓縮餅乾充飢。

他說:“參與到災區搶通,在我生命中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電話開通後,當地村民、志願者焦急地擁上來打電話向親人報平安,看到他們跟親人通上話後興奮不已的樣子,我覺得是對我們辛苦工作最好的安慰。”

或許時光

可以撫平

山川河流的裂縫

可以撫平

我們的傷痛

但永遠帶不走的

是那份刻骨的記憶

紀念,是為了銘記

紀念,更為了前行。

十年前的那個下午,關於幾個華為工程師的故事

十年前的那個下午,關於幾個華為工程師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