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贾府准备把黛玉嫁给北静王,黛玉能否拒绝?

前面我已经分析过,即使贾家败落,也不可能卖黛玉而求荣。但是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如果”,分析的是古代女子的婚姻自主问题,似乎也可以成立。

虽然说“儿女婚事,父母作主”,但并非当事人完全没有自主权。比如司棋和潘又安恋爱,搜出来的情书中就有一句:“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看来双方父母,或者至少是潘又安的父母,是同意他们的自由恋爱的,并且准备成全。当然,这只是下层奴仆。如果放到贵族公子小姐身上,自由恋爱是“一生的声名品行”都完了的丑闻和劣迹。

如果贾府准备把黛玉嫁给北静王,黛玉能否拒绝?

自主恋爱,是看中了谁想嫁,林黛玉的拒婚,是不想嫁。这二者又有区别。就像张爱玲在《怨女》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刘家这门亲事他们要是不答应怎么样?这不是闹的事。一定要嫁,与不肯又不同,给她嫂嫂讲出去,又不是好话。”父母去世,兄嫂作主。银娣虽然泼辣,兄嫂仍可以不跟她商量就拒绝提亲。但是要答应,总得征得银娣的同意。

在《红楼梦》中,也有拒婚的情况。鸳鸯拒婚就不用说了。再看这一例:赵姨娘内亲钱槐,看中了柳五儿,“柳家父母却也情愿,争奈五儿执意不从,虽未明言,却行止中已带出,他父母未敢应允。”

银娣是小商人女儿,柳五儿是厨役之女,都属于下层。那么,上层的小姐,面对不满意的婚事,又是怎样呢?

《醒世姻缘传》里记载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知州退休回家,儿媳去世,子妾犯罪坐牢,于是有很多人来给知州的儿子提亲。其中有位秦参政,听了人的撺掇,准备把女儿嫁给他。在秦参政和夫人、内弟商量,以及亲自去考察的过程中,秦小姐一直不言不语,直到婚事将成:

只得开口对夫人说道:“……躲了他走,还恐怕撞见,忍得把个女儿嫁了与他!你们再要提起,我把头发剪了去做姑子出了家!”夫人把女儿的话对秦参政说,方才割断了这根心肠。

参政比不上贾家国公之后,但也是官宦之家,秦小姐的状况可以挪到贾府来作参考。看来女子想嫁谁,是没有自主权的,像岫烟和薛蝌那样“大约二人心中也皆如意”的情况,只能算“意料之外奇缘”。但如果女子坚决反对嫁给谁,还是有发言权的。

如果北静王向黛玉求亲,黛玉势必坚决反对,可能像五儿一样“虽未明言,却行止中已带出”,也可能像秦小姐一样“再要提起,我把头发剪一做姑子出了家”,甚至像鸳鸯一样以死相抗。甚至黛玉也可能因此而死,无论如何不会嫁给别人。

如果贾府准备把黛玉嫁给北静王,黛玉能否拒绝?

我们再来猜测一下,其他女儿的婚姻是否有自主的成份?元春省亲时说,宫里是“不得见人的去处”,但这是后来说的,当初进宫时未必知道。反而是探春抽中“得贵婿”的花签,众人都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里的“王妃”显然是指元春,应是“皇妃”或“贵妃”之误。但从众人的口气中可以看出,除了元春之外的众人,都把进宫做妃子当作一样荣耀的事。那么元春在进宫之前,应该是同样的心理,至少不会坚决反对。

探春远嫁,在书中是悲剧。但她向来有出去“立一番事业”的壮志。并且嫁藩王是家门荣耀,有重振家风的希望,而留在乌烟瘴气的家里,只能是泥滩深陷。所以探春的远嫁虽然悲伤,也有自愿的成分。

湘去的悲剧在于丈夫早逝。这是个不确定因素。在议婚的时候只知道“才貌仙郎”。况且湘云在娘家过得“烦难”,对于摆脱那么委屈的环境,她不仅不会反对,反而是渴望的。李纨嫁贾珠、凤姐嫁贾琏,都发生在作品开始之前。从后来的夫妻感情看,应该也不会是坚决反对的。宝钗嫁宝玉在八十回之后,到底如何,读者已经猜了几十年。虽然宝玉不通经济,但品貌放在那里,又在四大家族衰败之后,为挽救家族,宝钗哪怕违心也会同意,更何况她也不是不喜欢宝玉。

如果贾府准备把黛玉嫁给北静王,黛玉能否拒绝?

唯一可能不愿意的是迎春。婚后不久,她已经受到丈夫孙绍祖的欺凌虐待。这些情况,婚前是不可能预料的。我们只知道贾政再三劝阻过,贾母也不支持,而且婚期很紧张,似乎有胁迫之意。迎春有没有看到这桩婚事中隐藏的危险?但是照她的性格,看出危险也不敢坚决反对、激烈抗争。可是我们不禁要想,如果她激烈地抗争了,宁死不嫁,宁愿出家也不嫁,她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

命运是由性格决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