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筒爸爸
就算歧视怎么啦?就歧视你了,又能怎样,你到哪里说理去?!谁让你十三年寒窗不苦读的?谁让大学生大水漫灌、自贬身价的?谁让大学生乌央乌央、供大于求的?职场火锅引用一首打油诗,给大学生们打气鼓劲:远看泰山黑乎乎,上面细来下面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面细来上面粗。如果你属于一流院校的热门专业,企业反过来求你啦。
今年大学生毕业一千万。还有几千万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已经在基层职场用工作经验跟这些人PK了。实体经济不振,大量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萎缩,大量流水线生产型企业纷纷倒闭,互联网经济兴起,人工智能崛起,更多的通用岗位被取代。好职位越来越少,大学生越来越多,好企业凭什么不挑挑拣拣?
再说了,你们普通本科生偏偏往985双选会里挤,偏偏都想去高大上的高薪名企里挤,你们怎么不去广大的大西北去建功立业?你们怎么不去中小企业开创新业?你们怎么不回家乡贡献才智?难道你们对其他企业的不是一种歧视吗?谁也不埋怨谁歧视谁?本来就不是一个频道的,非要想唱同一首歌。
就算这些名企歧视普通本科生,也是客观歧视,而不是主观歧视。普通本科生,不应该在这里抱怨不公平,抱怨别人设置高门槛,而是坚持“奶胖不是胖”,已经输在起点,力争不要输在终点。有些普通本科生,厚积薄发,有时候也能职场下半场,追上名校生。许多创业成功者,比如说企业家,固然有一些是名校生,但更多的是普通本科生。
职场门槛,设置了学历门槛,这是企业启动了“网格筛”机制,专门筛选大苹果,因为从选人的角度,这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安全系数最高的招聘策略,无可厚非。同样的条件下,985毕业生往往比普通本科生,起点高、启动快,但是论谁跑的远跑的久,那就未必了。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个班的高中毕业班,那些学习尖子在十年之后,往往停滞不前了,往往是那些中不溜的学生,十年到十五年的时候,厚积薄发,再加上混在底层的人情练达的水平,往往能力更综合,更全面,后来居上的普通本科生大有人在。
这是因为,优秀生往往在智商里超群,但在情商上欠费。在较低的职场层级或者在专业技术领域,优秀生往往爆发出智力优势。但到了职场下半场,尤其到了中层之后,更多较量的是情商和综合能力,到了最后,往往拼的是不怕失败的勇气和不服输的韧劲。
职场火锅
首先,985 ,211是当今大学优秀的代名词,企业只招985, 211这不能算歧视,如果这算歧视,那北大清华上交复旦招生时算不算歧视?凭什么只要680分以上的学子?300多分就不要了?都是高三的学子!
其次,你只投大企业,不投小企业,是不是对小企业有歧视啊?
最后,看看网友们给出的评价:
1 不懂什么叫歧视,人家高中三年比你努力,高考分数比你高,到头来和你一样的待遇,这才叫歧视,觉得自己没有尊严的时候最好想下自己的样子;
2 我虽然是普通大学毕业的,但是在我眼中985就是精英。他们天赋能力和勤奋都比我们强,工作机会和起点理应比我们高,作为应聘者我都能理解,旁观的有啥不能理解的。
3 现在考个大学比考高中都简单,有的甚至连考都不用,直接给钱就行。所以,只有985.211毕业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才有资格从事“脑力劳动”。企业招聘没有问题。
4 就一句话,用人单位从100个985学生里挑10个,比从5000个其他学生里挑10个更容易,更省事。
5 普通一本 今年毕业 杭州11k 放弃国企,不习惯在体制内,喜欢计算机,拒绝了很多公司也被网易拒绝,我相信自己努力肯定会有收获!
6 我不是985,也不是211,所以我就不会去凑这个热闹。既然去了,那就应该做好被扔简历的心理准备,这点打击如果都承受不了,未免也太脆弱了。
7 换位思考一下,这里也并不存在歧视性问题,说别人“歧视”的,无非就是想给人家扣帽子,从而博取大众的同情。
8 我有个亲戚三本还没毕业,下学期大四,学校已经勒令让他们自己出去找实习单位,也就是毕业了,这样的学校毕业生谁要啊?上课老师能把书本照本宣科讲完就不错了。更可笑的是我的亲戚还没毕业书本全卖了,怎么样?
游戏大咖王
我原来在华为的时候,也帮部门去搞过招聘,一上午能拿到上千份简历,但是真正带回去给HR的,可能只有几百份,就如你问题里描述的,第一次的筛选看什么呢?毕业院校,不是211 985的直接扔掉,这不是我个人的喜好,而是公司招聘的门槛,硬性指标。
985的毕业生要厉害一些吗?
是的,我觉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是说985的每一个毕业生都比普通院校的要强,这里说的是平均水平。大学其实只是一个继续学习的场所,人们在这里的主要活动还是学习,能考入985的人至少说明在学习的主动性,效率和技巧上要强于一般院校的人,当然,这也是说平均水平。那么在大学阶段我们也有理由认为,985的学生至少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会继续保有优势,否则你如何说服别人,高考之前你学习一般,上了大学就突然成为了学霸?
很多人在强调学习不等同于能力,那么大学生又具备哪些能力呢?或者说普通院校的学生又在哪些方面相对985的学生有明显的优势呢?实践,人际,社团,兴趣等等,你有的,985的学生都有,而且人家学校提供的条件更好,怎么就能证明他们只会学习,只会考试?
有这样一个现象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在中小学阶段,往往是成绩好的孩子,其他方面也很突出,比如兴趣爱好,因为成绩好,有能力,有时间去涉足别的领域,而父母也相对支持,所以他们会发展得更为全面。
再有一点,这些孩子的自信心相对更强,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是缺点,可能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有较弱的抗击力。
从我十几年的职业生涯的经历去看,在同等职位上,就平均水平而言,985的毕业生成长得更快一些,达到的高度也更高一些。
应届生哪里吸引企业?
无论你们的简历写得多么精致,在HR眼里都没什么价值,唯一能入眼的大概只有社会实践,除此之外就剩下院校和专业了。社会实践这个东西,谁都有,除非你特别出色,否则并不是什么加分项,专业呢,对口就可以,所以最后的关键就是院校了。现在的求职绝对是一个买方市场,尤其是一线城市,985满大街都是,而且都是白菜价,早就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花差不多的钱,为啥不招一个985?
在你有真正的工作履历之前,谁能证明你的工作能力?那么只能看院校和学历了,前者说明你前一阶段的努力程度,后者说明你现在具有的知识高度。新人入职就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依旧考究的是学习能力,而985本身就可以证明这种能力,所以保险起见,企业会倾向选择985而非普通院校。能力未知,所以只能看学习能力,成绩好的学习能力应该好,成绩好的考入的学校好,所以选好学校的...你看,虽然有失公允,但的确是招聘最保险的思路。
算不算歧视?
算!既然设立了普通院校,专科,就应该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虽然高考落后了,但不见得综合能力和潜力就不如人,给机会,给时间,很多人是可以证明自己的。就用毕业院校来设置门槛,这和年龄,性别,地域一样,都是歧视!
但是,这种歧视至少目前没有被约束,我注意到新出台的政策里面对招聘做出了很多要求,比如不得有性别歧视,必须写明待遇,但并没有提及学历和院校歧视,所以至少目前,我们无法要求企业剔除这种歧视。
换一个角度,如果不看院校和学历,那么对于985和高学历的人而言,也是一种歧视和不公平。在人生的前一段,他们付出更多,或者得益于勤奋,或者得益于天赋,他们收获了更好的结果,那么这种更多更好的付出,在第一次进入职场的时候,是应该得到回报的。说得直白一些,我们学习是为了进入好的院校,是为了将来可以有一份好的工作,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这就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而好的工作就是对这种天赋和努力的奖励。
别人努力学习的时候你在惬意,然后别人去了985,你去了普通或者专科,那么如何要求就业的时候忽视之前的一切呢?这是不是不公平?!
其实,从一生的角度去衡量人生,总是公平的,你在一个阶段付出得多,那么在收获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我们不要去感叹所谓的不公,应该多看看自身的原因,同时也不要为一个阶段的不公而沮丧,这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时候慢了一些没关系,后边请加速,请坚持,总会跑到前面。
那一地的简历是对你前一段人生的否定,是对你之前的努力程度的否定,是对你之前的态度的否定,但不是对你一辈子的否定,之前吃苦少,后面就要加倍自律,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用这种价值去填平院校的落差,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因为院校的落差,招聘的歧视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
爱陪娃的熊叔
看到这个题目,虽然已经毕业工作19年,但当年大学毕业之际的求职经历任然历历在目的感觉,最近10来年,作为企业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每年都会去参加应届毕业生的秋季招生,换了一个位置和视角,这么多年的感受,刚好谈谈我的看法吧。
我想从两种不同的视角来谈谈这个问题,不定义对错,只想换位思考。
站在被否定的学子和学校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可能会有这么一些想法:
1、我们学校虽然不是985、211,但也是二本里面很不错的学校了,比上虽然不足,但比起很多二本、专科学校,我们的名气、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已经不错啦;
2、我在学校里面也是很优秀的,你看我的绩点排名也都是年级前五,年年拿国家奖学金,学生会副主席,社团负责人,在同龄人(我的同校同学)里面,我已经很努力很不错了;
3、我参加的社会实践也很多啊,各种社团、义工、校外实践,我都会积极的参加,而且你看我的表达沟通也不错,我挺有自信的;
4、985学校也就那么多学生,也不够你们企业来分的,而且985也很多学渣啊,很多也没有我努力和优秀啊;
5、虽然以前没有考上985、211的名校,不代表我现在不是、未来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啊,不给我面试的机会,是你们的一个失误啊;
以上不是我随便YY出来的,而是我在作为招聘负责人在和一些应聘学子、学校招生办老师沟通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反馈信息,我自己是99年毕业于国内第一批211的学校(也是第一批985),所以并没有这种心态,但一样经历过被人当面扔简历的事情。😂
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看看企业和招聘负责人是怎么想的。
1、你一个二本、专科的学生,当年在中学年代最应该努力奋斗去考一个更好的大学的时候,你不够努力,拼不过你的那些考上985、211的同学们,你现在凭什么让我觉得已经更加努力、更加出色?
2、985、211里面聚集了最优秀、最努力、最积极向上的一帮学生和最有学术能力和资源的优秀教师,这样的群体里面,整体的学生素质、专业知识掌握的水平、视野、对自身的要求,一定是更高的,作为用人单位,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为什么不去努力追求更好、更优秀的学生,而要招聘二流、三流学校的学生呢?为什么要冒这个险?我的企业凭什么不应该拥有更好的新生力量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3、这么多年的面试经验告诉我们(招聘面试官和负责人),985、211的学生素养、知识全面性和扎实性、视野和思路,确实要比其他二、三流学校的学生整体上强出太多了,既然有机会争取更优秀的学生,我为啥要浪费时间在没那么优秀甚至可能很差的学生身上呢?
4、用人单位的校招人员对学校的学风是有了解和对比的,优秀的学校往往有更好的学习风气,学生整体会更积极向上,而二、三流的学校里面,鱼龙混杂,学生反而更注重社交、社团的各种活动,忽略的学业和专业技能本身,上课的时候,985、211的学生会去抓紧时间占座位和复习,二、三流学校的学生更多是上课睡觉、聊天、上网、打游戏,下课以后各种娱乐活动,学生对待自己和学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待未来职业、工作的态度;
5、对于985、211院校和其他院校的生源,打个比方,去两个池塘下网捞鱼,一个池塘里面大部分都是大鱼,也有少量的小鱼,另一个池塘里面大部分都是小鱼,只有少量的大鱼,但是一网撒下去和捞上来要花的功夫是一样的,捞到大鱼的份量和总的收获却截然不同,那我为啥不去大鱼多的池塘捞鱼呢?
6、每年的校招季就那么1、2个月的时间,那么多的企业都在抓紧时间抢人,往往一个学校或者一个高校较为集中的城市之有7-10天的时间,需要开展招聘宣讲会,参加招聘会,组织海选、笔试、面试,对于招聘人员来说非常的辛苦,那怎么在这么有限的时间内拼过其他竞争企业,尽早招到心仪的优秀学生呢?那肯定先要海量筛选简历,没有太多其他的方法,最简单粗暴的就是看学生的学校;
7、面试官和招聘人员在收简历的时候通常会和学生有一些初步的1、2分钟的接触沟通,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其实会已经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行还是不行,会有个初步的判断,毕竟,面试官真的是阅人无数了,有没有料、有没有潜质、是不是想要的菜,如果判断觉得没必要继续看简历和面试了,多半就把简历给扔了,不然还得费时费力的搬回酒店处理,真正的累的半死啊;
8、面试官真的很辛苦,身体累,心更累,而且作为一个职场人,面试官也只是在尽自己的本分,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招到想要的学生,但是,真的没有义务去为太多的学生提供面试的机会,毕竟,招聘不是做公益;
说到最后的一些话:
1、年少不努力,不足够的努力,长大之后真的要付出太多的代价,要重新获得认可,需要比曾经比你优秀的人努力10倍100倍;
2、虽然过去的成功不代表以后的成功,过去不优秀不代表未来不优秀,是很多求职学生尤其是非985、211学校的二本、专科学生经常挂在最长自勉和解释的话,但说真的,努力、优秀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从小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习惯,太多的解释真的没有用的;
3、你是985、211的学生,你也不要得意,我见过太多985学生整天打网游不务正业,学业成绩拿个60分就万岁,也不参加社团实践,也不愿意在课余自学扩展知识面的,这种人虽然能够靠学校的名气大概率的争取到一些面试机会,但基本上活不过面试第一轮;
4、我曾经在面向大二、大三的暑期实习生招聘中碰到一个非常出色的中山大学计算机的大二学生(下学年升大三),这个学生在面试的过程中沟通非常的简练清晰,目标明确,只关注实习的企业能够提供哪些机会和空间,对于实习期的工资根本不问,沟通之后了解到更多,这个学生大一就开始组队进行软硬件课题研究,以他为组长的三人团队(团队的另外两人是他寝室的同学,也果断签约了)拿了全国比赛的决赛入围名额,后来去腾讯参加决赛获奖了,这个学生的知识涉猎很广,都是自学自己研究,目标导向性很强,后来我招进来安排在一个产品研发团队,暑假不到2个月的实习工作时间,这小子一个人完成了一个创新子产品的技术选型和开发定型工作,比很多工作了5-8年的老员工还牛,人家才大二不到20岁啊,后来这孩子考了美国的研究生出国了,知道什么是差距吗?这就是我看到的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差距。
5、很多二本、专科的学生觉得,我学校一般,但是我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口才、社交能力,我在很多社团都担任了职务,未来一样有竞争力,这种想法错吗?也没错,但是我认为本末倒置了,如果你的专业知识都没学好,基本的技术面试都过不了关,基本的技术岗位工作都不能合格的担任,你想靠口才和社交打天下?以前面试的时候会有群面的环节,往往会发现一些学生在群面的时候刻意的表现自己,但真到下一轮面试的时候,弱点、缺点全都暴露出来了;
6、非985、211的学校也一样有金子,我也同样从二本、三本的学校里面招到过非常优秀的学生,曾经在西安找到过两个孩子,非常的努力,自学专业知识,自己找项目做实践,为人谦逊、有目标、有执行力,在我的团队里面成长的很快,当然,也飞的更高,现在一个去了腾讯做产品研发,一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我这么说,是要让学子们知道,是金子肯定会发光,但是你得自己努力擦亮自己;
7、多多体谅企业的招聘人员吧,我之前每年最辛苦的时候不是做项目、出差、熬夜的时候,而是校招的那段时间,几乎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每天一睁开眼就是组织招聘宣讲会、组织海选笔试、群体面试、单个面试、复试,还要筛选一份份的简历,笔试阅卷,拖着沉重的笔试试卷和收回来的简历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和酒店来回的穿梭,我曾经有过从早上8点不间断面试到晚上10点的经历,中间没有吃任何东西,就为了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也给自己更多的机会来争取找到想要的学生,对于简历被扔掉的问题,真的非常理解,现在的孩子很多没学到多少实际的东西、实践也少,但是简历做的很厚实,又是铜版纸,又是塑料保护套,看起来很精美,但实际上既浪费钱、又很重,很多面试官确实很直接,当场就会筛选,留下的简历放到左边的抽屉,放弃的简历堆到右边的地上,我们还算好的,这么多年来一直本着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和保护隐私的原则,都是把简历扛回酒店,筛选以后人工的方式撕掉,我有好几年都是一个人撕掉了1米多高的简历,那种经历真是痛不欲生啊。
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够对这种事情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也能有更多的谅解,毕竟,这是个充分竞争的时代,你不优秀,有怎么能抱怨别人看不上你的简历呢?
元宝爸的奶爸生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我想,这相似的“花”就是985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总是让用人单位青睐不已;这不同的“人”就是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了,换了一茬又一茬,好像还是不被大牌企业待见。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歧视,但是现实就是如此。
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企业招聘大学生,是要讲求效率和效果的。不可否认,我们的普通院校里是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用人单位招人是以效率为先的,企业不可能为了获得普通院校的优秀人才,从成百上千的简历中一份一份去仔细查看、一份一份去核实你优秀不优秀,这样浪费过多的时间成本,不经济。
所以,选择985等名牌院校的毕业生无疑是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途径,毕竟,能考入985院校的学生,再怎么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至少智商不会低吧、至少学习理解的能力不会差吧!况且,大学毕业生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只要基本的素质在,基本的能力在,通过企业的培养和锻炼,就一定可以成长为公司需要的人才。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面对大牌企业招聘时,普通院校的毕业生确实是吃亏的,也确实是被歧视的。毕业证书就是你求职的脸面,这张脸面越好看,青睐你的人就越多,以貌取人,虽然不对,但也是人之常情。
面对这样的歧视,我们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可以感慨、可以叹息,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自信和自强。世界之大,并不是几个所谓的牛逼企业就可以代表的,不进你这个企业的门,就不代表自己没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正如前面所言,大学毕业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一旦进入职场,比拼的还是自己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如何在职场上掌握先机,如何在职场上抢的头筹,这些大学的课本里都没有教授的。
马云该牛吧,他不过是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的,马化腾该牛吧,他也不过是深圳大学毕业的,这两所大学至今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所以,我们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一定不要因为没有进入世界500强就把自己看轻,只要我们努力,成功离我们也正就是一步之遥。
这个时代其实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和网络给了我们太多的机会,只要我们年轻的毕业生找准发展的方向,努力拼搏,这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一定会给予你辛苦努力的回报!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雪天惊雷,一个“知职场、爱写作、有观点”的职场老鸟。欢迎您与我交流职场故事和感悟,谢谢您的关注与互动!
雪天惊雷
这个问题以如下的方式进行一一解答,希望能够对友友有所帮助。
1、企业只招985毕业生算不算歧视?
(1)不算歧视,真的不算歧视
(2)企业的这种只算是择优录取,算不得歧视
(3)双向选择
2、普通大学也有人才,企业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1)招聘者扔掉普通院校学生的简历恰恰是最大的负责——从企业角度来说
(2)人才比例
3、为什么985等高校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有说服力?
(1)高考第一关的筛选
(2)学校平台第二次拔高
4、总结
以上为纲要,下面为详细解析。
1、企业只招985毕业生算不算歧视?
(1)不算歧视,真的不算歧视
每个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都会选择最优秀且最合适的人才。
在同等条件下,如果两个面试者,有相同的学历的话,985院校的同学自然会更有优势。因为你虽然说明你现在和这个985院校的同学相当,但是在这个背后的人脉、水平平台都远远不如,如果我是招聘者,我当然会选择985院校的人。
(2)企业的这种只算是择优录取,算不得歧视
如果你是企业的招聘者,你也想要用最短的时间,招聘最合适的优秀人才。而好的学校(985等名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普遍素质。如果是沙中淘金,不如直接在金子堆里抓。或许金子堆有点不太恰当。但是仅仅以优秀人才的概率来算,好的学校自然优质的学生会更多。
所以就一目了然了。就算闭着眼睛挑,在好学校里选到的人才也比普通院校选中人才的几率要高。
(3)双向选择
允许学生选择企业,自然也允许企业选择学生,没有哪个公司规定一定要选普通院校的学生入职的。
企业招聘更是明显的优胜劣汰。
这个劣也许很不能让人满意,因此就算自己当初大学没考好,但是自己现在努力了也能与那些优秀的人站在一起竞争。
请注意一点:你如果真的想被公司招聘,双选会现场并不一定是你唯一的机会。只要你想进某个公司,你总能找到机会,让公司给你一个发挥的机会以证明你的实力。而一纸简历空口白话,并不能让你显得有多优秀。
企业招聘者也是从学生过来的,所谓的简历就是那么回事儿,如果没有面试,我自然会从学校来看人!进行最初的选择。
2、普通大学也有人才,企业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1)招聘者扔掉普通院校学生的简历恰恰是最大的负责——从企业角度来说
因为企业的第一目的就是盈利。而节省开支也是一部分,如何降低人力成本?那就是减少面试者的数量,怎么减少?直接剔除掉那些非名校的人。
(2)人才比例
好学校人才比例高还是普通学校人才比例高呢?
这个不需要再解释了吧?
3、为什么985等高校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有说服力?
(1)高考第一关的筛选
目前为止,最为公平的一次考试就是高考了,你越长大,你越会发现,高考也许是你的人生中能够经历的最为公平的事情了,也许还有很多不足。但是它已经是最好的了。虽然以后也许有更大的提高。
而在这场考试中,读了985高校的人,自然比普通院校的学子更优秀。
因为这场比赛中没有什么所谓的绩效、平时表现、也不涉及人际关系、社会背景。你能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你说这个世界上有比这场考试更公平的事情吗?
所以它的结果就有超级强烈的说服力。
(2)学校平台第二次拔高
好的学校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最为简单明显的就是外教。
试问,有几所普通高校会有外教教你英语?你能记得你什么时候上过你的第一节外教课吗?这算是简单的一点儿。
再说第二点,来学校讲座的老师。985院校找来演讲的老师是什么人呢?业界领袖、专家学者、知名院士和教授,都是顶尖的。你再看普通学校的又能有多少次这样的机会。
你的同学们,你在普通高校你的同学们如何?你在985院校你的同学又如何。如果不能突破自己的层级就只能在下面打混。
有两个农夫说话挑着扁担。甲说,咱们吃包子油条。皇帝吃什么?乙说:皇帝当然是这边一箱油条,这边一箱包子,想吃什么吃什么!甲说,皇帝现在在干什么呢?乙说,当然是挑着金扁担砍柴了。
如果你不能跳起来看一看,你永远想象不到别人在做什么!
4、总结
所以个人认为这不是歧视,只是社会对高考的认可,以及对学生实力的一个评估。
而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人力成本,自然会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措施排除普通院校面试者。
无论如何,我们只有努力前行。
路虽远,不行不至!
只有努力修行,才能打破天花板对我们自身的限制。
《三体》中有句话说得好:毁灭人类的,不是无知和弱小,而是傲慢!
我们一定要保持谦逊和不骄不躁的作风,努力提高自己才是王道。
如果对你有帮助,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阅读修身。阅读修身:一个关注教育,高考考研考博,社会,小说,热爱阅读的教育问答达人。
阅读修身
很简单,本科是通过高考录取进来的,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考试。通过高考,有的人进入985211,有的人普通本科,有的人专科。国家既然强制性划分了985211本科专科,就已经强制性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不同档次的学校对应不同档次的学生。
985211和普通本科区别是什么?第一,普通本科学的东西比985211要浅显,要求也低,甚至期末考试突击都可以轻松过80甚至90,所以单看成绩没有任何意义。第二,大学最重要不是知识学习,而且灵魂塑造性格养成习惯培养。听着好像是镜花水月的东西,其实大学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四年之后,985211和普通本科的学生绝对不一样。大学只是把高中的那些差别给无限放大了而已。
有人说专科也有努力的,985211也有学渣。但是,大部分人终究是大部分人,专科的学霸沧海一粟,而985211的学渣也是寥寥无几。同样面对985211和普通本科的简历,企业不是傻子,金里淘金和沙里淘金哪个容易,谁都知道,企业没有时间在众多普通本科简历中选出一个学霸。还是那句话,大多数人终究是大多数人,985211绝大多数比普通本科混的好。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捍卫高考的尊严。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考试,大学里很多评奖评优什么的,大学考试,很多存在猫腻。而简历可以写的很高大上,言谈举止也是可以伪装,能力不可能在几个小时面试体现。而高考带来的大学确实真真切切的。
所以,企业优先选择985211恰恰是一种公平。
我是16年山东高考,刚过600分。刚开始也抱怨高考不公平,但是随着大学经历和社会阅历的丰富,逐渐从另外的角度看高考。
高考的公平之处在于不看脸不拼爹不论出身的竞争,游戏规则很简单,谁分高谁上。比起大学的评奖评优和社会一些所谓的人际关系,没有潜规则,只是看分数一个指标。分数不够,花多少钱找关系都没有用。
很多人说的地域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各省市的情况差别非常大,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差别太大了,如果想统一试卷统一分数,那么先把这些差距消除,可能吗?西部的很多省份比较贫穷,国家为了鼓励读书,必须给他们多点名额,否则他们更没希望了。至于京津沪和高考大省 ,高考就相当于一个蛋糕,70万人分一个大蛋糕和5万人分小蛋糕,还是5万人平均每个人分的多。人多情况就复杂,什么样的牛鬼蛇神都有,想要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说到底,高考至少在一个省是公平的,希望高中的学生可以做输赢的强者,而非祈求公平的弱者,行在当下。
布雷尔塞尔特
大家好,我是指南针,从事就业服务,是一名职业指导师。我的工作是联系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双方的纽带,所以能够了解两个群体不用的立场和想法。
首先说说题主提到的现象,确实存在,我们每个月的11号和25号都举办现场招聘会,在3月和9月还要举报大型的综合性招聘会。每次招聘会结束,保洁都会摇头抱怨,为什么垃圾桶里这么多简历。这两年跑现场招聘会的比以前少了,更多的求职者在网上投递简历。据我了解,简历被遗弃还是存在,只不过由有型的垃圾桶变成电脑桌面的回收站。
对于求职者来说,HR的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至少没有尊重求职者;对于HR而言,也是有难言之隐的,因为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之下,招到合适的员工是有难度的,而企业又在不断给人力资源施压,所以HR只能采取更有效率的方式,通过学历学校来做一个初步筛选。
如果是现场招聘会,那么求职者还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果是网络求职,那么HR只能通过你的学校和工作经历来判断是否给你面试机会。所以我建议,非985,211毕业生要重视现场招聘会。
那么,如果是非985,211大学毕业生,该如何逆袭,获得一个面试机会呢!我想要从简历简历入手,如果教育经历不占优势,那么就从工作经历或者实习经历入手,将工作能力展示出来。
在这里我给毕业生们介绍一个写工作经历的方法。
第一、使用PAR结构写工作经历。P是指工作内容,A是指采取的行动,R是指工作成果。
第二、多用动词副词,少用名词。
第三、用数字来说明工作成果。
图片源自网络
指南针zyzd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毕业十几年了,我上的是西部的一个985,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的那种学校,我是河南的考生,一个小地方。我从初中时每天基本只睡六个小时,每天就是不停的做题,我最大的花销就是买卷子,我不会打台球,不会滑旱冰,要不是为了走读,我可能连自行车都不会,总之就是同龄人玩的很多东西我都不会。节假日唯一的娱乐,就是看会西游记,或者圣斗士,或者小说,剩下的时间都在学习,高中的时候,我每天晚上学到快一点,还要到我当时所谓的竞争对手家楼下,看看他的灯灭了没,所以我很顺利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到了大学我也没谈恋爱,不过玩的时间多了,每天自习自习,也顺利读了研,工作早早已经落实了,很不错的企业,稳定,体面,收入不错,后来行业有了些名气,又跳槽到北京的一个国字头企业,也买了房,也买了很好的车,我家就是普通工人家庭,我也没有让父母为我操什么心。说这些我不是为了炫耀,我有很多同学现在都很厉害很厉害,我只是属于中不溜,我说这些只是想让能看到这些文字的还在为高考准备的莘莘学子们,把心放在学习上,没有什么所谓的天赋和智商上那么大的加持,靠的是时间的累积,还有你的用心程度!我的少年时代,没有什么乐趣,也没有什么青春,不管苦涩还是甜蜜的回忆,只有各种枯燥,各种压力,但是她换回了我在十几年后的校招上可以对很多很优秀的企业挑挑拣拣。所以努力吧!
颠沛流离魑魅魍魉
“公平”这个词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只能是相对的,就像985大学双选会现场那些遍地被遗弃的非名牌大学生简历,让人看着不免有些愤愤不平。但985大学双选会的做法真的算是歧视、真的代表着不公平吗?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双方各执一词罢了。985大学双选会只招985毕业生算不算歧视,似乎已成楚河汉界之势。
只招985大学生算歧视。部分人认为,985大学双选会对于非名牌大学生简历置之不理甚至遍地遗弃,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歧视。这分明就是看不起来自非名牌大学的学生,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同样比不上985大学的学生。就因为他们是非名校毕业生,只这一条,就将他们一巴掌拍死,没有丝毫情面可言。好像,“非名校毕业生”这个标签已经将他们和985大学生区分开来,在他们之间形成了界限,也形成了障碍。
只招985大学生不算歧视。部分人却认为,这不算歧视。好的机会总是留给有才华的人的。985大学生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只是比非名牌大学生学习好,同样地,他们的阅历也非部分非名牌大学生所能及。而且,可以这么说,非名牌大学生可能在做事上更懂得坚持、勤奋、努力,但你不能说985大学生就比不了,他们如果在做事上和非名牌大学生一样地坚持、勤奋、努力呢,再加上“成绩优异”,岂不是轻松秒杀非名牌大学生?所以,相比之下,对于二者,它们更加倾向于985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