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安徽美景你都去过吗?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安徽美景你都去过吗?

诗人笔下的安徽风光无限,被细雨敲打的古村巷陌,连接天际的大块田野,泼墨般的山水画卷,美轮美奂,让人沉醉其间。今天就跟随印象君一起走进古诗词里的江淮大地,去看遍那些文人墨客笔下鲜活闪耀的安徽美景地。


合肥·巢湖

《登卧牛山》

孙枝芳

天与人间作画图,南谯曾说小姑苏。

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安徽美景你都去过吗?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湖中有青山,山中有绿水,山水相映,如诗如画。区域内资源构成全、品味高、特色明、容量大,揽湖光、山色、温泉、溶洞、奇花、朝霞等多种优势资源于一体,融名人、故居、古庙、古塔、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曾使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叹为观止。巢湖风景名胜区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的区域生态基础,以巢湖辽阔水域风光为背景,以较为原生态的湖岸环境为基础,以湖岛、山林、湾咀为自然景观特征,以巢文化和典型的圩田风光为资源要素,融风景游赏、运动体验、科普研究、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滁州·琅琊山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安徽美景你都去过吗?

琅琊山位于滁州市西南,城山相接,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名亭、古寺为主要景观,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泾县·桃花潭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安徽美景你都去过吗?

桃花潭,位于泾县以西40公里处,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桃花潭因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而名扬天下。 桃花潭潭面水光潋艳,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春季绿韬如毡,桃花似火如霞,飞阁危楼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疑武陵人家。桃花潭四周点缀着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屹立千年的垒玉墩、深藏奥妙的书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岗、踏歌声声的古岸阁、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移步皆成景、四时景宜人。


宣城·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安徽美景你都去过吗?

敬亭山,坐落在宣城市区北郊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系宣城文化之魂所在。敬亭山虽不高,但在丘陵地带拔地而起,远看满目清翠,云漫雾绕,犹如猛虎卧伏;近观林壑幽深,泉水淙淙,显得格外灵秀。敬亭山虽无天柱山之险峻,也无九华山之灵秀,更无黄山之奇绝,但它自有清丽时俏之容,千古诗山之誉,风流不绝之趣。诗仙李白七次登临,此之后的一千多年,敬亭山吟无虚日,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轼、文天祥、汤显祖等先后登临,先后有300多名文人墨客、数以千计的诗文记画涉及此山,“遂使声名齐五岳”。


池州·杏花村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安徽美景你都去过吗?

公元845年,时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了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清明》诗,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清康熙年间,杏花村人郎遂编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杏花村因此也被后人誉为 “天下第一村”。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以杏花村旧址为基础,规划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路二水三区”。目前,一区民俗体验区已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形成了环绕景区的8字形陆上和十里杏花溪水上两条观光线,打造了北村口红墙照壁、问酒驿、唐茶村落、十里桥、梅洲晓雪、窥园、云泉硅藻泥憩园、百杏园等多处重要景点。


池州·九华山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李白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安徽美景你都去过吗?

九华山,位于池州市东南境,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九华山天开神奇,清丽脱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境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连绵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成为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景区内处处清溪幽潭、飞瀑流泉,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还有云海、日出、雾淞、佛光等自然奇观,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誉。


含山县·褒禅山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安徽美景你都去过吗?

褒禅山古称华山,自古以来为佛教文化圣地,早在唐朝贞观年间的高僧慧褒和尚,云游至此隐居修炼,后又建造慧空禅院即为褒禅寺,经历代修缮扩建成为寺庙群,香火旺盛,慧褒和尚圆寂后其弟子为了纪念他,将华山改为褒禅山,公元1054年4月,北宋的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游览了此山并写下了千古名篇散文《游褒禅山记》。游记中,展示了华阳洞险、奇、美、绝四大特点。


芜湖·天门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诗一景,这些诗词中的安徽美景你都去过吗?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


安徽大地,东西七百余里,南北一千二百余里,有九华之灵秀,黄山之瑰丽,大江之浩淼,淮水之荡荡。自古至今引得一大批文人骚客为之倾倒,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今天印象君介绍的只是沧海一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分享关于安徽的更多古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