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大事件》一百零九期:看着都疼,护士被咬三分钟

《医声大事件》一百零九期:看着都疼,护士被咬三分钟

酒后斗殴者到医院就诊,把医护反锁内屋内暴打!

据网友爆料,7月29日凌晨,患者郭某因伤到渭南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就诊,接诊过程中,医生询问患者基本信息时,患者及其陪人因酒后情绪激动,拒绝配合问诊,无端挑衅、推搡,举起方凳进行暴力威胁,反锁诊室门锁,限制医护人员人身自由。当事医生试图离开现场,缓和矛盾,但患者及其陪人追出诊室,继续纠缠、抓挠、追打医护人员,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致三名医护人员受伤住院,其中一人伤势较重。看到这样的消息,既让人愤怒,又令人无奈。一位醉酒者来医院本是为了就诊,却把医生当成了撒泼发泄的对象,实在不能接受。长期以来,部分醉酒患者借着酒劲,以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就把平时隐藏的丑陋嘴脸暴露出来,以为谁也不能与自己计较。但殊不知医院不是法外之地,医生也不是没有人身权利,施暴者如此戏谑无礼,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才能还以被打医护公道,才能以儆效尤,威慑后来者。

多点执业医生薪酬减半,力推政策为何执行受阻?

近日,据一位三甲医院医生反馈,自己准备走出多点执业第一步时,遇到了医院对申请多点执业薪酬减半等等规定。其实,这位医生的遭遇代表了医师多点执业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个例,此前已有部分医院爆料对本院医生多点执业的阻拦、排斥和反对。医师多点执业使他们不再是国家干部,而成为自由职业者,回归其本来属性,有利于均衡各地医疗资源,缓解基层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多点执业还能有助于提升医生收入。医师多点执业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好处多多、大势所趋的政策。但也应考虑实际情况,认清阻碍的缘由,对于能够支持医生多点执业的医院应给予一定补偿,捋清医院、医生、患者三者之间多点执业责权利的关系,尽可能的维护整体利益,促进行业的发展,切实让患者、医生、医院及社会多方受益!

又现廉价药费单?请不要再道德绑架医生群体了!

近日,一位开出“一毛九”药费的医生成了“网红”,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河南焦作某区人民医院赵医生接诊了一位七八个月的患儿,诊断其应为蛋清过敏引起的丘疹,于是开了4片抗过敏的药,药费一共是0.19元,而收费单显示,医生诊查费是3块钱。有媒体以“医者仁心”等美誉称赞这位医生,但这样的引导真得好吗?病症不同需要不同的药物来治疗,廉价的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只有适合的才是对患者最好的。对医学的宣传,不应该只强调便宜,而应更注重疗效。长期以来,一些大众媒体对于医生形象的宣传,常常淡化医生做为普通社会人的属性,塑造出一批不食人间烟火,免费治病、免费拿药的好医生形象,给人造成免费治疗的医生才是有医德的医生的错觉。因为,医疗是有成本的,若简单以开便宜药为标准来判定是否良心医生,太过草率且极易陷入道德绑架,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一个科室9人集体跳槽!公立医院抢人大战正酣!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放军南京总医院普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江志伟出现在江苏省中医院专家门诊名单上,其职务已经变为该院普外科主任,与他一同加盟省中医院的还有同科室5位医生、3位护士及妇科的两位专家。在江志伟之前,军区总医院心胸外科专家董国华已率领七八位医生、护士集体跳槽到南京市中医院。有专家认为,医生跳槽,往往不是看中高职高薪,更看重的是发挥专业技能的平台,在整个行业的影响、建树等。人才合理流动,避免学术、学科、人才“近亲繁殖”,有利于行业发展,有利于百姓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但“挖人大战”,不应当明显侵害对方单位工作秩序,还应该兼顾对方医院的意见,尤其是事业单位,员工流动可能更应考虑社会责任。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完善法律法规,既保障医生的权益不受损害,又能让医院各方的利益得到维护,才能促进人才的良性流动,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护士被咬3分钟,该拿什么保护总是受伤的医护!

近日,在河南新乡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急诊监护室内,护士刘珊在照料重伤病患时,手臂突然被患者咬住。因为担心挣脱会导致病人身上的插管脱落,刘珊就一直没有将手臂拿开。直到医护人员给患者打了镇静剂后,患者才慢慢松开了牙齿,此时刘珊已经坚持了3分钟。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天,被咬的伤口已慢慢恢复,但是依然清晰可见被咬的痕迹。而患者病情好转,已经转到普通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毫无疑问,这位护士是细心负责的,值得大家的敬佩和尊重。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感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医护人员本应是值得大家信任的群体,这种信任是医患双方打交道的基础,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作为患者,则更应该给予医护们理解和配合,才能尽快的恢复健康,让更多的医护更有信心且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医学事业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