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蜇“咬”了千万别这么做!

虽然已过立秋,但天气仍然炎热,选择到海边游玩避暑的人有增无减。日前,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门诊接诊近10例因海蜇蜇伤而引发海蜇皮炎的患者,病情各有不同,被蜇后各自的处理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被海蜇“咬”了千万别这么做!

近日,大连市儿童医院急诊就接诊了一例海蜇蜇伤孩子的病例。急诊室孟楠医生介绍,当晚23时左右,一名被海蜇蜇伤的13岁孩子被紧急送往急诊室。据家长描述,当时孩子已经被蜇伤4个多小时了。孟楠医生在急诊检查时发现孩子主要的症状是自我感觉乏力、腰酸、偶有呼吸费力,胸前大约有5×3㎝的红色风团疹。经过紧急处置后,孩子被送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系统治疗,目前,孩子已出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董昳莅接诊的患者是游泳爱好者,这是他第一次遭遇海蜇。当时没有进行任何必要处理,回家后煮了些艾蒿水擦拭患处。随后几天,双臂上出现了明显的线状红斑并伴有许多水疱,甚至出现了渗出,痛痒难忍。董昳莅说,该患者被海蜇蜇伤后没有及时正确处理,而是选择了用热的艾蒿水擦洗,对破溃的皮肤形成了新的刺激,导致病情加重。

中医美容科主任刘俐接诊的是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她和家人去海岛游玩时遭遇海蜇,腿部被蜇伤,当时她及时用明矾擦洗患处,但后来又去了私人诊所开了些外用的中药进行涂抹,皮疹面积迅速扩大。刘俐说,该患者开始的处理是正确的,但后来使用的不明药物对皮肤造成了刺激,形成了继发的接触性皮炎,导致病情复杂,增加了治疗难度和风险。

被海蜇“咬”了千万别这么做!

那么,海蜇蜇伤有什么样的症状?

一旦发生蜇伤,第一时间应该如何急救?

特别提醒:夏季海滩游玩时应注意防护,也应掌握相应的急救小常识

首先,我们应了解海蜇蜇伤后的表现,可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海蜇蜇伤的症状:

轻型蛰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蜇伤部位可出现:烧灼、干刺痛、刺痒,局部皮肤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红斑、风团块;严重者可出现红肿、水疱、瘀斑甚至表皮坏死等。皮损一般持续3~14天,个别可长达数月,一般不留瘢痕和色素沉着。

全身症状表现为: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肺水肿表现,头痛、眩晕、烦躁、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表现,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表现,甚至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

一旦发生海蜇蜇伤应该如何急救?

海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海蜇的触须碰到人就会缠绕人体,释放毒素,且漂浮在海中的死海蜇,也可能蜇人。

1. 去除残留物,用海水冲洗:接触海蜇后要用毛巾、衣物将残留物清除(不能直接用手),再用海水冲洗,切勿用淡水冲洗,以免刺激刺囊进一步释放毒素而加重伤情。

被海蜇“咬”了千万别这么做!

2. 迅速就医:条件允许可用5%~10%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或明矾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冷敷;也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激素类软膏外用,然后立即到医院就诊。

被海蜇“咬”了千万别这么做!

海蜇蜇伤不容小觑:

不能小视海蜇蜇伤后对人体的损伤,因海蜇的种类和个人体质的不同,蜇伤后的表现因人而异,临床上甚至有蜇伤6小时后出现肺水肿的患者,也不能根据蜇伤面积的大小来判断损伤的轻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过仅为小面积蜇伤的患儿全身症状却很重。

炎炎夏日,大家在海边游玩时应注意尽量不要夜游,不要到浴场以外的海域,不能出于好奇用手直接触摸海蜇,哪怕是其碎片。同时要看护好儿童。希望这样的事故越来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