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八路軍一般用什么子彈?

大嘴巴鳩摩智


八路軍使用的子彈主要是兩種:7.92*57毫米槍彈(圓頭和尖頭,通用),和6.5*50毫米槍彈。

當時,八路軍主要裝備了三種步槍:漢陽造(老套筒是初級漢陽造,使用圓頭7.92彈),中正式(使用7.92尖頭彈),三八大蓋(6.5槍彈)。


漢陽造,中正式,老套筒等槍械子彈通用,都是使用的7.92x57mm槍彈。而且,從1918年後,我國生產的步槍基本都是7.92口徑。所以,這種子彈是我軍部隊主流子彈。

日軍三八大蓋是6.5*50毫米,由於我軍繳獲的三八大蓋也不少,所以這類子彈也是八路軍必不可少的。

不過,八路軍其實真的很缺子彈。

日軍步兵標配步槍是38式,每個士兵有三個彈藥盒:前面兩個彈藥盒各裝彈30發,後面一個彈藥盒裝彈60發。這樣的裝彈量很讓八路軍羨慕啊!


1937年,八路軍出師抗戰,四萬官兵一萬多條槍,每條槍平均30發子彈。到1940年,八路軍有40萬人,九萬條槍,每條槍不到20發子彈。

士兵打仗就帶五發子彈是常態,打完三發就不敢再亂打了。也是因此,日偽軍稱我軍為“三槍八路”。平型關一戰,八路軍每個士兵分到了100發子彈,那真是下了血本了。

在如此缺少子彈的情況下,八路軍強調要算好每場戰鬥的投入產出比。

劉伯承反覆教導八路軍“要在敵人槍沒上堂,炮沒上架,馬沒備鞍時就把它打死,不能的話就趕快撤”。

百團大戰,八路軍消耗了70萬發子彈,才繳獲了34萬發子彈。等於是賠本了!

只有儘快剿滅敵人,才能獲取更多的戰略物資。所以,八路軍更喜歡打小規模伏擊戰。而且,每次都要把鬼子放近了才打。絕對不能打耗時長的戰鬥,因為,時間太長,日偽軍把子彈打沒了,就沒法繳獲子彈了。那麼,這場戰鬥純屬賠本,回去要受到批評的。

另外,除了戰場繳獲,八路軍最主要的獲取子彈的方式是兵工廠自制和友軍支援。八路軍的很多兵工廠可以達到年產20萬發的規模。自制子彈中,很大一部分屬於撿彈殼重裝彈藥。

友軍方面,我要讚揚衛立煌將軍。1938年,衛立煌為了支援八路軍,頂住巨大的壓力,一次性給八路軍100萬發子彈,外加25萬顆手榴彈!衛立煌將軍也成了我黨友人,1955年回國,受到主席接見。

最後,我們看看國軍子彈生產情況。

1937.7-1945.8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子彈約11億發,平均每年1.3-1.4億發。另外,外購了5.7億子彈,美國又援助了7億子彈。國軍平均每年有3.1億的子彈進賬!

從1937到1945年,國軍共消 耗子彈17.1億發,共產黨部隊消耗子彈0.2-0.5億發。

這個差距,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激烈程度不同。


勇戰王聊歷史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搞明白八路軍用的什麼裝備;而要搞清楚八路軍的武器裝備,你就會發現這還真有點搞不清,因為由於八路軍前期基本沒有自己的兵工廠體系,所以使用的都是“萬國牌武器”。

先說步槍,八路軍主要的步槍有三種——漢陽造、中正式和繳獲日軍的三八大蓋,其中主要以前兩種為主。

漢陽造的口徑為7.92mm,彈頭長度: 3.124 cm,彈頭直徑: 0.808 cm,彈頭重: 227 克。

中正式步槍的口徑為7.90毫米,彈藥規格為7.92×57毫米。

三八式步槍口徑為6.5mm,彈藥規格為6.5×50mm。

手槍主要有仿製德國的二十響,也就是毛瑟式手槍、繳獲的日本產南部十四式(王八盒子)以及左輪槍,也主要是以前兩種手槍為主。

所謂二十響就是匣子槍,這個很常見了,口徑為7.62mm,彈藥規格為7.62*25mm;

南部十四式(王八盒子)也是很著名的手槍,其彈藥規格為8*30mm。

機槍則主要是捷克造輕機槍和馬克沁重機槍,彈藥規格分別為:7.92*57mm、11.43*60mm。


青言論史


抗戰時期八路軍的槍械簡陋繁雜,除了紅軍時期留下來的老家底,主要來自於配發的國造槍械,繳獲自日軍的槍械和少量的外援槍械。相應的彈藥來源也大體如此,少量為自制。

八路軍使用的國造步槍子彈主要有漢式(漢陽造)步槍子彈, Commission Rifle Model 88 步槍(老套筒)子彈,國造中正式步槍子彈,鞏造九八式步槍子彈,這些子彈口徑都是7.92×57 mm。在堅苦卓絕的1941至1942年的困難時期,日式裝備成八路軍的救命稻草,八路軍繳獲的日軍步槍子彈主要有三八式步槍子彈,口徑6.5×50mm,九九式步槍子彈,口徑7.7×58mm,四四式騎槍子彈,口徑6.5×50mm。

八路軍大批量裝備的手槍為駁殼槍C96手槍,子彈口徑為7.63×25mm,另外我軍也裝備少量德制魯格P08 手槍。機槍方面,八路軍主要裝備馬克沁二四年式7.9mm水冷重機槍,捷克 ZB-26型 7.92mm輕機槍,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歪把子),使用6.5×50mm步槍彈,另有極少的德式MG13通用機槍,子彈口徑7.92×57mm。


李三萬的三萬裡


眾所周知,在抗戰時期八路軍的軍用物資是十分匱乏的,早期國軍雖然給過援助,但數量太少根本滿足不了需求。有人說蘇聯給過援助,但在抗戰期間期幾乎所有的國際援助物資都被供給給了國軍,蘇聯給過最多的一次就是45年150萬蘇聯紅軍突擊東北的那一次,把部分繳獲武器給了八路軍。

八路軍使用哪些型號的步槍,口徑又是多少呢?

八路軍主要的武器來自自產和繳獲,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八路軍在興辦了無數個兵工廠,但規模都很小,缺少機器、技術、人才和材料。最大的兵工廠鼎盛時期1940年年產步槍3000多支,子彈12萬發。生產步槍以漢陽造為主,也自助研發過仿製38式的65式步槍,口徑6.5mm。

主力步槍:漢陽造88式步槍

口徑:7.9毫米,採用子彈直接上圖。不光是八路軍,即使在中國漢陽造也是抗戰主力步槍之一,雖然落後中正式2代,38式一代,但其仍不失為一把結實可靠的步槍。產量很大,早在清朝末年就已經生產,大到各地軍隊,小到山間土匪,地方武裝,漢陽造的身影無處不在。雖然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推出來中正式但其產量無法取代漢陽造。


稀有步槍:38式和中正式

38式口徑6.5毫米,採用6.5✘50毫米步槍彈,穿透力強但威力不足。是當時日本軍隊的制式步槍,雖然有了更好的設計有坂99式步槍口徑7.7毫米,但產量難以替代,迫於戰爭形勢基本裝備太平洋戰場上的軍隊。八路軍雖然作戰會繳獲少量38式,但子彈數量有限難以使用。中正式八路軍裝備太少,少到~~

輕機槍:ZB26(國內通稱為捷克式)

口徑:7.92毫米,採用7.92✘25毫米毛瑟彈,彈匣容量20發。早在20年代就開始購買和仿造,但直到1934年國民政府才能生產出零件統一的機槍。紅軍有通過渠道購買或繳獲,ZB26是各地軍隊的主力機槍和火力支柱,在所有的抗戰片裡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還有大正十一式,俗稱歪把子,口徑6.5毫米,採用6.5✘50毫米步槍彈,容彈30發,和38式通用子彈。這槍很難用,玩得好可以超神,據說有的老供彈手可以在射手一邊射擊時一邊按住彈倉內子彈,另一個手進行填彈,達到持續射擊。但玩玩就好,打仗射手要不斷調整射擊方向,你供彈手~~

重機槍:馬克沁(我國仿製的稱為民24式機槍)

口徑:原版11.43毫米,民24式採用7.92✘57毫米尖頭彈,333發帆布袋供彈(大多數情況)聞名世界的大殺器,它的出現讓遊牧民族徹底乖了起來,在索姆河戰役德軍用它一天殺了6萬英軍士兵。也是抗戰功臣,中國軍隊列裝的唯一的重機槍。

92式重機槍,口徑7.7毫米,採用金屬彈排供彈,容彈量30發

,子彈比38式更難搞。

抗戰不易,珍惜眼前生活。 (HB)


兵器世界


抗戰時期,軍需物資相當匱乏,八路軍和地方武裝一般也是有什麼就用什麼。

國軍的標準制式步槍是中正式,標準彈藥肯定是7.92毫米尖頭彈。八路軍屬於國軍的戰鬥序列,肯定也是想按照國軍的制式來。可惜老蔣給了編制不給軍械,八路軍只能自己解決武器彈藥的來源問題。那個時候能搞到的主要是使用7.92尖頭彈的中正式,使用7.92圓頭彈的漢陽造,以及使用6.5毫米友坂彈的三八大蓋。彈藥自然也是以這三種為主。抗戰前期的彈藥除了國民政府和國軍的一些將領幫忙解決過一部分外,很多時候要靠戰場繳獲,來源少,供應也極不穩定。後期八路軍自力更生建立了一些軍工廠,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彈藥的補給問題。由於八路軍的兵工廠生產設施相當簡陋,又需要經常對付掃蕩等情況,產品的質量並不是很好。不過八路軍兵工廠有一種用銅板衝壓成彈桶,然後灌鉛的製成彈頭的復裝彈,由於工藝的簡陋,造成彈頭尖端漏鉛成為事實上的達姆彈。這種彈頭髮紅的所謂“紅頭彈”的可怕殺傷力讓不少老鬼子談之色變。


韓兵17


基本上是繳獲什麼子彈用什麼子彈,當時八路軍的子彈是很匱乏的,打仗的時候都是把鬼子放近了打,這樣才不會浪費子彈,在影視劇中經常可以八路軍和鬼子白刃戰,就是因為子彈的匱乏,有子彈誰會去和鬼子拼刺刀!


JR熱搜榜


我來從另外的角度回答。

先是種類:步槍子彈,機槍子彈,手槍子彈,還有獵槍子彈(包括制式獵槍子彈和鋼鐵砂類)。

再看來源。自制的,買國外的,繳獲的,蘇聯支援的,美國支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