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啓示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8月17日,《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今年5月中旬,中央黨校第44期中青一班二支部調研組,前往青島市、濰坊市,深入文化產業園區、文化企業、影視基地等,就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具體內容如下: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產業是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供給側結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山東近年來通過實施文化強省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文化新型業態比重不斷上升,文化產業投資屢創新高,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亮點頻出。

今年5月中旬,中央黨校第44期中青一班二支部調研組,前往青島市、濰坊市,深入文化產業園區、文化企業、影視基地等,就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五月,春夏相交,齊魯大地盡顯勃勃生機。從青州古城十笏園文化街區,從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基地1907光影俱樂部,調研組邊看邊議、邊學邊思,深切感受到,齊魯大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正在加速轉變為文化生產力。

今年年初,國務院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黨的十九大後國務院批覆的首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為此,山東省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工程,提出打造“十大過萬億級產業”,文化產業位列其中。而青島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新聞出版業、影視業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濰坊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是半島城市群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和環渤海港口城市,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形成了電聲產品、書畫、珠寶、樂器、傳統手工藝等優勢產業。這兩個地市經濟基礎好、發展理念新,通過新舊技術、新舊產品、新舊業態、新舊模式的轉換更迭,著力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發展新興文化業態,促進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了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

政策扶持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

坐擁深厚的齊魯文化資源,怎樣才能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深入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文化企業發展動力和活力,山東制定實施了

《山東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晰了文化產業深化改革的路徑。據統計,全省共出臺了100餘項政策措施,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中國·中晨(青州)國際藝術小鎮

同時,各地市紛紛出臺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文化企業、文化產業發展。比如,青島先後出臺了《關於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促進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濰坊制定了《濰坊市文化創意設計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濰坊市提升市區文化創意服務功能工作方案》等。這些政策明確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定位和發展重點,推動了文化產業的加速發展。目前,在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和孵化器建設方面,青島、濰坊兩市有省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基地)52個,其中國家級12個,省級40個,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據統計,至2017年年底,青島文化創意企業總數近4.2萬家,規模以上企業804家,營業收入過10億元企業23家。

為給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省裡分期設立100億元的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母基金,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保障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實施;推動銀行機構將符合條件的重點文化企業納入信貸優先支持範圍,依託人民銀行推廣運行的

“山東省融資服務網絡平臺”,建立常態化融資對接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投放。濰坊市出臺了《創建文化藝術金融融合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濰坊銀行在全國率先推出書畫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並實現常態化運行,成為全國特有的藝術品市場直投銀行,業務範圍已覆蓋全國19個城市,藝術品質押融資貸款業務累計投放60多億元。

與此同時,省裡還安排財政金融互動資金,通過激勵獎補、風險分擔、融資貼息等多種方式,積極發揮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對文化產業的支持作用。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青島西海岸新區一角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調研組瞭解到,青島市為鼓勵影視產業發展,設立了影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年投入50億元,對在青島拍攝製作的優秀影視作品給予最高40%的製作成本補貼。青島文廣新局局長李明介紹,該市組建了文化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首期規模6000萬元,引導投資機構和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實施貸款貼息計劃,鼓勵企業撬動金融資本,加大對中小微文化企業的融資扶持。濰坊市則撬動政府和市場兩種資源,聚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市裡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400萬元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積極推動市內金融機構將資金投向文化產業,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文化發展投資基金,對文化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省會文化藝術中心

山東省文化廳辦公室主任王炳春介紹,通過各項政策扶持,全省137個縣(市、區)立足特色文化資源、產業發展基礎,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圍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了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特色街區、文化旅遊景區、特色文化村鎮,文化產業規模化、專業化、集聚化發展態勢良好。如濟南規劃建設了CCPARK創意港、省會文化藝術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等文化產業集聚區,改造打造了紅場“1952”、意匠老商埠九號等文化創意園區。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首屆山東文化惠民消費季開幕式

為推動文化產業消費,山東去年舉辦首屆文化惠民消費季,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29個省直部門、單位協同推進,推出了藝術精品欣賞、新興時尚採擷等六大活動板塊,開展了1000餘項、近5萬場次文化惠民消費活動。同時,省裡探索建立“一券、三平臺”(文化惠民消費券,銀聯錢包APP、齊魯藝票通和山東文化消費服務大數據平臺)的促進機制,共吸引1.33億人次參與省市兩級財政投入文化消費引導資金1億元,直接拉動文化消費4.2億元,實現消費總額206.7億元,成為全國開展範圍最大、企業參與最多、消費者分佈最廣的文化消費促進活動。

調研組瞭解到,青島市以看書、看演出、看電影和共享培訓體驗為突破口,通過政府補貼、專屬折扣、積分獎勵等形式,對市民給予最高50%、單人年度總額不超過500元的補貼,拉動消費6.7億元濰坊市投入政府引導資金310萬元,舉辦特色主題活動2000多場次,直接帶動文化消費3200多萬元,100多萬群眾得到文化實惠

,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傳統文化產業“老樹發新芽”

作為文化資源大省,山東圍繞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推廣應用新技術,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故宮走進青島”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

調研組發現,青島、濰坊都堅持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相結合,讓傳統工藝“活下去”“火起來”。青島市與故宮博物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舉辦“故宮走進青島”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設立故宮博物院青島文創產業園,推動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濰坊國際風箏會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調研組在濰坊市瞭解到,該市實施“百鄉千人培訓計劃”,在各大高校開設傳統工藝課程,對非遺傳承人資金上傾斜、政策上引導、培訓上加強,讓他們有溫暖、有幹勁、有奔頭。作為傳統工藝的代表,濰坊風箏享譽全球,產量佔全世界的80%以上。有“風箏第一村”之稱的王家莊子村,從單一的風箏加工發展成集各類風箏配件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2017年風箏總產值達2.6億元

為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青島市以投資結構改善產業結構,推動新聞出版企業由傳統業態、傳統媒體向新興媒體轉型。比如,青島出版集團圍繞城市文化消費需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調整產業佈局,逐步實現由功能單一的城市出版社向產業多元化、功能跨媒體跨區域的出版集團飛躍。該集團2016年總資產突破60億元,收入超過23億元,收入、利潤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經濟規模位居全國地方出版社第5位。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文化中國走進東盟-泰國站文化交流活動

為推動文化產業和文化產品“走出去”“賣出去”,省裡還制定出臺了《山東省“融入‘一帶一路’大戰略,齊魯文化絲路行”實施意見》,成功舉辦文化中國走進東盟交流活動,赴蒙古、泰國、瑞典、坦桑尼亞、赤道幾內亞以及臺灣、香港等7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海外“歡樂春節”系列演出、展覽等活動。濰坊市面向全球發展文化會展產業,風箏會、中國畫節、文展會、魯臺會、中日韓博覽會、壽光菜博會、青州花博會、高密紅高粱文化藝術節、昌樂寶石節、臨朐奇石節等眾多文化節會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會展經濟成為文化貿易的重要增長點。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青島東方影都

在總投資500億元的青島東方影都項目基地,幾部重量級國際大片正在此拍攝製作。黃島區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以東方影都項目為龍頭,市裡構建了涵蓋影視劇本、拍攝、製作、宣傳、發行、放映、營銷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服務設計體系,未來3到5年內,青島註冊影視公司將達到500家以上,每年吸引100多個劇組來此拍攝製作影片。市南區將中國現存最早的電影院——1907光影俱樂部融入現代文化元素,全方位設計提升,打造出集餐飲、觀影、閱讀、文物展示於一體的休閒旅遊場所。據瞭解,青島立足豐富的電影文化資源,成功舉辦了“全球影視峰會,東方影都之旅”活動,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獎)、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中國國產電影交易會等影視節會也永久落戶青島。

“文化創意”催生文化產業新業態

為搶佔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山東利用高新技術手段,突出文化創意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其在各領域的滲透力、輻射力和帶動力,推動文化產業業態不斷創新發展。

調研組瞭解到,為鼓勵文化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轉變經營方式、延伸產業鏈條,濰坊市制定了《濰坊市打造千億級虛擬現實產業配套政策》,加快建設國家級虛擬現實產業基地。如歌爾集團大力發展VR和AR產業,推動在旅遊景區、博物館、主題公園、展覽展示、影視傳媒、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兒童教育等領域的發展與應用。同時,濰坊還支持文化企業與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國內知名電商平臺開展戰略合作,建成濰坊產品直通平臺“京東商城·濰坊館”,打造“印象濰坊”、“好品濰坊”、九州書畫商城等多家電商平臺,濰坊手工藝產品網上大賣。煙臺在全國率先打造以“中藝指數”為品牌的標準化文化藝術品電子交易平臺,設立了全省首個省市合作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煙臺文化發展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億元,目前已投資10餘個具有比較優勢、發展前景較好、具備上市潛力的文化產業項目。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井塘古村

為做好“文化+”文章,青島、濰坊等地不斷增強文化創意在旅遊、城市發展等領域的滲透。青島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文化資源,將文化內涵注入旅遊產業,名人故居遊、文保建築遊、博物館遊成為重要旅遊業態;以上合峰會為契機,引進投資約30億元的上合·馬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以馬術為特色的現代文化產業園;建設和修復各類文博場所30餘處,達到每3.7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的國際領先水平。臨沂挖掘本地書法、兵學等歷史文化資源,連續舉辦14屆書聖文化節8屆諸葛亮文化旅遊節,形成了“春有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文化節會格局。濰坊著力打造青州古城、齊魯酒地等172個文化旅遊項目,總投資1315億元,形成了品牌效應;保護修復具有600年曆史的明代古村落——井塘古村,在村內開展傳統文化展演和民謠誦讀等活動,深受遊客喜愛。

《光明日報》整版刊發“光明調查”文章:山東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啟示

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

調研組發現,青島、濰坊等地以特色文化建築傳承文脈,提升城市品位,推動文化與城鎮建設融合。比如,濰坊創新打造的十笏園文化街區,將歷史文化建築群落與創客空間、文創產業孵化器、博物館等統籌規劃佈局,設置功能分區,成為江北重要文化產業集聚地。青島西海岸新區規劃建設西海藝術灣和中國院子項目,將文化元素融入建築設計,規劃建設藝術酒店、美術創作體驗基地、寫生碼頭、中式休閒度假創意園區等,促成文化、自然與建築設計的完美融合。

此外,為解決版權確權難、定價難和交易難問題,濰坊市積極發展數字版權保護、登記、評估、授權、交易等新業態,全力打造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高地,高新區創建為國家級版權示範園區,培育3個國家級版權示範單位,建成山東省第一個正式上線使用的版權服務平臺——山東雲計算版權登記交易服務平臺,累計線上登記版權作品5300多件。同時,濰坊還打造山東雲計算版權交易園區,已入駐數字出版、影視動漫、創意設計等企業120家,從業人員

3000多名

關於山東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文化產業發展要加強頂層設計。山東整體文化產業發展基礎良好,優勢產業突出,但有的文化資源資本化利用還不夠充分,文化資源統籌規劃、市場開發水平仍有提升空間,有些文化資源沒有轉化為產品與服務,部分行業還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附加值相對較低。目前,山東文化產業發展正處於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省級層面,應抓緊制定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和產業佈局。各地市應根據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明確文化產業發展定位,著力做大做強優勢行業,延伸產業鏈條,形成品牌效應、規模效應、集約效應。如,青島市可聚焦影視演藝、海洋文化等行業,濰坊可聚焦書畫產業、傳統工藝等行業。

文化產業發展需理順部門管理體制。調研發現,地方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有些部門間資源整合、組織協調難度較大,個別政府部門與文化經營單位間的責、權、利關係尚未完全理清,既有管得過多、管得過死的情況,也有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同時,文化產業統計相對滯後,存在指標偏少、時效偏慢、信息不暢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據瞭解,這些問題在全國範圍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一步,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可以在深化落實“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宣傳部門協調指導、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落實、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基礎上,探索組建綜合性文化產業管理機構,統籌力量、整合資源推進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發展應搭建好資源集聚平臺。調研組瞭解到,地方一些文化企業總體規模偏小、效益不佳,投資回報週期較長,運營比較困難,而文化創意等人才也比較匱乏。針對文化產業發展所需的共性關鍵因素,要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加快搭建創業孵化、文化科技、文化金融、展覽展示、人才服務等公共平臺,打造系統完整、運行高效的文化產業創新支撐體系。同時,要儘快制定和完善入駐獎勵、房租補貼、人才激勵、金融服務等政策,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搭建文化產品宣傳推介和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

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要不斷拓展廣度和深度。目前,山東各地文化產業發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看,青島、濰坊、煙臺、濟寧、臨沂5市,佔全省的比重為60.9%;從文化產業投資看,這5個市佔全省的比重為56.9%。同時,一些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夠強,中小企業發展有同質化趨向,有些企業存在產業低水平重複建設、經營方式相對單一等問題。未來,應結合地方優勢產業,深入推進“文化+”

戰略,打破傳統領域和板塊界限,不斷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作者:中央黨校第44期中青一班二支部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王立勝、凌霄、王磊、孫彤、陳永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