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書寫中國扶貧「百科全書」

毕节:书写中国扶贫“百科全书”

夏末秋初的畢節,群山蒼翠。

山頂的生態林綠意盎然,山腰的經果林碩果累累,山下現代農業基地裡瓜果飄香,掩映著灰瓦白牆的貴州民居,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富裕美麗的現代田園山水畫卷。

眼前的美景,讓人無法與資料記載中30年前石漠化嚴重到“風沙滿地石亂走”、農民窮到“一年只有半年糧”的境況聯繫起來。

是什麼力量,讓這個被認定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跨越。

是什麼精神,讓這片土地實現了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典型。

毕节:书写中国扶贫“百科全书”

赫章縣水塘林場

1

毕节:书写中国扶贫“百科全书”

遠眺綠色海雀村

海拔2300多米的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 97歲的安美珍老人坐在自家門檻上。“奶奶,日子過得怎麼樣?”“好呢!有肉,有米飯。”老人從兜裡摸出一顆冰糖塞進嘴裡,滿臉幸福。

30多年前,安美珍一家4口人,只有3只碗。

198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我國唯一一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試驗區。這是我國在改革開放十年後,為解決貧困和生態這兩個世界難題做出的一項創新舉措。

貧困有多深,脫貧的決心就有多大。

脫貧的決心有多大,脫貧路子就有多廣。

通過30年探索實踐,畢節試驗區書寫了一部中國扶貧的“百科全書”。

開發扶貧是畢節試驗區的重要內容,畢節試驗區在扶貧方面進行的探索創新也最多。

脫貧攻堅,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退出是關鍵。畢節總結出了“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四看勞動力強不強”的精準扶貧“四看法”,對貧困人口進行動態識別和管理。建立貧困戶脫貧“四有五覆蓋”、貧困村出列“五通四有”貧困退出標準,科學回答了精準脫貧扶持誰、誰去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問題。

“船上人不使力,岸上人掙斷腰。”脫貧攻堅,任何外力都是“幫”,關鍵還在於脫貧對象。畢節在“輸血式扶貧”“造血式扶貧”基礎上,創造出“換血式扶貧”方式:通過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對貧困人口開展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訓,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目前,畢節共有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4225個,擁有講習員4.3萬名,開展了10.8萬場次各種形式講習,讓200餘萬脫貧人口受益。

2

毕节:书写中国扶贫“百科全书”

赫章縣平山林場

立秋以來,威寧自治縣迤那鎮和牛棚鎮交界處的海升蘋果基地,3000餘畝早熟蘋果進入成熟期,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工人穿行在基地內採摘蘋果,忙得不亦樂乎。

威寧是中國南方落葉水果基地,威寧蘋果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目前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50萬畝,已成為“生態美、百姓富”的優勢產業。

綠色,是地球的本色、生命的底色、發展的原色。

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直是畢節人的夢想。

毕节:书写中国扶贫“百科全书”

綠漫海雀

30年前,海雀人在文朝榮“種樹是最好的莊稼”的樸素生態經濟理念下開始造林。1990年初,七星關區清水鋪鎮橙滿園村的彭金文改良柑橘育苗和保鮮方法,讓橙滿園一年四季果飄香。1996年,納雍縣農業局技術員徐富軍從一株變異的植株起步,成就了今天畢節的櫻桃品牌——瑪瑙紅。2006年,核桃專家潘學軍開始對赫章縣100餘萬畝核桃進行高枝嫁接,為赫章脫貧攻堅注入了“核動力”。

在推進石漠化治理、加強生態建設的過程中,畢節探索總結出了“山頂種植松杉柏戴帽子、山腰種植經濟林木繫帶子、山下抓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鋪毯子、富餘勞動力創業務工掙票子、增收致富建設美麗鄉村蓋房子”的“五子登科”立體生態建設模式,實現了山、水、林、田、路、房的綜合治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統籌兼顧。

目前,全市有448.3萬畝的經果林和84.1萬畝茶葉。2017年,全市森林旅遊累計接待遊客944.2萬人次,森林旅遊收入65.9億元;發展林下經濟面積150萬畝,實現產值34億元,帶動農戶20餘萬戶;全市林業產值達251億元,生態建設真正“綠了山鄉、富了百姓”。

3

毕节:书写中国扶贫“百科全书”

黔西縣錦繡花都安置點

“搬進了城裡,住進了新房,有了穩定的工作,脫貧的日子真好。”見到劉國鳳的時候,她已經搬進了碧海陽光移民新城,並且有了新工作:環衛工人。談起新生活的感受,這個樸實的農家婦女反覆就說一句話:“感謝黨,感謝政府。”

劉國鳳原是畢節市七星關區小吉場鎮永坪村巴家溝組的貧困戶,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一家人告別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大山,搬進了位於七星關區碧海街道的碧海陽光移民新城。

碧海陽光移民新城,是恆大集團援建七星關區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可安置搬遷群眾6381戶28994人。

毕节:书写中国扶贫“百科全书”

大方縣鳳山鄉幸福二村

恆大集團,是幫扶畢節的社會中堅力量。自2015年12月開始,恆大集團開始對口幫扶畢節,無償投入110億元,全面參與到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中。目前,僅易地扶貧搬遷一項,恆大集團共建設了9個移民搬遷社區、50個恆大移民新村和奢香古鎮,解決了4.2萬戶、18.4萬名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

畢節試驗區的歷史,是一部開發扶貧、生態建設史,更是一部同心攻堅史。全國統一戰線和各級各界的幫扶,是畢節試驗區發展變化的最大助力。

30年來,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長期支持,統一戰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聚力幫扶畢節,形成了以凝聚各方力量長期共同支持一個貧困地區為形式,有效整合資源,合力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實現多重優勢疊加的“畢節經驗”。

統一戰線在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過程中,形成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統一戰線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東部十省市統一戰線參與試驗區建設工作機制,創造性地開展“五大同心工程”,助推畢節發展……

畢節試驗區30年擺脫貧困的艱難歷程,是中國解決普遍貧困這一世界性難題的探索試驗。

畢節試驗區30年開發扶貧的成功實踐,為西部貧困地區實現同步小康提供了畢節模式。

還有重要內容推薦

毕节:书写中国扶贫“百科全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