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是否成了中国和以色列的粘合剂?

“现在很难从硅谷拿到投资,在以色列,深圳等中国城市非常出名,大量以色列初创公司从中国投资人处获得投资。”

贸易战是否成了中国和以色列的粘合剂?

天使投资人

1. 贸易战阴影下的以色列

毫无疑问,贸易战成为了2018年的全球主题词。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争端,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以色列来说,贸易战究竟是灾难,还是机遇?

以色列是一个30%的GDP都依赖于出口的开放性小型经济体,不得不受到贸易战的冲击。比如货币——随着美元贬值,以色列企业主们接受美元或欧元的付款,却得用相对强势的谢克尔支付本地员工的薪水。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由于钢铁、铝和几乎一切稀有材料、大量的消费品和工业半成品都得从海外进口,消费价格上涨是难以避免的难题。

然而,贸易战是否能为以色列带来机遇?

贸易战是否成了中国和以色列的粘合剂?

2. 双赢:中国投资者正从硅谷转战以色列

2018年4月,一则“美国商务处宣布制裁中兴”的消息引起全球哗然,更让中国面对许多高新技术必须从海外进口的隐痛。在芯片危机的慌乱中,中国科技企业们在以色列这个850万人口国家发现了希望。

以色列的芯片和高科技产业正高速发展。

英特尔宣布2018-2020年将在以色列再投50亿美元用于扩大芯片产能;

苹果公司在以色列建立研发中心专注于储存空间、处理器以及通讯芯片;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发“太赫兹”芯片,处理速度提高一百倍......

事实上,曾经对硅谷趋之若鹜的中国投资者们,也将目光转向了以色列这个创业与创新之国。以色列每年诞生约1000家创业公司,目前约有8000家公司在各领域活跃。365家外国企业在以色列设有研发中心,包括苹果、谷歌、英特尔、微软、IBM等,以及中国的复星、华为、小米、美的。

美国是中国投资机构寻求海外项目的第一高地,而创新之都以色列已经成为了第二高地。仅近几个月,深圳的AR/VR/AI对接会有6家以色列企业路演;长沙的湘以对接会现场签约7个项目;50多家中方企业参与以色列农业科技博览会;上海市市长应勇访问以色列,签约联合创新协议;中国科技企业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近年也不断收购以色列的创业公司。

中国和以色列的合作成了双赢局面。根据BBC报道,以色列移动广告公司Taptica的首席执行官Hagai Tal说:“中国希望定位为创新型经济体,因此正在尽可能多地学习创新技术。同时,以色列公司也看到了来自东方的重要机遇,这两种需求的交汇点就是产生如此成功的商业伙伴关系的原因。”

据《第一财经》报道,以色列一家创业公司创始人Shay Herchcovich表示,现在很难从硅谷拿到投资,在以色列,深圳等中国城市非常出名,大量以色列初创公司从中国投资人处获得投资。

3. 不可避免的影响

贸易战对以色列的产业发展来说真的是机遇吗?《国土报》援引以色列出口贸易协会经济副主席Shaul Katznelson的评论:“总的来说,如果美国对欧出口的情况变糟,以色列的情况会好一些。这是一般规律,但你必须仔细研究哪些产品会受到关税的打击。”

而贸易战的持续时间长短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仅仅是短期,大多数公司不会考虑更换供应商。如果贸易战持续时间过长,那么许多产业的供应链将会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