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縱容」,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每位寶貝都會經歷“塗鴉期”

這往往是讓父母絕望的時期

當寶貝安安靜靜的時候

可能一轉身就會發現

地板牆上都已經被孩子的塗鴉佔據

這樣的“縱容”,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面對寶貝“無齒”的笑容

爸媽們是不是也毫無對策呢?

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如何理解寶貝的塗鴉期呢?

塗鴉是寶寶表達自我的方式

每個寶寶從1歲半左右開始,到3、4歲都會經歷一個塗鴉敏感期,信手“亂畫”是寶寶身心發展的需要。

塗塗畫畫是他們認知世界、表達自我的一種展現方式。

孫儷曾經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了等等和小花在家裡塗鴉的場景,說:“我們家的牆就是他們的畫板,從前我試圖想要阻止他們的時候鄧先生會阻止我,說別影響他們的創作,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想想也對,所以……我們家現在多了很多限量款塗鴉傢俱 ”

這樣的“縱容”,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等等

這樣的“縱容”,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小花

孩子拿起筆在牆上亂塗時,是瞭解手裡的工具和牆上標記之間聯繫的過程。

牆面相對紙張更穩固,拿起筆就能輕鬆畫,具有隨意性,無論身高,什麼姿勢都行。

即使孩子知道在牆上作畫不對,但在他們眼中,牆面就是巨大的、空白的畫布,好奇心、新鮮感會促使他們嘗試在牆上塗畫的感覺。

一旦體驗到在牆面塗畫的流暢感,會讓孩子感到無比興奮,從而產生不斷塗畫的衝動。

這樣的“縱容”,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對於年紀幼小的寶寶,建議家長不要阻止,但可以告訴孩子,“你在紙上或畫板上畫,媽媽會更開心。”

在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家長可以把畫筆換成可以水洗或者容易洗的顏料,讓孩子創造後可以及時清洗乾淨。

對於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給他購買不同的繪畫工具,給孩子規定可畫和不可畫的範圍,建立“規範”的概念,漸漸戒掉在牆上作畫的習慣。

塗鴉是寶寶發揮想象力的過程

不難發現,在孩子作畫時,很多家長都會在一旁進行指點和幫助。

“都不知道他亂塗什麼,看不懂”

“寶貝,這個圈畫得不圓”

“寶貝,媽媽抓著你的手,應該這樣畫才對”

……

家長的種種不理解和干預行為都會影響孩子的作畫心情,打擾孩子作畫的專注力,甚至磨滅孩子對繪畫的興趣,讓孩子的想象力蒙上一層灰。

孩子只是簡單地畫嗎?孩子只是簡單地寫生、描摹對象嗎?

成人可能是,但是正常狀態下的兒童不是。

要知道,孩子的這些行為是他們在內心的引導下進行的自發活動。

事實上,他是在表達他看見的、想到的、嚮往的,他是在表達他的注意對象、他的喜愛、他的內心活動、他的情感。

然而,當我們翻開孩子的畫畫歷程時,才會恍悟,原來這一切離我們竟然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熟悉、那麼的親切。

孩子不同時期的作畫都會展現出不同的特點:

嬰兒從出生後下半年開始

學會用拇指與食指拿東西,這就為書寫、繪畫能力的發展打下了基礎,而多數兒童過了週歲就能畫畫了。

這個時期過後,孩子總是不斷地要求大人繪畫,因為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

2歲以後

孩子開始會使用鉛筆或蠟筆畫一些簡單的線條、圓圈、線團等簡單、粗糙的符號,儘管如此,他們也一樣樂在其中。

3歲以前

孩子會對自己畫出的線條聯想到並說出自己偶然想到的形象,但是成人很難辨別出他們畫的到底是什麼。

比如,畫的圓形,他們會說畫的是爸爸,從圓形中畫出四條線,他們會說這是爸爸的手和腳。

到了4,5歲

所畫的畫常常是他們感受最深的東西,而且能夠抓住事物的特徵,讓人一看就知道畫的是什麼。

而5歲的孩子已經逐漸能自己繪畫了,甚至還會把自己知道的事物和動作一一排列地畫到紙上。

6歲以後

孩子依然會通過繪畫的方式不斷地表達自己對生活、自然以及周圍發生事情的真實感受和心靈感覺。

不過,他們的作品不再像以前那樣簡單,繪畫的語言、手法也逐漸豐富起來,而且他們對細節的興趣也更大了,把細節畫得一絲不苟。

可以說,繪畫就是孩子天生具備的一種語言形式,而他們對繪畫所表現出的痴迷和創造潛力也往往令成人驚歎不已。

在繪畫中,孩子恰恰是根據內心的引導,傾聽心的呼喚,不斷地表達著自己的所見、所聞與所思。

而孩子的喜好、情感及對生活的感悟也恰到好處地融入其中。

這樣的“縱容”,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因此,當你的身邊也有這麼一位“小畫家”時,千萬不要對他們的行為過多幹涉,對他們的想法指手畫腳,對他們的作品評頭論足。

因為在這個時期,孩子的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這只不過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只不過是他們自然成長的一種體現。

學會讓孩子自己張開想象力的翅膀,自己發現藝術的奧秘,按照自己的思路自由地表達自己,才是為人父母最需做的事情。

要知道,教育的意義是幫助他們成長,而不是教給他們什麼。

反之,如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會破壞孩子的繪畫天賦和創作熱情,使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此後都不願意拿起畫筆。

其實,塗鴉期的初始是,從無目的地亂塗亂畫到能有意識地控制,並設想了某些意義。

說明兒童已從單一的機械動作轉化為對形象思考的心理發展過程。

國外就有一位媽媽Ruth Oosterman從自己3歲女兒的塗鴉中找到了靈感。

這樣的“縱容”,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樣的“縱容”,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樣的“縱容”,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樣的“縱容”,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她將女兒的畫中添入自己的想象,於是就變成了頗具心意的新作,令人稱奇。

而女兒的繪畫風格也從早期的簡單線條,慢慢豐富,美觀。

但是,這樣肯耐心陪孩子畫畫的媽媽畢竟少見。平常家庭仍舊面臨孩子亂塗亂畫的“熊”階段。

不能扼殺孩子的繪畫能力,又心疼自家牆面,那如何讓孩子開心作畫又不搞破壞呢?

保護寶寶想象力 爸媽需要做好這些事

繪畫準備

(1)家庭裝修時選擇抗汙、耐擦洗牆面漆,方便輕鬆擦掉汙漬。

(2)準備一些大開頁的白紙或廢舊報紙、舊掛曆、舊包裝盒等鋪在地上或者貼在牆上,廢物利用。

(3)收集一些大的紙箱,將孩子放在裡面。(這個方法只適用於小寶寶噢~)

(4)準備一塊小白(黑)板,或者購置專門的黑板貼。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專門為孩子開闢一面塗鴉牆。

(5)購置一些繪畫簿或者畫架。

事後補救

如果沒有做好事先準備,只能在後期不斷補救,如刷牆或更換牆紙,較為麻煩,費時費力。

保留+再加工

孩子的繪畫歪歪扭扭,曲曲直直,是任何成人作品無法比擬的特殊美感,凸顯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作力。

如果怎麼教導孩子別在牆上畫,孩子也不願聽,那就放寬心,讓孩子安心畫吧!

事後再加上自己的創意,與孩子共同打造“愛”的牆壁。

換種思維方式,既是美好的留念,又凸顯了家庭特色。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確實對繪畫或剪紙、摺紙、黏貼畫等有興趣時,不妨嘗試挖掘孩子的美術天賦。

寶寶盡情創作時 爸媽需要注意這些事

孩子作畫時別打擾

等孩子畫完,問問孩子畫的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故事,善於傾聽、交流。

在孩子進行“大創作”前,幫他圍上圍裙、戴上袖套,接納他因為畫畫而變髒。

告訴孩子“畫畫不一定要畫得像”

孩子繪畫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過程,不可能一蹴可及。試著去引導、鼓勵孩子多嘗試。

不要協助、示範孩子如何畫畫

讓孩子思考、動腦,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不要拿其他孩子作比較,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都不同,即使畫出來的東西不一樣,也值得欣賞。

要時常記得讚美孩子

誇他進步的方面,而不是泛泛說"你真棒"。

如果孩子想要你也一起參與畫畫,不妨陪孩子一起畫吧。

孩子創作的作品,不妨專門貼在牆上作為展示,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畫畫的興趣。

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當孩子對剪紙、摺紙、貼畫等感興趣時,注意觀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儘量別阻止.

這是孩子探索、發展造型能力,是有益的智力開發。

拓展孩子的視野

如生活類:遊樂園、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動物園、各類展覽等;

藝術類:音樂會、畫展、電影、繪本故事等,或外出遊玩,感受自然,豐富孩子的想象。

家長一定要記住的事情

不要以成人的目光去看到孩子作畫這件事。

在孩子們還未對外界形成認知的時候,他們會畫出自己所認為的世界。比如紫色的天空,綠色的兔子,米黃色的雲朵。

這個時候不要去糾正孩子,“你這個畫的不對,天空應該是藍色的,你怎麼塗成紫色了呢”

這樣做不但會打擊寶寶的信心,還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對之後的學習也會產生一些負作用。

所以各位媽媽爸爸們,在保護好寶寶塗鴉安全的情況下,任由他們天馬行空的繪畫吧~

關注黃鉛筆少兒美術,獲取更多創意手工兒童繪畫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