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對的 但病人不聽你的 怎麼辦?

你是对的 但病人不听你的 怎么办?

一則新聞,引發了爭議。42歲的吳夢本身患有重度肺動脈高血壓,本身不適合懷孕的她不顧醫生的勸阻,執意要懷孕。同時利用自己網紅身份,在網上高調宣傳:若自己能夠分娩成功,將能給所有的肺高壓患者帶來希望。今年6月,吳夢在無錫市人民醫院剖腹一子,醫院又給她進行了心臟房間隔缺損修補術以及肺移植術。對此,主刀醫生陳靜瑜卻說,雖然完成了世界首例產婦肺移植手術,他卻一點也沒有開心的感覺,他認為吳夢是以愛的名義綁架了醫院和醫生,希望這類手術今後永遠不再有。(8月16日《科技日報》)

主刀醫生陳靜瑜的觀點基本代表了醫界主流的觀點,肺動脈高壓是妊娠禁忌症,除此外,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還有高齡因素,是妊娠的不利因素,這些是醫生們極力反對這種盲目決策的理由。

但現在,醫生們遇到了一個“頑固”的就醫者,她甚至願意付出生命冒險的代價,也要堅持自己的醫療決策。在兩者的矛盾衝突面前,我們又應該怎麼看這件事情?

狹隘的做法是,因為醫生可能是絕對正確的,所以病人,你當然得聽我們的。甚至,連病人在網絡發表——肺高壓患者也可以生育的異議,也可能令醫生們感到憂心忡忡,感到不可以接受。

判斷這件事情的是非,其實並不複雜。如果先放下病人、醫生這些身份標籤,可能有助於看得更清楚。在生死決策的事情上,一個沒有精神障礙的人類個體,應該獲得支配自己生命的權利和自由。作為平等的個體,哪怕我們知道得再多、力量再大,也不能說——嗨!因為我更知道,所以你一定要遵循我的意見。相反,如果因為我知道得多,我就獲得了替你決定生命權,甚至有批評你的權力,那無疑是走向了另一個錯誤的極端。

醫生總是有一顆仁心,想給病人他們眼裡最好的結果,這近乎一種職業病,帶有某種強迫症的傾向。有時病人提出的決策有問題,負責任的醫生自己首先會急得跳起來,這是一種行業現象。可是,病人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這一點是很少得到醫者們重視的。

迴歸這個新聞事件來說,如果這個患者的需求是挑戰生命禁區,為了妊娠,可以犧牲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冒險妊娠是她的需求,而不是生命週期的延長。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這個訴求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需要尊重?哪怕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根本不支持這樣的冒險。

事後覆盤這個病例來看,患者成功了,挑戰了諸多醫學的禁忌症和不可能。但這也是醫者們最擔憂害怕的點,因為一次僥倖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不等於現象。更多人的冒險,可能意味著更高的風險,更多的犧牲。所以,主刀醫生陳靜瑜說,希望這類手術今後永遠不再有。其實也是在履行自己職業本能的角色,強調了安全醫療的重要意義。

醫療有標準答案,但永遠沒有最佳答案。醫生們宛如考場上監考的老師,會去捍衛每個考場的紀律和原則,儘量去維護醫場的正常秩序。當考場突然湧現出一個“壞學生”,擁有不同看法,準備挑戰權威及禁區的時候,這是對控場的管理者的一次高難度挑戰,我們應該怎麼合法、合理、合情地去看待和處理這種矛盾衝突?

我個人的看法是,醫者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患者也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未必有對錯,也不應該根據結果來判斷對錯,重要的是我們的規則是不是足夠的文明,既有人情的考慮考量,也捍衛了法治的尊嚴?如果討論僅僅停留在,誰對多一點或者錯多了一點?那麼這種議題是無聊膚淺的。

作者 | 吳帥(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