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城市倫敦,也有遷墳難題

中國,作為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國家,活人與逝者在土地資源上的矛盾正在不斷加重。而與中國有著類似情況,擁有眾多人口、多民族多宗教的世界第一大城市——倫敦,解決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已是迫在眉睫。為此英國政府也打起了遷墳另葬、重複使用舊地的主意。

世界第一大城市倫敦,也有遷墳難題

在英國遷墳已不是新鮮事。大約從公元7世紀開始,基督教徒的葬禮舉行就牢牢地掌握在教會的手中,死者只允許土葬,並被埋葬在教堂附近的土地上,而教堂往往位於人們的活動中心。隨著英國殖民的擴張以及工業革命的發展,英國人口迅速增長,教堂墓地內的屍體常常被埋在幾英寸之內,甚至會被挪動以便埋下更新的屍體。

人與屍體在城市裡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況持續了幾個世紀。直到17世紀60年代的霍亂爆發,造成6萬英國人死亡。政府才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是在太不衛生,開始禁止城市範圍內除皇室成員外的大部分土葬。市內教堂墓地開始關閉,除了深埋的,大部分遺體被重新安置到城外逐漸增多的私人公墓或政府公墓中。

世界第一大城市倫敦,也有遷墳難題

1856年倫敦金融城公墓

今日這些原位於城外的墓園大都被囊括於市內,居民與墓地的邊界再一次變得模糊。幾個世紀前禮拜者們在惡臭瀰漫的教堂中捂著鼻子讚美上帝的情景,變成了公墓禮堂中舉辦的婚禮與生日會,至於腳底下的地下室中到底停著幾具等待埋葬的屍體,人們毫不介意。孩子們在與墓園僅一鐵絲網之隔的遊樂設施上玩耍。

對於墳墓,孩子們顯然並不害怕,可他們不知道的是,等到他們有需要的時候,哪怕是他們能付得起,這樣離家近的墓地也不一定有空位了。

一份來自約克大學博士Julie Rugg 2010年發表的墓地預測中顯示,倫敦33個地方政府,其中8個自治區的公墓已經滿了,9個以上自治區墓地空間將於2020年消耗殆盡。加上倫敦不斷進化的城市生態,不斷擴建的公共服務和設施,無疑都要與公墓爭奪不多的土地資源。

世界第一大城市倫敦,也有遷墳難題

2017年,倫敦新建的尤斯頓高鐵站項目一次性挖掘了60000具骸骨

比如高富帥聚集的倫敦金融城社區公墓目前最便宜的獨立土葬墓地,30年租金為近24萬人民幣,最長的75年租金需要近39萬元人民幣,就是火葬墓地20年租金也需要24萬人民幣。然而這還只是政府墓地的價格,私人墓地要更高得多。不過儘管埋葬價格是如此高昂,仍有不少英國人希望能夠被埋在地下,不論是火葬還是土葬。

因此為了能夠滿足人們想要在離家不算遠、價格合適的墓地埋葬的願望,也為了保持墓地經濟活力,政府只能請地下租客搬“家”了。

世界第一大城市倫敦,也有遷墳難題

但重新使用修建時間太短的墳墓會引起某些民眾的強烈反感,給生者造成痛苦和冒犯,並被認為是對死者的不敬。

作為殯葬改革的先鋒,倫敦南華克自治區委員會正在考慮重新使用舊墳地。他們的舉措就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反對。

“南華克委員會的整個項目很可怕,”反對的居民約翰·雷普施(John Repsch)說。“我的祖母被葬在坎伯韋爾新墓地的一個普通墳墓裡。南華克區議員的行為就像盜墓者。這是盜竊——我祖母的墳墓,我們家族的歷史,我希望我祖母死後得到的尊重和尊嚴。”

對此,南華克區議員表示,所有家庭的願望都會得到充分尊重,並指責抗議者“危言聳聽”。

另一個例子像是今年年初,倫敦北部的托特納姆公園公墓各位“租戶”就曾遭遷墳威脅。親屬們被掛在墓地樹上的通知震驚了,通知稱,被視為“健康和安全隱患”的墓碑可以拆除。一位女士更聲稱自己“親眼目睹了一箇舊墓穴被打開,新墓穴被安置在它的上面”。

世界第一大城市倫敦,也有遷墳難題

托特納姆公園公墓業主Badgehurst認為“健康和安全風險”的墓碑可以被拆除

此事引起了親戚們的強烈抗議,土地所有者也將面臨非法挖掘的指控,一場討論如何推動墓地所有者履行職責的公開會議於2月15日舉行,此活動得到了貴族和當地議員等人的高調支持。

依照條例,墓地管理機構被允許挪動、重新使用修建通常75年以上,埋葬權已經過期或已被終止墓地,這樣的墓地也包括衣冠冢性質的私人紀念碑和留用的空墳。搬遷前必須在墓石上張貼信息明確的公告,並昭示滿6個月才允許動土。對持有反對意見的墓主,若不到迫不得已,政府不會干預,也不允許非所有者擅自遷墳。

根據採訪發現,大多數人其實不介意政府挪動年代久遠,無人照管的墳墓,因此只要政府或機構只要給予夠尊重,群眾還是能夠理解的。這樣看來,遷墳另葬、重複使用舊地的工作應該進展的非常順利。

世界第一大城市倫敦,也有遷墳難題

倫敦公墓中的荒冢

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沒有那麼容易。

比如金融城社區公墓在2009年至2013年的四年時間裡,雖然重複使用了將近900個墳墓,但是直到2016年仍是英國幾乎唯一一個重新使用墓地的地方,這數量到今日也並沒有增加多少。

政府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難以確定是誰擁有這些墳墓或紀念碑。不過採訪到的大部分人都不介意使用這些“二手房”,也不介意百年後被政府遷居,將空間留給下一任租客。按此發展,廣泛重複利用舊墳或許只是時間的問題。

世界第一大城市倫敦,也有遷墳難題

標誌搬遷的公墓

另外,為了解決土地的不足,不少墓園都推出了分享型墓地——棺材被垂直地沓在一個墓坑。像這樣的墓地,一個單間要比獨立墓地便宜得多。只要不用死後認識新舍友,人們還是樂意接受的。當然最省心也最划算的還要算撒骨灰,園內的樹下襬放著兩個拳頭大小的墓碑,樹枝上掛著的十字架在陽光下隨風搖盪,這樣頗有一番詩意的新式葬禮現正成為一種趨勢。

要解決活人與逝者在土地資源上的矛盾,需要創造適合的社會條件與轉變民眾的觀念。雖然英國遷墳另葬、重複使用舊地的殯葬改革不如中國這般轟轟烈烈,暫時看來也進行得不是那麼順利,但這樣循序漸進、不強迫、尊重民眾不同意願的做法,或許才是對國家真正長久的發展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