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1字濃縮五年檢察工作!揭祕最高檢工作報告起草始末

3月9日下午,曹建明檢察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這份報告正文12771字,濃縮進過去五年的檢察工作。最高檢報告起草組有關同志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2018年最高檢工作報告背後的起草故事。

哪些人參與了報告起草工作

“這次報告起草時間為五年來歷時最長的。”在這名同志的介紹下,一張報告起草時間表展現在記者眼前。

2017年11月底,最高檢辦公廳就擬訂了報告起草方案,呈報院領導同意後,決定以檢察長辦公室人員為主,抽調機關案管辦、新聞辦、司改辦、信息中心等部門以及北京、西藏等省市檢察院的有關同志,組成報告正文組和附件起草組,正式啟動報告起草工作。

2017年12月上旬,起草組拿出了報告起草提綱,按照曹建明檢察長修改意見修改後,報最高檢黨組會進行討論。“黨組會專門討論工作報告提綱,這在近年來是首次。”

2017年12月中旬,起草組提交了報告第一稿,曹建明檢察長、邱學強副檢察長等院領導都提出修改意見。隨後,報告第二稿出爐,提交黨組會討論。

2018年1月上旬,報告開始廣泛徵求意見:先徵求了最高檢各內設機構和直屬事業單位的意見,後徵求了各省級檢察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的意見。梳理吸收徵求來的意見後,修改後的報告提交最高檢檢察委員會進行討論。

2018年1月15日,報告徵求意見稿形成,開始擴大徵求意見範圍:報告被送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同志手中。“根據反饋回來的意見,我們對報告及時進行了修改。”

2018年1月中旬,報告送審稿整理完畢。“報送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徵求意見。”

2018年2月上旬,報告形成第二次送審稿。“報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審示。”

2018年春節後,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委提出的意見,報告形成最後送審稿,報習近平總書記審示。

“在這個過程中,曹建明檢察長反覆修改報告30多稿。”這名同志介紹,對今年報告的起草工作,曹建明檢察長始終高度重視,不僅親自主持報告起草工作,提出思路、明確要求,而且親自反覆修改,僅在春節期間就把近2000多頁的各省級檢察院工作報告彙編閱讀了兩遍,對報告修改了4稿。

除了把報告“送出去”徵求意見,最高檢還把代表委員“請進來”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2018年2月,曹建明檢察長在最高檢機關先後主持召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座談會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代表座談會,廣泛徵求對報告的意見建議。

如何把五年檢察工作濃縮進一份報告

與前四年報告過去一年的檢察工作不同,今年報告的一大特點是報告過去五年的檢察工作。在篇幅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如何把五年檢察工作濃縮進一份報告,是今年報告起草組面臨的一大挑戰。

“我們做了大量基礎工作。”這名同志介紹,為充分掌握五年檢察工作,報告起草組分別向最高檢機關各內設機構和直屬事業單位收集了本部門、本條線五年工作總結,向最高檢案管辦收集了五年來的各種檢察工作數據,向各省級檢察院收集了歷年地方人代會上所作的檢察工作報告,同時專門梳理了五年來檢察機關開展的專項活動、出臺的制度規定等。同時,起草組還全面深入學習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近五年來提出的9620條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回應。經過精挑細選,報告最初一稿成稿,40頁。

在佔有大量基礎素材的前提下,精選角度成為報告起草組隨後所做的主要工作。這名同志表示,過去五年檢察工作亮點很多,但報告篇幅有限,“我們選擇重點報告中央領導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比如,在訴訟監督部分,報告沒有按照傳統的立案監督、偵查活動監督、刑事審判監督、刑事執行監督、民行監督進行論述,主要挑選了一些代表委員可能關注的亮點,特別是一些專項監督情況。當然,考慮到今年三分之二的代表委員都是新任的,報告在突出重點亮點的同時,也注意勾勒出檢察工作整體面貌,反映檢察機關整體職能。

今年是換屆年。起草組在起草報告過程中,特別注意體現出近五年來各相關工作的發展變化,力求展現出一種“縱深感”。今年的報告不僅在“縱推”方面展現了時間跨度,在“橫攤”方面也展現了時代感。比如,同樣是講“懲治腐敗”這個主題,過去幾年主要集中在講檢察機關依法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方面,今年的報告則除了講清楚這方面內容外,還把檢察機關堅決貫徹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重大部署的內容也納入進去。這既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新要求給檢察工作帶來的新變化新特點,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檢察機關堅決擁護、全力支持改革的鮮明態度。

怎樣才能讓報告通俗易懂

近年來,最高檢工作報告既嚴謹、專業,又在活潑、生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各方面反響良好。

“今年我們起草報告時,更加註意採用較為平實、代表委員易於接受的語言。”這名同志介紹,讓報告變得通俗易懂,貫穿報告起草工作始終。具體來說就是:追求“信”,讓人民群眾“願看”檢察院的報告。在報告中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不左躲右閃迴避問題,把話說到老百姓心坎裡,用工作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追求“達”,讓人民群眾“能看”檢察院的報告。比如,在報告用語方面,儘可能多地使用短句而不用或少用長句,儘可能用人民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表述專業性的工作,力求讓人民群眾聽得懂、讀得明白。追求“雅”,讓人民群眾“愛看”檢察院的報告。比如,報告注重從群眾語言中汲取“傳播力”,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使用了一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語言,比如“打虎”“拍蠅”“獵狐”“舌尖上的安全”等,以更好地適應人民群眾的“胃口”。

記者注意到,報告每一自然段,均講一個主題或一件事,儘量簡短、簡單,這是起草組“有意為之”。

而大量案事例的應用,使報告更接地氣。據介紹,今年由於是報告五年檢察工作,在案例選擇上,增加不少新的案例,讓報告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報告繼續開啟了精彩的“附件模式”:正文後共有五個附件。“與往年比,今年的附件運用了大量漫畫等鮮活元素,更活潑、更好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