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构建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HR如何构建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要做HR我们就做最专业的HR

经常有HR大咖给同行列书单,并推荐热门微课。HR们看了书也听了课,但在工作中遇到挑战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时仍感到疑惑迷茫,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家的专业知识不系统、基本理论不扎实、热衷时兴的方法工具和不重视总结积累。HR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构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知识体系。

理论知识体系构建

选一套经典的人力资源管理书籍。所谓经典,简单来说就是一版再版的大学教材,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最早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知名院校的教授编著的书都不错。一般来说至少包含以下八本: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解读劳动合同法的书),反复地看,每一本至少看五遍以上,记住:至少五遍而且要做读书笔记!随着工作实践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入,每看一遍的心得感悟愈加透彻,常有醍醐灌顶和豁然开朗之感。尤其没有受过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训练的非科班HR们,这一步尤其重要。这样就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框架体系。至于国外知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学者写的已经第十几版的大部头经典书籍,可以作为参考、补充。

当我们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再去翻看市面的畅销书、参加时下热门的培训课程、阅读转发10+的文章时,就会发现不过尔尔,真正的干货精华只要我们扫一眼即能辨认并收入囊中,像拼图游戏一样清晰地嵌入我们的理论知识体系里。

另外,进入职场的我们不能像大学的专业学习一样先学专业基础课再学专业课,先博后专,而职场人学习要先专后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一般来说工作三到五年之后),尤其已经带团队承担管理职责的HR们,要适时横向扩展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把组织理论、组织行为学、沟通理论、心理学、社会学、项目管理以及一些管理方法(如平衡记分卡、胜任力模型等)的专著摆上案头。如果野心更大职业目标是成为负责人资的VP、进阶总经理甚至以后创业的,最好再好好研究劳动经济学、人力/智力资本理论、领导力、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会计等,因为这些知识都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语言。

HR如何构建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为构建了个人专业知识体系的HR鼓掌

实务知识体系构建

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系统的书面成果。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就是实践,我觉得人力资源管理尤甚。工作实践的经验教训是宝贵的知识,形成系统的书面成果就可以构建我们的实务知识体系。有的HR说:“我入行就从招聘助理做起,五年过去了我还在负责招聘,虽然现在是招聘经理,但人力规划、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我都没接触过,怎么构建完整的实务知识体系?”

我们知道,经验教训的来源无非两个:一是总结自己的实践经历的经验教训;二是总结他人的实践经历的经验教训。前者毋庸置疑,关于后者,举招聘来说明通过三个方法来获得其它模块的实务知识:

一是延伸本模块。招聘的最终目标是吸引合适的人才加入公司以满足公司的用人需求。我们知道,拟录用人选接不接受offer,并不取决于负责招聘工作的员工长得帅或漂亮,也不取决于跟招聘经理聊得投缘,也不取决于等待面试期间有没有咖啡喝,而是取决于诸如工作内容、薪酬福利、培训机会、发展前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等多方面因素。而如果拒绝offer的拟录用人选中90%都是因为薪酬福利的原因,那我们可以主动向负责薪酬模块的同事反映并跟他一起制定薪酬体系改善方案,这就是拓展我们实务知识的实践项目。

二是提高参与度。如果看到培训经理正在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与预算,我们可以主动提出帮他发放《培训需求表》,在发放的过程中跟各部门经理和骨干聊一聊,了解他们实际的培训需求同时听听他们对公司培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我们会获得很多的培训实务知识。

三是复盘他人的工作。如果绩效经理制定的《项目经理绩效管理办法》得到项目部经理的表扬,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是我们来制定,我们会不会也能做好?去跟绩效经理请教他制定的思路,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办法,我们肯定收获颇多。反之,如果员工关系经理搞砸了一例劳动纠纷,使得公司十分被动甚至最后输了官司,我们也可以假设如果是我们来处理,我们是不是也会搞砸?去安抚员工关系经理的同时跟他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他一起分析确定公司在用人风险管控上的漏洞,我们自己以后也负责员工关系的时候,如果碰到类似情形,处理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如果总结的经验教训没有形成书面成果,也仅仅是不久就会遗忘的零散记忆,并不会成为我们的实务知识。书面的实务知识成果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制定的纳入公司制度体系的制度流程文件及表单;二是围绕某一工作节点的个性化表单和典型案例记录。需要强调的是,每一则制度、每一张表单背后都凝结着许多实践者的心血,也承载着公司的管理理念。

仍以招聘模块为例来说明,招聘模块的实务知识书面成果如下:

第一部分,我们假定招聘工作的起点为用人部门提起招聘申请、终点为试用期结束,书面成果简单罗列就有《招聘管理制度》《招聘申请表》《面试通知》《应聘登记表》《面试评价表》《背景调查表》《录用审批表》《录用通知》《入职登记表》《试用期考核管理办法》《试用期考核与审批表》等等。

第二部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把握工作规律,我们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中会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工作表单和参考案例,比如用于记录分析招聘数据的《招聘数据统计表》、结构化面试方法及题库和针对某种类型人选的薪资洽谈策略案例等等。

HR如何构建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划重点啦

结语

只有构建了完整的个人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知识体系,我们的努力才有目标,我们的经历才有痕迹。也只有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和丰富理论,我们才能持续更新和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进而不断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既然以此为生,就要精于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