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打来电话:你家孩子一听说要缴班费,立刻大哭我妈妈没钱

青是我的一个朋友,她的孩子六岁,幼儿园大班。这个故事来自她,谢绝转载。

班主任打来电话:你家孩子一听说要缴班费,立刻大哭我妈妈没钱

好多年没有见到青了,某次旅行经过她的城市。多年不见,自然十分亲切。青不停地向我打听一些同学的近况,说句实话,这些年大家各自奔忙,天各一方,联系亲密者寥寥无几。

这些年不见,隐隐觉得青变了。再也不是那个活得纯净自我的人,听到我和某某同学有一些联系,她马上一连串地发问,他买房子了么?多大平方?他干嘛的?收入多少?这类问题突然让我不知所措,实话说,朋友之间,保持联系就是精神慰藉,而我虽然和这个同学时不时偶有比较深度的思想交流,但是我从没有问过,人家是否在大都市买房,更不会问多大平方,年收入多少。与我,有关系吗?貌似没有。仅仅是岁月留给我们彼此至今还沉淀着的情谊在的缘故。

班主任打来电话:你家孩子一听说要缴班费,立刻大哭我妈妈没钱

青硬是拉着我去看她给孩子买的学区房,虽然小到转不过身,但是在寸金寸土的大都市,也确实实属不易。青说,她最大的理想就是住一大套房子,我点点头应声。多年不见,其实人早已变了,但是附和绝对是一种礼貌。其实,我暗自心想,如果把目前居住的这间房子整理干净弄得清新雅致也不错,毕竟未来太遥远。

青说,她必须让她老公换一份工资高的地儿,不然还两套房子贷款实在捉襟见肘。我淡定地附和。内心安慰自己,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或苦?只有附和。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见面里,房子、车子、收入、贷款、消费、投资、明星保养等与金钱有关的信息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令我难以招架,颇有窒息之感。还好,青的电话铃声响起,总算是可以喘口气,我也考虑要离开了。

班主任打来电话:你家孩子一听说要缴班费,立刻大哭我妈妈没钱

电话是青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让青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问题。事情是这样的,老师交代孩子们明天上学带60元的班费,装信封放书包里。孩子们听到老师的叮嘱都答应了,不想青的孩子突然放声大哭,嘴里喊着:“我妈妈没有钱啊”。这下,把老师吓坏了,以为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赶紧给青打了电话让她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

青放下电话,很不理解地问我,这个孩子究竟怎么了?说实话,和青接触的这点时间,足以让我知道了一个六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大喊“我妈妈没有钱”的原因了。青的日常生活里,有关金钱的一切事物对她来说,类似张口闭口的口头禅。无非就是:我没有钱,我压力很大,我要换大房子,我需要更多的钱,我需要更多还贷款的能力……而在这其中,夫妻两人肯定会为此争争吵吵,并且孩子长期耳濡目染,深受其害。

长此以往,孩子对钱特别敏感。一听到要出钱,要掏钱,“哇!”地一声开始放声大哭,要把钱掏出去对于她来说,就像突然之间被紧箍咒捏起来,脑袋反射般地开始疼痛起来。

班主任打来电话:你家孩子一听说要缴班费,立刻大哭我妈妈没钱

别说这个孩子,就是我,听到这几个小时半句不离别人的经济情况与自己的收支盘算的聊天,头已经炸开了锅。对于金钱,个人观点:量入为出,适可而止。就像生活,自己可控,进退自如。活好自己,活好当下,何必总是记挂着别人,比较着自己,累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