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沈樹人 :上塘河沿皮影人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皮影藝人

在杭嘉湖地區,大家都把皮影戲叫做羊皮戲。其實,皮影戲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遺產,因為製作道具的基料主要是牛皮、羊皮或者驢皮而得名。海寧地處杭嘉湖腹地,盛產湖羊,羊皮資源相當豐富,有了這得天獨厚的優勢,海寧地區的皮影戲發展特別快;皮影班遍及海寧各地及周邊的海鹽、桐鄉、烏鎮等而成為南派皮影的重要流派之一。

杭嘉湖一帶河道縱橫,所以皮影班子大都以船為家,一應吃飯家伙和演出道具、演出人員統統都在船上;後梢立一杆某某皮影班的彩旗作為招牌,常年沿著水網跑碼頭、討生活,漂泊在江湖上。主要為鄉紳富戶等有錢人家的家庭娛樂、堂會和民間的婚喪喜慶等助興。杭州是大地方,乃三教九流匯聚之地,自然就成了皮影班子的演出基地,在杭州的運河邊常常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皮影船,那杏黃色的旗子在船頭隨風飄揚,這也成了運河上的一抹亮色。

卻說這一年的清明節,上塘河的廣濟橋畔,停著一艘“下三府”的航船,船梢上:“杜家皮影班”的彩旗迎風招展,惹得眾人駐步觀望。原來東鄉有一戶姓華的鄉紳去年蠶花興旺,繭子豐收,這華鄉紳盼望今年能更加興旺發達,就把杜家皮影班請到家裡,演幾天蠶花戲,為養蠶暖暖房;今天正巧碰上半山娘娘廟廟會,是擠蠶花的好日子,正在興頭上的華鄉紳索性讓皮影班子跟他一起來趕這個廟會,演幾齣皮影戲;一來為廟會助助興,二來也是圖個吉利、討個彩頭;那裡曉得這廟會上唱大戲的年年都有,唯獨這皮影班子卻還是頭一回看到,自然吸引了眾多香客,喝采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杜家班佔盡風光、一炮演紅;華鄉紳也覺得面子十足、很有光彩,真是皆大歡喜。廟會散場,華鄉紳帶著家人心滿意足地回家去了;而杜家班回到船上、繫好纜繩吊好船、在廣濟橋畔往了下來,卻不打算走了。

原來這杜家皮影班的杜班主是個精細之人,他看到了皮影戲在廟會上廣受歡迎的熱鬧場面,心裡早已想好了主意:一是趁熱打鐵、在蠶花廟會上打響杜家班的名氣,為日後在這一方地面立足打好基礎;二是杜班主對廟會上的泥貓十分看好,決定讓戲班成員在空餘時間學會塑泥貊的手藝,日後定能派上用場;皮影藝人心靈手巧,學塑泥貓,真是駕輕就熟、不在話下。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選登

蠶室守護者

我身邊杜班主不愧是個老江湖,確實有眼光;一段時間下來,杜家班果然有了名氣,請他們演皮影曖房的蠶農陸續不絕;而杜家班每演一份人家,都要送上一對泥貓供在東家蠶房裡鎮老鼠。杜家班做的泥貓描金畫彩,非常漂亮,深受蠶農青睞。有了這一招,杜家班名聲大振,演出生意好得不得了。

消息不脛而走,其他皮影班得知箇中奧妙,紛紛效仿;於是,從廣濟橋到赤岸橋這一段上塘河沿,成了皮影船的主要停靠碼頭;眾多皮影藝人在演戲之餘,學塑泥貓手藝,從而也成就了皮影戲和上塘河的一段特殊淵源。

作者:杭州市古都文化研究會理事、江乾區人文錢塘文化傳播促進會會長 沈樹人

本文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徵集發佈活動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