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今報助力法院決戰「執行難」開通熱線18637167171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路治歐

東方今報助力法院決戰“執行難”開通熱線18637167171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袁曉強 攝)

消解“司法白條”,事關公眾期待、百姓福祉。今年,是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決戰之年。當前,河南各級法院正在全力攻堅“執行難”,力爭年內基本解決這一頑疾。

東方今報助力法院決戰“執行難”開通熱線18637167171

你手裡的判決書、調解書、仲裁書、公證書等執行了嗎?你的權益在法院執行中得到維護了嗎?你身邊有什麼關於法院執行的感人故事、氣憤故事、曲折故事?今日起,東方今報開通傾聽熱線:電話18637167171,也歡迎東方今報官方微博、在猛獁新聞客戶端“問吧”留言,我們會進行關注、報道。

在法治國家,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以及應由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必須得到執行。但過去許多年以來,“執行難”困擾著法院和當事人,有人戲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執行難難於攀蜀道”。法院裁判文書等成為“司法白條”“一紙空文”,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損害了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

因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部署全面依法治國,明確提出要切實解決執行難,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決定“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向執行難全面宣戰。

為什麼“執行難”成為老大難?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孟祥曾坦言,造成執行難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是各種因素相互交織、各種矛盾相互作用的結果,是社會矛盾在司法領域的具體體現,其實質反映的是深層次的國家治理問題。

對法院來說,執行有“四大難題”,一是查人找物難——查不到財產、找不到人,後續的執行工作就無從談起;二是應對規避執行難——當事人不守信用、不講誠信、不敬畏法律,以各種手段規避執行、抗拒執行,而法院缺乏有效的打擊手段;三是財產變現難——財產評估拍賣是一大難題,傳統的委託拍賣方式評估週期長、信息公開範圍小、缺乏有效監督,導致成交率低、溢價率低,還存在圍標串標、職業控場、暗箱操作和權力尋租等弊端,一直是執行工作中高危的風險點和難點;四是有效管理難——執行部門具有現場執行、院外作業、“散兵遊勇”、運動作戰等特點,法院院領導、執行局領導對執行案件的辦理進度和執行人員的工作狀態很難全面、及時掌控,導致“人案難管”。

對老百姓來說,“執行難”既有法院認為的“四大難題”,也有部分案件是因為“執行亂”等造成的:法院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執行程序不規範,外界干預執行、地方保護主義,個別執行員存在作風、廉潔方面的問題……

總之,攻堅“執行難”既需要法院克服難題、創新失信懲戒措施,需要黨政各部門高度重視、形成聯合懲戒失信機制,也需要輿論支持、媒體支持。

一直以來,東方今報關注民心民生、呼籲社會公信、寄望司法公信力提升,如今也願意繼續做老百姓與法院相互溝通的橋樑,讓老百姓更加理解執行工作、讓法院聽到更多的百姓聲音,讓執行權在陽光下運行。

今日起,東方今報開通傾聽熱線:電話18637167171,也歡迎東方今報官方微博、在猛獁新聞客戶端“問吧”留言,我們會進行關注、反饋和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