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三千漲到二十萬,沉重結婚包袱下的小鎮男青年該何去何

彩禮確實是一種傳統,古時候男子娶親和女子出嫁較早,最早的在15歲左右,那時的小夫妻還沒有什麼賺錢的能力但就要開始獨立生活,為了讓小兩口的生活過的去,男方會將一些錢作為彩禮送給兒媳婦作為啟動資金,打理好兩個人的生活。可是到了現如今,彩禮卻大大變了味。

彩禮三千漲到二十萬,沉重結婚包袱下的小鎮男青年該何去何

以甘肅省慶陽市焦村鎮為例,二十年前的彩禮有三千元左右,現如今的均價漲到了二十萬。每到過年,在鎮裡面小學的門口都會有大型的集市,其中有一個角落,叫"人市",就是青年男女相親的地方,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媒人、適齡單身男女和他們的父母出現。為什麼這裡叫人市呢?因為這場談婚論嫁只和彩禮錢有關,只要價格談好了,男女雙方會在一個月內迅速完成相親、訂婚和婚禮,這樣的婚禮在當地很為常見。當地人管出嫁女兒索要彩禮叫"賣",男方出的彩禮叫"買",而且這個彩禮錢是給女方的父母,和小兩口沒什麼關係。

彩禮三千漲到二十萬,沉重結婚包袱下的小鎮男青年該何去何

儘管彩禮的價格水漲船高,但是適齡的女性是非常少的,光棍卻越來越多,於是人們笑稱這個村鎮為"光棍村"。因為當地的女孩在婚戀市場上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男女比例上來說本來就男多女少,而且村裡有能力有姿色的女子都嫁到了鎮上或者城市裡,使得當地村裡的女子數量上並不多。因為男子很難在村外買房所以只能迎娶當地的女子,所以剩下的男光棍越來越多。甚至在年前的一天,條件不錯的女子一天會見到三十餘名男子,當然是彩禮出價高的男子可以娶走她。

彩禮三千漲到二十萬,沉重結婚包袱下的小鎮男青年該何去何

於是很多男子只好為彩禮繼續打工,中年單身大廚老楊已經相親了18年了,他從2000年就開始相親,老楊家裡排行老三,年輕的時候大哥二哥相親花了很多彩禮,全家人不得不還債了很久,但等到他著急結婚的時候,彩禮價格的連年攀升讓他全家措手不及。老楊對自己的另一半沒什麼要求,只要是女的就行。但是2016年年底,媒人給他介紹了一個離婚帶孩子的女子,因為對方要價最低,只要20萬元,但老楊只好望而卻步。老楊只好拿著多年攢下的15萬積蓄在當地蓋了房,因為自己的攢錢速度已經趕不上彩禮的上漲了。

彩禮三千漲到二十萬,沉重結婚包袱下的小鎮男青年該何去何

農村的小鎮男青年該怎麼辦,沒人知道。他們做著最底層的勞動,出不起彩禮,娶不起媳婦。本來挺直的男子漢脊樑,卻被沉重的彩禮包袱,壓彎了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