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南开大学教授称相声段子《探清水河》为窑调一事?

蜜桔娱乐


探清水河起初确实为窑调,郭老师在演出中承认过,但是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上到朝廷官员,下到匪帮马贼都喜欢哼两句。

但是惹争议的是歌词中的四更是描述一些男女之事的片段,郭老师更是直接说过四更不能唱。起初德云社要唱也只是返场提起民间小调时,作为普及才把经过整理的歌词唱出来,也是对传播内容的负责,同时也让大家知道知道有这个东西。

后来,张云雷唱过曲谱版本后,探清水河大火,从歌词来说以彻底删除打更时间片段,也让词彻底成为一段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故事。

经常观看德云社尤其是郭老师节目的人都会知道,郭老师整理过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也在台上把可以拿出来表演的尽量呈现出来,让大家知道有这个东西。(反正我是从他这里知道了还有这么多小调挺好听)。从本质上讲,这些东西并不是德云社创作者,只是作为一个收集者和普及者,经过再加工,剔除糟粕,把可以表演的部分普及来开难道不是一件挺好的事吗?

民间艺术本就是口口相传,经过郭老师这样整理,到下几代传承者身上估计都不知道探清水河有一个四更不能唱了,过去是窑调,那在过去《水浒传》《红楼梦》还是所谓禁书反书呢,现在不照样是文学名著。

我觉得这类东西要讲艺术性和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对同一个艺术作品的评价都不同,《三国演义》在现在是演义小说,在元朝一些军事将领把三国当军书看。我认为这就是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同一艺术作品的艺术性表现不同。那么探清水河经过在加工,把不符合当代审美和道德观念的东西剔除后普及有什么不对的吗?民间小调特有的韵味和表现手法难道不值得普及和传承?

最后,我想知道,这所谓的知名教授都没有名字吗?难道你叫知名?发个文章就写某某大学的知名教授,大学招谁惹谁了,替这些所谓知名教授背锅。也许是怕自己的言论引起网络言论对自己造成影响,那你不说名字,就就直接说"某教授"不行吗?不要动不动就扯上知名大学的旗号,你说什么经过大学内部的同意了吗?还有,探清水河没火之前你咋不说,发个文章说有某某民间小调是什么什么,不符合的当代的价值,审美,道德取向,怎么怎么地。现在火了,什么魑魅魍魉都跑出来反对这,反对那。

总结,日子过得太舒坦,找骂。


小孩子165517951


对于大学教授"相声有病了得治了"之自己的一点浅见。 您一篇义正言辞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长篇大论!看得我这非钢丝也汗颜无地了!为了这篇文章您又好几宿没休息好吧?血压又高了吧?胸口又发闷了吧?郭德纲这老小子危害真不小。您一定要保重,很多行业都需要您去指点呢!好了说说正题吧!就您的大作我有几点疑惑望您予解惑。您是否听过看过郭德纲的相声?如果有听有看过您是否因此而婚姻不幸或出轨?如果有听有看是否因此而光临了娱乐场所而身染了一些特有的疾病?如果有听有看是否因此而和您的女学生发展了一些超出正常交往的关系?如果这些都不存在说明郭德纲的相声没有您所说的那样危言耸听。如果没有听过看过建议您去听听看看,毕竟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嘛!对于您的担忧和疑惑郭德纲在相声里都有答案我就不一一赘述了相信您会看懂(这个秘密我只告诉您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因为您是高知的学者教授)。我也和您一样曾经为相声艺术的发展传承而担忧过,一段时间相声不景气甚至已经到了岌岌可危地步的原因恰恰就是您所提倡的阳春白雪,相声的根源自寻常百姓柴米油盐普通世俗的生活,没了这个根源这片土壤相声的生命力可想而知。一味追求极高致雅就是脱离群众只会逐渐淡离大众视线直至消亡。在郭德纲出现前相声的衰落就活生生的证明。现在相声刚有点起色您就开始高谈阔论病入膏肓了!感觉您有点言过其实了,相声的发展不能因噎废食。我同意您所说的郭德纲的相声的确存在一些屎尿屁的东西,我感觉也不雅,但现在是市场经济供需是对等的也就是说存在即合理(原谅我一个高中毕业生在您面前班门弄斧)如果观众不需要这些了相信德云社也会根据观众和市场的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改正。请给他们一些时间给市场一些时间,多些包容理解。个人水平有限也讲不出您那样高屋建瓴的宏篇巨论,就说这些吧!最后祝您家庭能够继续和睦,身体依然健康。因为还有很多您专业之外的行业需要您这样一身正气学者专家型的人去批评指正,您任重道远啊!


NL8879652


甭管针对的是郭德纲还是别人,南开语言学院的教授这篇发在光明日报的文章,真是深得老一辈"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真传。


在中国,从来不缺这种躲在官媒背后伺机攻击某类群体、阴险滑腻的知识分子。

文革的火种和土壤也从来没有消失啊。

再说说《探清水河》,这首北京的小曲小调儿如今有过不少版本,每个版本讲的大体都是发生在清末民初,火器营村的爱情悲剧故事,而词的文字内容却并不相同。

有意思的是,《探清水河》第一次出现在荧幕上,是来自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为了融入座山雕土匪的团体,在庆功会上一边用枪打拍子,一边唱了几句这个小曲儿。还真挺有味道。

1、赵俊良版

这是一首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北京小曲儿。

这一版最有在老北京茶馆提鸟笼喝茶听江湖艺人台上唱曲子的惬意风味儿。但是因为北京小曲儿正统的唱法必须字正腔圆,不能倒字儿。

所以听着"硌耳",传唱度不高。


2、东北二人转版本

这一版的词比较长,很多小地方的二人转演员对这个小曲儿的诠释确实是以卖荤段子为主。

二人转版本,歌词要露骨的多↓↓↓

3、德云社版

包括郭德纲、岳云鹏、张云雷、陶阳、闫云达的版本,后面四个人,当然都是师承郭德纲。

郭德纲作为一个相声演员,他尽自己的能力对传统曲艺做了很多保护挖掘。他对《探清水河》的传统曲韵进行改良,删去了四更天所有18禁的黄段子部分。

这是德云社版本删掉的"四更天"部分↓↓↓

德云社这一版的传唱度相对更高,也符合大众的欣赏标准。

不知道那位说相声病了的南开教授又为了相声做了什么呢?

教授下面这段话简直是笑死人↓↓↓

我第一次听《探(叹)清水河》这首歌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既然父母无所谓孩子嫁给谁,把大莲嫁给小六不就好了,何必把俩人都逼死...( • ̀ω•́ )✧

相信大部分听过这歌的朋友,不知道它是"窑曲儿"之前,对着这凄凄惨惨的歌词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有任何"嫖客心理"联想的。

德云社删减后的歌词,一丝儿"色情"气息都没有,面对"净化"到这种程度歌词还能联想到妓院,教授的"文化造诣"也是很深了。



《红楼梦》和《水浒传》也曾是毒瘤毒草,艺术作品不问出身,但看给大众的呈现效果。

所以,《探清水河》这段老北京地道的小曲儿,就算真的曾被青楼姑娘们弹唱过又如何?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文\\硬核八卦 首发悟空问答 已维权 抄袭必究)


硬核八卦



还有人打着振兴传统艺术的幌子,把旧社会妓院里唱的“窑调”《探清水河》搬上舞台。虽然此曲作为非遗的学术研究是可以的,但是照搬原词在舞台上呈现,唤起的是旧时代嫖客文化的心理联想,与新时代文化格格不入。

这是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昨天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相声病了,必须得治》一文的摘录,作者推崇的是侯宝林,马三立,马季的相声,作者更希望听到的是侯宝林那样的文人相声,这一点当然很好,大众应该也希望听到这种让人能够回味笑声妙处的相声。



但这位作者通篇文章还是透着一股讨打的声音,作者说近年来由于受西方“腐文化”的影响,这样的论调确实是意淫之说。而具体说到《探清水河》,作者将这个小曲定性为“窑调”,又自己联想到旧时代嫖客文化,这就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张云雷

郭德纲和他的徒弟均唱过《探清水河》,很好听,故事也很凄美,和“崔莺莺”那一类古代故事有相似点。在当时演唱确实是在“窑子”,但曲词本身并没有任何伤风败俗,为何不能演?而且新时代提倡的是多元文化,尊重人的自由发展,而不是单一化,这位教授可能对新时代文化有误解。

你觉得《探清水河》好听吗?这位教授的文章是否多虑?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探清水河》摘录


老李有刀


有个成语叫做“因噎废食”送给这位南开教授比较适合,因为怕被噎死,所以连吃饭都给戒了,最后被饿死了。


《探清水河》在解放前确实是窑调不假,但是在解放以后经过不同作者的改变早已今非昔比,就拿目前流行的张云雷版本来说,大部分的词是郭德纲整理改编的,在保留原有故事梗概的基础上,把不合适舞台表演的词全部去掉了,请问现在的《探清水河》有哪一句能让人联想到妓院那些事?如果你真的想到了,那是你本来就心脏,怪不得别人。


按照这位教授的说法,北京解放前的八大胡同区域是不是应该全部封闭,禁止百姓进入呢?毕竟那里曾经是真正的烟花之地嘛,看一眼肯定会想到某些事情。但是国家没有把那一片地区封闭起来,相反的是,八大胡同那一片地区目前已成为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就是中外闻名的大栅栏,去北京旅游的人必到,这个让教授怎么解释呢?


这位教授研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对于批判继承的道理怎么一点也不懂呢?祛除糟粕,留其精华,是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教授怎么就不明白呢?


忠告这位教授,作为专业领域的权威,讲话要慎重,不能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信口开河,老百姓都不是傻子,可没那么好忽悠了。


相声演义


旧社会相声本来就是一种休闲娱乐,和说书差不多。



以前的说书并非都是水浒三国,也有很多三俗的香艳野史。

大家听听著名大师马三立等人旧社会的相声段子,很多也是低俗不堪,不登大雅之堂的,但很有娱乐效果。

确实,相声里面一些东西,比如郭德纲擅长的太平词,以前多是妓院里面唱的小曲。

这又怎么样?

毕竟它悦耳动听,通俗易懂,适合大众口味。

说白了,说书说相声都是谋生手段,以有人听为第一目的。

也就是郭德纲说的:成功不成功,主要看台下坐多少人!

如果说书说相声都搞什么高雅艺术,说什么文艺历史、哲学历史,不出三个月,说相声的就得活活饿死。

这样讲了几百年,唯一改变是新中国时期。

当时相声变为一种国家文艺,人为的往高雅发展,娱乐性大大降低。不过当时说相声的也是国家养着,所以说好说坏也没区别。


到了改革开放,相声再次市场化,就必然要回到以往模式。

最初一批人还抱着高雅相声不放手,说来说去就几个段子,整个相声业几乎垮了。

到郭德纲之流出现,你也别说他三俗,毕竟有人听,听众也很享受当时娱乐,这就行了。

就像周星驰电影,完全无厘头,无意义,娱乐大家开心就好。

我如果学东西,不能找本书看看?难道要去听相声学知识?这什么歪理?


非要上纲上线,骂郭德纲,挤兑他,这就没道理。

有本事姜昆也搞个德云社看看,生意会怎么样!

没国家养着你们,你们也早就说三俗相声,说不定你郭德纲还俗。

至于郭德纲私德怎么样另说!

咱是听相声又不是选女婿,他私德好坏管我们屁事!

大家说我说的对不对!


萨沙


昨天刚刚在网上看了这篇文章《南开大学教授:相声病了,必须得治》,感觉说的挺有道理,没有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什么“窑调”?我就不太清楚。但我觉得,任何艺术形式都可以承载积极的内容,也哥以传播消极思想。所以,是不是“窑调”大概没什么了不起的,关键是,文中提到的《叹清水河》到底是什么内容,上网一搜,果然有郭德纲演唱的视频。听了一下,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下面是我根据网上视频,整理的唱词,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

桃叶那尖上尖,柳叶那遮满了天,在齐位的明公,细听我来言。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蓝靛场啊,蓝靛厂火器营,有一个松老三。提起了松老三,两口子卖大烟。一辈子无有儿,生了个女婵娟啊!哎哟,小妞唉,年长那一十五啊,起了个乳名儿,荷花万字叫大莲。

姑娘叫大莲,俊俏好容颜,似惜鲜花无人采,琵琶断弦无人弹哪!奴好比貂蝉思吕布啊,又好比阎婆惜坐楼想张三。太阳落了山,秋虫儿闹声喧,日思夜想的六哥哥,来在了我的门前呐!约下了今晚三更来相会呀,大莲我羞答答,低头无话言。

一更鼓儿天,姑娘我泪涟涟,最可恨二爹娘爱抽鸦片烟呐,耽误了小奴我的婚姻事啊,青春要是过去,何处找少年。

二更鼓儿发,小六他把墙爬,惊动了上房屋,痴心的女娇娃,急慌忙打开了门双扇呐,一把手拉住了,心爱的小冤家。

三更鼓儿天,月亮那照中天,好一对多情的人,对坐话缠绵呐。鸳鸯戏水我说句心里话呀,手拉着知心的人,不住的泪涟涟!

五更天大明,爹娘他知道细情,无廉耻的这个丫头唉,败坏了我的门庭啊!今日里一定要将你打呀。皮鞭子沾凉水,定打不容情。

大莲无话说,被逼就跳了河,惊动了六哥哥来探清水河哟,亲人唉,你死都是为了我呀。大莲妹妹慢点走,等等六哥哥。

秋雨下连绵,霜降那清水河,好一对忠情的人,双双跳下了河哟。鸳鸯哎戏水说说心里话呀。编成了小曲来探清水河。编成了小曲来探清水河。

就上面的内容来看,我觉得没有什么低级下流的东西,相反,我觉得这是一首非常好的抒情诗。叙事和抒情都有很高的水平,虽然艺术上达不到《孔雀东南飞》的高度,但思想情感上与之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先是以柳叶起兴。接下来讲的也是一个爱情悲剧。一个叫大莲的姑娘与一个叫小六的青年相爱,并偷偷相会,被父母知道之后,遭到痛打,姑娘愤而跳河。小六知道之后,也跳河殉情的故事。

这个曲子被称为“窑调”,大概与中国古代的青楼文化有关系,这一点笔者没有深入研究,不是很了解,但从上面的唱词可以看出来,这个曲子的中间,类似于“相思五更调”的部分,郭德纲在唱的时候,缺了一部分。从三更直接就唱到五更了,被省略的四更部分,大概是会有性方面暗示的。这大概是郭德纲省略的原因。这也体现了郭德纲的道德坚守。这只是我的猜测。但唱出来的这个版本,从思想性上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悲剧,郭德纲在唱这一段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始终是严肃的。只有在唱完之后,观众热烈鼓掌的瞬间,郭德纲的脸上露出大约半秒钟的笑容,便迅速离开舞台。我觉的听郭德纲这一段确实很享受。郭德纲以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力,把唱词与曲调,内容与表情,动作与故事结合的完美无缺,听他唱,确实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体验。

笔者小的时候,乡村常常有说书的,从事说书的民间艺人,他们的形式,大概也是有说有唱,有伴奏。现在,这些曲艺形式大多都以消失了。近几十年来,做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这些戏曲曲艺形式,正在大量消失。其中许多都以非遗的名目在国家的保护之下,苟延残喘。却很难有所发展。听了郭德纲的小段,感觉又回到几十年前在农村听艺人说书的感觉,同时又觉得,这些传统曲艺是这样美。这一些毫无疑问是郭德纲在传统文化继承方面做出的贡献。

再说说所谓的“窑曲”,因为是外行,只能说几句自己的理解。如果窑曲曾经是一种艺术形式。那么这种形式之下,必然有好的内容,也有坏的内容。我们继承它的形式的时候,把它内容的糟粕去掉。可以加上符合时代精神的东西就行了。

《红楼梦》写了一次贾宝玉与众公子喝花酒时行酒令的事。同样一个酒令,宝玉做的词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而同一酒席上的薛蟠做的是“绣房里窜出个大马猴”。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形式,可以承载好的内容,也可以承载坏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他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都是很高的。但关汉卿一生与妓女为伍,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因为那个时候唱戏的与妓女同等地位。下面这只曲子《南吕 一枝花 不服老》就是他的夫子自道: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以上算是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对于南开大学教授文章中的许多观点,我还是认同的。我觉得,这些年来,相声的发展的道路走的也很不容易。在郭德纲崛起之前,相声是处于明显衰落时期。其从业者虽也尽力挽救,仍无法改变颓势。郭德纲通过回归传统,使的相声的发展重新红火起来。郭德纲对相声所做的贡献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是,相声的发展中,决不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是最红火的时候,必要的文艺批评也是促进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中说的小剧场演出中的低俗化的情况绝对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应该提清相声从业人员注意的。

前两天郭德纲与博士夫妻对话的时候,博士夫妻提出一个评价相声的标准是笑,几秒钟之内能让人笑了,就是好相声。郭德纲提出一个市场的标准,认为,能被市场认可的,观众愿花钱的,才是好相声。他们都只说了一个方面。相声当然是让人笑的。但听郭德纲唱上面小段的时候,你可以不笑,但这仍然是好相声。岳云鹏唱一封家书的时候,不也能把人唱哭吗?

别人愿意花钱的,当然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好的,都能卖上好价钱,候宝林东西,都是精品,但他也没卖到多少钱。

相声有自己的艺术规律,在新的时代,它既要发展,必须继承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它的繁荣,必须很多人共同努力。艺术批评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我不太了解张云雷,问题中的配图不知是否是在唱《探清水河》,如果是的话。唱一个悲剧故事,还是不要表现出幸福的微笑才好。但不管怎样,把快要失传的曲艺形式,唱得让很多人喜欢,仅仅为此,我也给你点个赞。


七月流火140400643


探清水河曲调有人说是苏弹,有人说北京小曲,现在说是窑调,这个我信,我知。如果妓女唱的就是窑调,那么,没错。

旧社会,艺人很低下,戏子和妓女差不多,其实就是同一而已,具体可以看骆玉笙先生回忆录,解放前,曲艺,歌女,戏剧,妓女,几乎没有区别,她们大多纸醉金迷,相声演员也是被取笑的对象,那时没有音乐家,大师,也绝不可能有个人给妓女写曲子,所以口传心授,一些小曲小调,艳曲民歌就是妓女的窑调。也是艺人的曲调。

说这个不是贬低相声,贬低曲艺及文艺,郭德纲也承认相声很俗,不错,但如果大家觉得好听,这些曲调就是好的,曲调本事没有色差,没有对错,他的出现就是取悦听众。你听了,并且觉得好听,朗朗上口,这样的东西就别失传,有些人把他整理挖掘出来,没让他失传便是功,清水河的全部歌词网上有,十几年前在旧货市场,看到一本小调词的书,那里看到更全,可惜书买了却找不到了,反正怎么解衣服描写的很多,其实整本书很多都如是,但咱不知道具体曲调是啥样,四更郭德纲就隐去了。

我想说,谢谢郭德纲让我知道了这个曲调,但还有很多他没唱,他不是神仙,也是我的同辈,并不比我大多数,应该他也不会了,如果没有老人在流传,或许,都失传了,那才是悲哀,

相声演员,曲艺甚至其他人唱小曲不丢人,哪怕就是窑调也不丢人,他唱的开心,我们听的开心,就可以了,快别让这些东西失传,我自幼喜欢相声,喜欢曲艺,太平歌词就很痛心,现在流传的太平歌词寥寥无几,在鼎盛,桃花女那时,相信很多段,感谢有人挖掘小曲,也感谢天津的说他是窑调,因为这个人一定也研究过,看到也是天津的,我也是天津的,这就是传统,天津人整理天津人唱,天津人听,天津人骂,没毛病。


浅吟低唱却无声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是窰调是不假,但是我想请问南开大学教授一个问题,宋词婉约派代表大词人柳永的词,基本上都出自勾栏酒肆,而且专门是写给歌妓的,并且都是歌妓唱给客人听的,您怎么看?

做为做大学问的教授,您应该能分的清歌妓与妓女的区别,在勾栏酒肆唱曲的不是妓女,听小曲的也不一定是嫖客。如果您认为是一样,那么柳永的宋词与《探清水河》没有任何区别!大金国皇帝完颜亮喜欢唱柳永的词,与《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卧底当土匪唱《探清水河》也没有任何区别!那么我们1000多年来推崇柳永的宋词,是不是也病的不轻?

您也可能说,就那低俗的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毫无艺术性也能和大词人的作品比。不抬杠,《探清水河》在文学思想性艺术性确实与宋词没法比,但是它只是叙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配以优美的唱腔。而且在如今的舞台上没人唱那些露骨的内容,没见张云雷直接从二更唱到五更吗?



记得杨议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相声没有脏包袱,只是你心里脏!”小编觉得相声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俗不伤雅。教授您觉得呢?


靖逸轩主


真的很无语!

不知道这位所谓的专家到过基层吗?真的见识过中国的文化吗?还有文化传承吗?

就仅仅以非遗来说,有多少非遗的传承非常困难,很多文化面临后继无人,即便是咱们的国粹京剧,又有多少人在学习,在传承?还有很多没有申请上非遗的文化,都正在消亡!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杆秤大家记得吗?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朋友可能见过这个东西,杆秤由于电子秤的冲击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很多年了,我知道我们这制作杆秤的老匠人已经快80了,但是没有人接班了,这门手艺失传了……因为不挣钱,因为没市场!但是那依然是千百年来和我们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那也是我们的文化,那是代表我们中国的文化。这位教授知道嘛,很多非遗,很多文化,都在消失,他还在污蔑别人用了很大的努力传承的文化低俗,怎么,天天和老外一样穿西装听音乐会,喝咖啡?那还是中国人吗?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文化差异,我们的文化积淀!屁事不做,还攻击做事的人!

我们亲眼所见我们这的非遗文化传承的艰难和传承后惊艳的效果,打铁花,罗卷戏,大铜器,提线木偶……为什么过年现在没气氛了,因为啥都没有了!但是这些非遗一上,别说现在的孩子没见过,年龄大点的有的也没见过!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